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于思想的成語 (208個)
-
121
怦然心動
- 成語拼音:
- pēng rán xīn dòng
- 成語解釋:
- 怦然:形容心跳。指由于受到某種事物的吸引;思想情感發生了變化。
- 成語出處:
- 戰國 楚 宋玉《九辯》:“私自憐兮何極,心怦怦兮諒直。”
-
122
普天之下,莫非王土
- 成語拼音:
- pǔ tiān zhī xià,mò fēi wáng tǔ
- 成語解釋:
- 普:普遍,全。蒼天之下都是天子的轄地。指大一統思想
- 成語出處:
- 春秋·魯·左丘明《左傳·昭公七年》:“故《詩》曰:‘普天之下,莫非王土;率土之濱,莫非王臣。’”
-
123
溥天之下,莫非王土
- 成語拼音:
- pǔ tiān zhī xià,mò fēi wáng tǔ
- 成語解釋:
- 溥:通“普”,普遍,全。蒼天之下都是天子的轄地。指大一統思想
- 成語出處:
- 《詩經·小雅·北山》:“溥天之下,莫非王土;率土之濱,莫非王臣。”
-
124
品學兼優
- 成語拼音:
- pǐn xué jiān yōu
- 成語解釋:
- 兼:都。思想品德和學業都很優秀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 文康《兒女英雄傳》第九回:“一定是一位品學兼優,閱歷通達的老長輩。”
-
125
平庸之輩
- 成語拼音:
- píng yōng zhī bèi
- 成語解釋:
- 思想品質或成就完全不出色的或使人毫無印象的人,無足輕重的人,才疏者或平庸者
- 成語出處:
- 路遙《平凡的世界》第四卷第42章:“在農村這個天地里,他原來就不是平庸之輩。”
-
126
清靜無為
- 成語拼音:
- qīng jìng wú wéi
- 成語解釋:
- 道家語。春秋時期道家的一種哲學思想和治術。指一切聽其自然,人力不必強為。
- 成語出處:
- 唐 賈至《虙子賤碑頌》:“鳴琴湯湯,虙子之堂,清靜無為,邑人以康。”
-
127
情隨境變
- 成語拼音:
- qíng suí jìng biàn
- 成語解釋:
- 情況變了,思想感情也隨著變化
- 成語出處:
- 明·袁宏道《敘小修詩》:“曾不知情隨境變,字遂情生。”
-
128
情隨事遷
- 成語拼音:
- qíng suí shì qiān
- 成語解釋:
- 情:心情、感情;遷:變化。情況變了;思想感情也隨著變化。
- 成語出處:
- 晉 王羲之《蘭亭集序》:“及其所之既倦,情隨事遷,感慨系之矣!”
-
129
情投意合
- 成語拼音:
- qíng tóu yì hé
- 成語解釋:
- 投:契合。形容雙方思想感情融洽;合得來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 吳承恩《西游記》第27回:“那鎮元子與行者結為兄弟,兩人情投意合,決不肯放。”
-
130
傾吐衷腸
- 成語拼音:
- qīng tǔ zhōng cháng
- 成語解釋:
- 完全吐露出內心的真實思想或心理狀態
- 成語出處:
-
131
情文并茂
- 成語拼音:
- qíng wén bìng mào
- 成語解釋:
- 形容文章的思想感情和文字都很美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·珠泉居士《續板橋雜記·二湯》:“桐邑楊米人曾為二姬作《雙珠記傳奇》,情文并茂。惜尚秘之枕函,余未得而讀之。”
-
132
氣味相投
- 成語拼音:
- qì wèi xiāng tóu
- 成語解釋:
- 氣味:意指思想或志趣;投:合得來。指人思想作風相同;彼此很合得來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 葛長庚《水調歌頭》:“天下云游客,氣味偶相投。暫時相聚,忽然云散水空流。”
-
133
前言不搭后語
- 成語拼音:
- qián yán bù dā hòu yǔ
- 成語解釋:
- 說得話前后連接不上。多形容思想混亂,不能自圓其說。
- 成語出處:
- 杜鵬程《保衛延安》第六章:“四科長急得前言不搭后語地說:‘701,不是我!’”
-
134
潛移默化
- 成語拼音:
- qián yí mò huà
- 成語解釋:
- 潛:暗地里;不見形跡。指人思想、性格在長期的外界影響下;不知不覺地發生變化。
- 成語出處:
- 北齊 顏之推《顏氏家訓 慕賢》:“人在少年,神情未定,所與款狎,熏漬陶染,言笑舉動,無心于學,潛移暗化,自然似之。”
-
135
人非木石
- 成語拼音:
- rén fēi mù shí
- 成語解釋:
- 指人是有思想感情的,容易為外界事物所打動,不同于無生命、無知覺、無感情的樹木石頭。
- 成語出處:
- 西漢 司馬遷《報任安書》:“身非木石,獨與法吏為伍,深幽囹圄之中,誰可告訴者?”
-
136
人非土木
- 成語拼音:
- rén fēi tǔ mù
- 成語解釋:
- 指人是有思想感情的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 無名氏《張協狀元》第十二出:“謝荷公公!張協人非土木,必有報謝之期。”
-
137
人貧智短
- 成語拼音:
- rén pín zhì duǎn
- 成語解釋:
- 指人一到無路可走的時候,思想遲鈍,辦法也就不多了。同“人窮智短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古今小說 陳御史巧勘金釵鈿》:“常言道‘人貧智短’,他恁地貧困,如何怪得他失張失智?”
-
138
染神亂志
- 成語拼音:
- rǎn shén luàn zhì
- 成語解釋:
- 謂思想受到迷惑擾亂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·羅大經《鶴林玉露》卷十:“西山曰:‘此人大非端士,筆頭雖寫得數句詩,所謂本心不正,脈理皆邪,讀之將恐染神亂志,非徒無益。’某佩服其言。”
-
139
人心渙散
- 成語拼音:
- rén xīn huàn sàn
- 成語解釋:
- 渙散:散漫,松懈。思想不統一。形容人心不齊。亦作“人心渙漓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·畢沅《續資治通鑒·元紀·順帝至正二十四》:“由是法度不行,人心渙散,遂至天下騷動。”
-
140
人心如面
- 成語拼音:
- rén xīn rú miàn
- 成語解釋:
- 心:指思想、感情等。指每個人的思想也象每個人的面貌一樣,各不相同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左傳·襄公三十一年》:“人心之不同,如其面焉,吾豈敢謂子面如吾面乎?”
* 關于思想的成語 形容思想的成語 描述思想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