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d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td>
<bdo id="4wawa"></bdo>
  • <li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li>
  • 關于所所的成語 (246個)

    141

    未聞

    成語拼音:
    wén suǒ wèi wén
    成語解釋:
    聞:聽到;未:沒有。聽到的是以前從來沒有聽過的。形容傳說的事物或消息新鮮、奇特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史記 酈生陸賈列傳》:“越中無足與語,至生來,令我日聞未聞。”
    142

    欲為

    成語拼音:
    wéi suǒ yù wéi
    成語解釋:
    做想要做的事。形容任意而為;想干什么就干什么。為:做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 司馬光《資治通鑒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》:“以子之才,臣事趙孟,必得近幸。子乃為欲為,顧不易耶?”
    143

    用之

    成語拼音:
    wú suǒ yòng zhī
    成語解釋:
    沒有地方可以用上它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春秋·魯·左丘明《左傳·哀公十一年》:“得志于齊,猶獲石田也。無用之。”
    144

    未知

    成語拼音:
    wèi zhī suǒ cuò
    成語解釋:
    措:安置,處理。不知道怎么辦才好。形容處境為難或心神慌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春秋·魯·孔丘《論語·子路》:“刑罰不中,則民無措手足。”
    145

    罔知

    成語拼音:
    wǎng zhī suǒ cuò
    成語解釋:
    罔:不。知:知道。措:安置、處置。不知道怎幺處理好。多指對突然發生的情況無法應付。亦作“罔知厝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·白行簡《李娃傳》:“生惶惑發狂,罔知措。”
    146

    不為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ǒu suǒ bù wéi
    成語解釋:
    為:做,干。有些事情不做,把它放棄掉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·陳亮《酌古論·先主》:“當理而后進,審勢而后動,有不為,為無不成,是以英雄之主常無敵于天下。”
    147

    恃而不恐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ǒu suǒ shì ér bù kǒ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恃:倚仗;恐:害怕。因為有依仗而毫不害怕,或毫無顧忌
    成語出處:
    毛澤東《井岡山的斗爭》:“但是仍然需要建立中心區域的堅實基礎,以備白色恐怖到來時有恃而不恐。”
    148

    一無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ī wú suǒ ché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一點沒有成就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黃遵楷《跋》:“讀先兄病篤之書,謂平生懷抱,一無成,惟近古體詩能自立耳。”
    149

    一無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ī wú suǒ chá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沒有一點專長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 馮夢龍《東周列國志》第99回:“今先生處勝門下三年,勝未有聞,是先生于文武一無長也。”
    150

    一無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ī wú suǒ huò
    成語解釋:
    什么東西都沒有獲得(一無:全無)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五代 王定保《唐摭言》:“然日勢既暮,壽兒且寄院中止宿,顥亦懷疑,因命搜壽兒懷袖,一無得,顥不得已遂躬自操觚。”
    151

    一無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ī wú suǒ qiú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沒有什么要求或需要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文康《兒女英雄傳》第16回:“要我給她遮掩個門戶;此外一無求。”
    152

    一無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ī wú suǒ qǔ
    成語解釋:
    原指一點都沒拿。后也形容什么都未得到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三國志·魏志·鐘會傳》裴松之注:“會前后賜錢帛數百萬計,悉送供公家之用,一無取。”
    153

    一無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ī wú suǒ yǒu
    成語解釋:
    什么都沒有(一:一概;完全)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敦煌變文集 廬山遠公話》:“如水中之月,空里之風,萬法皆無,一無有。”
    154

    英雄見略同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īng xióng suǒ jiàn lüè tó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見:見到的,指見解;略:大略,大致。英雄人物的見解基本相同同。這是對意見相同的雙方表示贊美的話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晉 虞溥《江表傳》:“天下智謀之士見略同耳。”
    155

    知其然而不知其以然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ī qí rán ér bù zhī qí suǒ yǐ rán
    成語解釋:
    然:這樣,如此。知道是這樣,但不知道為什么是這樣。只知道事物的表面現象,不知事物的本質及其產生的原因
    成語出處:
    梁啟超《論小說與群治之關系》:“無論為哀為樂,為怨為怒,為戀為駭,為憂為慚,常若知其然而不知其以然。”
    156

    不惜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ài suǒ bù xī
    成語解釋:
    惜:吝惜。決不吝惜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金念劬《避兵十日記》:“果能擺城固守,區區民房原在不惜。”
    157

    共知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òng suǒ gòng zhī
    成語解釋:
    眾:很多人。大家普遍知道的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 朱熹《朱子語類 大學三》:“雖十目視十手指眾共知之處,亦自七顛八倒了,更如何地謹獨。”
    158

    難免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ài suǒ nán miǎn
    成語解釋:
    不可能避免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李寶嘉《活地獄》第九回:“或者陽示和好,暗施奸刁的,亦在難免。”
    159

    周知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òng suǒ zhōu zhī
    成語解釋:
    大家普遍知道的(周:普遍)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 朱熹《朱子語類》:“雖十目視十手指,眾共知之處,亦自七顛八倒了,更如何地謹獨。”
    160

    眾望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òng wàng suǒ shǔ
    成語解釋:
    望:期望。眾人期望和敬仰的。形容在群眾中威望很高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金史·徒單鎰傳》:“鎰從容謂之曰:‘冀王,章宗之兄,顯宗長子,眾望屬,元帥決策立之,萬世之功也。’”
    * 關于所所的成語 形容所所的成語 描述所所的成語。
    chengrenyoux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