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于忘形的成語 (16個)
-
1
忘乎其形
- 成語拼音:
- wàng hū qí xíng
- 成語解釋:
- 猶忘形。形容得意或興奮得失去常態。
- 成語出處:
- 郭沫若《高漸離》第五幕:“秦始皇已忘乎其形,愈搖動其身體,愈向高漸離身旁走去。”
-
2
忘形交
- 成語拼音:
- wàng xíng jiāo
- 成語解釋:
- 不拘身分、形跡的知心朋友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新唐書 孟郊傳》:“孟郊者,字東野,湖州武康人。少隱嵩山,性介,少諧合。愈一見,為忘形交。”
-
3
忘形之交
- 成語拼音:
- wàng xíng zhī jiāo
- 成語解釋:
- 不拘身分、形跡的知心朋友。同“忘形交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 楊循吉《吳中語 魏守改郡治》:“然蒲圻愛彼殷勤,竟遂棄寐告,為。忘形之交”
-
4
忘形之契
- 成語拼音:
- wàng xíng zhī qì
- 成語解釋:
- 不拘身分、形跡的知心朋友。同“忘形交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舊題宋 尤袤《全唐詩話 韋丹》:“丹與東林靈澈上人為忘形之契,丹嘗為《思歸》絕句以寄澈。”
-
5
得意忘形
- 成語拼音:
- dé yì wàng xíng
- 成語解釋:
- 形:形骸指自身的存在。高興得控制不住自己;失去常態。形容淺薄的人稍稍得志就忘記了應持的態度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晉書 阮籍傳》:“嗜酒能嘯,善彈琴,當其得意,忽忘形骸。”
-
6
相忘江湖
- 成語拼音:
- xiāng wàng jiāng hú
- 成語解釋:
- 指魚在江湖里彼此相忘。形容彼此間無急切的需要而相互忘記,各不關心
- 成語出處:
- 戰國·宋·莊周《莊子·大宗師》:“泉涸,魚相與處于陸,相呴以濕,相濡以沫,不如相忘于江湖。”
-
7
半面不忘
- 成語拼音:
- bàn miàn bù wàng
- 成語解釋:
- 半面:見過面。見過面就不遺忘。形容記憶力極強
- 成語出處:
- 《北齊書 楊愔傳》:“其聰記強識,半面不忘。”
-
8
顧盼自得
- 成語拼音:
- gù pàn zì dé
- 成語解釋:
- 顧盼:左顧右盼;自得:自己很得意。環顧四周,覺得自己很了不起。形容得意忘形
- 成語出處:
- 王朔《無人喝彩》:“猶如腳底抹油,猶如乘風滑翔,錢康神采奕奕,顧盼自得,仿佛他是天下自我感覺最好的人。”
-
9
相忘形骸
- 成語拼音:
- xiāng wàng xíng hái
- 成語解釋:
- 謂彼此不拘形跡,無所顧忌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·蒲松齡《聊齋志異·小梅》:“答云:‘小梅事我年余,相忘形骸,我已婉求之矣。’”
-
10
遺物忘形
- 成語拼音:
- yí wù wàng xíng
- 成語解釋:
- 泯滅物我界限,謂舍棄外在形式,精神進入忘我境界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·秦觀《心說》:“目無外視,耳無外聽,遺物忘形,在我而已。”
-
11
趾高氣揚
- 成語拼音:
- zhǐ gāo qì yáng
- 成語解釋:
- 走路時腳抬得很高;神氣十足。形容得意忘形的樣子。
- 成語出處:
- 先秦 左丘明《左傳 桓公十三年》:“莫敖必敗,舉趾高,心不固矣。”
-
12
心凝形釋
- 成語拼音:
- xīn níng xíng shì
- 成語解釋:
- 精神專注,達到忘形的境界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列子·黃帝》:“心凝形釋,骨肉都融。”
-
13
顧盼自雄
- 成語拼音:
- gù pàn zì xióng
- 成語解釋:
- 左看右看,自以為了不起。形容得意忘形的樣子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宋書 范曄傳》:“躍馬顧盼,自以為一世之雄。”
-
14
指手畫腳
- 成語拼音:
- zhǐ shǒu huà jiǎo
- 成語解釋:
- 指說話時做出各種動作。形容說話時放肆或得意忘形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 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22回:“只見寶玉跑至圍屏燈前,指手畫腳,信口批評。”
-
15
器滿意得
- 成語拼音:
- qì mǎn yì dé
- 成語解釋:
- 驕傲自大、得意忘形貌。
- 成語出處:
- 晉·葛洪《抱樸子·刺驕》:“毛成翼長,蟬蛻泉壤,便自軒昂,目不步足,器滿意得,視人猶芥。”
-
16
心照神交
- 成語拼音:
- xīn zhào shén jiāo
- 成語解釋:
- 心照:心里了解;神交:忘形之交。心意投合,相知有素的友誼。
- 成語出處:
- 晉·潘岳《夏侯常侍誄》:“心照神交,惟我與子。”
* 關于忘形的成語 形容忘形的成語 描述忘形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