<td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td>
<bdo id="4wawa"></bdo>
  • <li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li>
  • 關于方面的成語 (190個)

    161

    細枝末節

    成語拼音:
    xì zhī mò jié
    成語解釋:
    細、末:微小。植物最細小的枝節。比喻事物無關緊要的或細小的環節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西漢 戴圣《禮記 樂記》:“以升降為禮者,禮之末節也。”
    162

    移東補西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í dōng bǔ xī
    成語解釋:
    用之的錢、物彌補那的虧空或不足。比喻只求暫時應付,不作長久打算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·陸贄《論裴延齡奸蠹書》:“移東就西,便為課續。取此適彼,遂號羨余。”
    163

    因敵取資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īn dí qǔ zī
    成語解釋:
    因:依,靠;資:財物,資用。從敵人取得資用、給養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北史 燕鳳傳》:“輕行速捷,因敵取資。”
    164

    一分為二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ī fēn wéi èr
    成語解釋:
    哲學用語,指事物作為矛盾的統一體,都包含著相互矛盾對立的兩個。通常指全看待人或事物,看到積極,也看到消極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·邵雍《皇極經世緒言》第七卷:“是故一分為二,二分為四。”
    165

    一個巴掌拍不響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ī gè bā zhǎng pāi bù xiǎ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事情不會是單引起的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58回:“‘一個巴掌拍不響’,老的也太不公些,小的也太可惡些。”
    166

    一舉兩便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ī jǔ liǎng biàn
    成語解釋:
    舉:做事。做一件事得到兩的好處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馮夢龍《醒世恒言》第15卷:“落得永遠快活,且又不擔干系,豈非一舉兩便!”
    167

    一舉兩失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ī jǔ liǎng shī
    成語解釋:
    舉:舉動。指一件事帶來兩的損失。形容十分錯誤的舉動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綱鑒抄略》:“朝廷一舉而兩失。縱不能復后,宜還仲淹、道輔。”
    168

    業精于勤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è jīng yú qín
    成語解釋:
    學業的精深造詣是由于勤奮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 韓愈《進學解》:“業精于勤,荒于嬉;行成于思,毀于隨。”
    169

    一空依傍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ī kōng yī bà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在藝術、學術等獨創而全不摹仿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王國維《宋元戲曲考》第十二章:“關漢卿一空依傍,自鑄偉詞,而其言曲盡人情,字字本色,故當為元人第一。”
    170

    一手獨拍,雖疾無聲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ī shǒu dú pāi,suī jí wú shē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疾:急速,猛烈。比喻一個人或單的力量難以辦事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韓非子·功名》:“人主之患在莫之應,故曰:一手獨拍,雖疾無聲。”
    171

    有傷風化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ǒu shāng fēng huà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對社會風俗、教育有不好影響的言行(多指男女關系)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元 關漢卿《裴度還帶》第四折:“你道做了有傷風化,誰就你那燕爾新婚。”
    172

    一心掛兩頭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ī xīn guà liǎng tóu
    成語解釋:
    一顆心對兩都惦念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元·高明《琵琶記·再報佳期》:“媒婆,我去也不妨,只是一心掛兩頭,如何是好。”
    173

    因小見大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īn xiǎo jiàn dà
    成語解釋:
    從小的可以看出大的,指通過小事可以看出大的
    成語出處:
    174

    一廂情愿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ī xiāng qíng yuà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單的愿望或不考慮客觀實際情況的主觀意愿。同“一相情愿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蔣子龍《喬廠長上任記》:“有人說:‘你這一廂情愿,石敢同意去嗎?’”
    175

    有增無損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ǒu zēng wú sǔ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損:損害,減少。仍在增加,不見減少。指事物向著某個不斷深化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晉·陳壽《三國志·魏志·高堂隆傳》:“臣寢疾病,有增無損,常懼奄忽,忠款不昭。”
    176

    作惡多端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uò è duō duā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惡:犯罪的事;極壞的行為;端:項目;。形容做的壞事極多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 吳承恩《西游記》第42回:“想當初作惡多端,這三四日齋戒,那里就積得過來。”
    177

    自出一家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ì chū yī jiā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在某一的學問或技術有獨到的見解或獨特的做法,能自成體系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魏書 祖瑩傳》:“文章須自出機杼,成一家風骨,何能共人同生活也。”
    178

    正復為奇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èng fù wéi q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正:正常;奇:奇特。指事物相對立的兩個互相轉化,正常可變為奇特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春秋·楚·李耳《老子》第58章:“正復為奇,善復為襖。”
    179

    坐懷不亂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uò huái bù luà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春秋時魯國的柳下惠將受凍的女子裹于懷中,沒有發生非禮行為。形容男子在兩性關系作風正派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 蘭陵笑笑生《金瓶梅詞話》第56回:“人人都說他無行,其實水秀才原是坐懷不亂的。”
    180

    銖兩悉稱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ū liǎng xī chèn
    成語解釋:
    形容兩輕重相等;優劣相當(銖:古代極小的重量單位;據說六銖為一錙;四錙為一兩)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 周暉《金陵瑣事》:“梁同考坐吏書之左,去官三百余員,銖兩悉稱,士林服之,士林榮之,此皆破格之異命也。”
    * 關于方面的成語 形容方面的成語 描述方面的成語。
    chengrenyoux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