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d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td>
<bdo id="4wawa"></bdo>
  • <li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li>
  • 關于得得的成語 (310個)

    141

    自鳴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ì míng dé y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自己表示意。形容自我欣賞。鳴:表達;表示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沈德符《萬歷野獲篇》:“揮策四顧;如辛幼安之歌千古江山;自鳴意。”
    142

    自業自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ì yè zì dé
    成語解釋:
    業:造作;:獲,取。佛家語,指自作自受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正法念經》:“自業自果,眾生皆如是。”
    143

    已而為之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ù dé yǐ ér wéi zhī
    成語解釋:
    沒有辦法,只能這樣做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·辛棄疾《九議》:“歲幣郊祀之費,是不已而為之者。”
    144

    已而用之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ù dé yǐ ér yòng zhī
    成語解釋:
    用:使用。沒有辦法,只好采用這個辦法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六韜 文韜 兵道》:“圣王號兵為兇器,不已而用之。”
    145

    不入虎穴,焉虎子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ù rù hǔ xué,yān dé hǔ zǐ
    成語解釋:
    焉:怎么。不進老虎窩,怎能捉到小老虎。比喻不親歷險境就不能獲成功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南朝 宋 范曄《后漢書 班超傳》:“超曰:‘不入虎穴,不虎子。當今之計,獨有因夜以火攻虜,使彼不知我多少,必大震怖,可殄盡也。’”
    146

    百思不其故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ǎi sī bù dé qí g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百:多次;思:考慮,思考;故:原因。指經過百般思索仍舊不能找到其原因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紀昀《閱微草堂筆記·槐西雜志三》:“雞不代伏,又何以傳種至今也。此真百思不其故矣。”
    147

    百思不其解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ǎi sī bù dé qí jiě
    成語解釋:
    百:多次;思:考慮,思考;解:理解。指經過百般思索仍舊不能理解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梁啟超《論宗教與哲學家之長短失》:“若此者皆不誠之人所百思不其解也。”
    148

    超然自

    成語拼音:
    chāo rán zì dé
    成語解釋:
    超脫世事,自覺快樂和滿足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·釋普濟《五燈會元·東土祖師》:“光自幼志氣不群,博涉詩書,尤精玄理,而不事家產,好游山水,后覽佛書,超然自。”
    149

    丑媳婦免不見公姑

    成語拼音:
    chǒu xí fù miǎn bù dé jiàn gōng gū
    成語解釋:
    公姑:公婆。比喻害怕見人而不不見人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張岱《與祁世培》:“丑媳婦免不見公姑,緬焉呈面,公姑具眼,是妍是丑,其必有以區別之也。”
    150

    丑媳婦總見公婆

    成語拼音:
    chǒu xí fù zǒng de jiàn gōng pó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隱藏不住,總要露相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李寶嘉《官場現形記》十六回:“丑媳婦總要見公婆的,索性我自己招罷。”
    151

    道多助,失道寡助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é dào duō zhù,shī dào guǎ zh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道:道義;寡:少。站在正義方面,會到多數人的支持幫助;違背正義,必陷于孤立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先秦 孟軻《孟子 公孫丑下》:“道者多助,失道者寡助。寡助之至,親戚畔之;多助之至,天下順之。”
    152

    馬失馬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é mǎ shī mǎ
    成語解釋:
    謂世事多變,失無常。典出《淮南子·人間訓》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典出《淮南子·人間訓》。見“馬生災”。
    153

    人死力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é rén sǐ l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死力:以死效力。到別人以死來效力。形容非常人擁護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晉書·賈充傳》:“誕再在揚州,威名夙著,能人死力。”
    154

    人者昌,失人者亡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é rén zhě chāng,shī rén zhě wá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人:指人心。人心的就能興隆,失去人心的就要滅亡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·李觀《項籍故里碑銘序》:“至如謀于漢者,昔其臣也,公實棄之;兵于漢者,亦其將也,公不庸之。故曰:‘人者昌,失人者亡。’”
    155

    勝回朝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é shèng huí cháo
    成語解釋:
    朝:朝廷;封建帝王接受朝見;處理政事的地方。打了勝仗回到朝廷報功。泛指取勝利或完成任務后喜洋洋地回來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元 無名氏《小尉遲》:“若勝還朝,圣人自有加官賜賞哩。”
    156

    售其奸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é shòu qí jiān
    成語解釋:
    售:推銷,推行。以推行他的奸計
    成語出處:
    章炳麟《為辛亥同志俱樂部糾正段祺瑞廢止法統令通電》:“主權所在,名器不可假人,勿令矯偽者售其奸也。”
    157

    手應心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é shǒu yīng xīn
    成語解釋:
    見“心應手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莊子·天道》:“不徐不疾,之于手而應于心。”
    158

    天獨厚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é tiān dú hòu
    成語解釋:
    天:天生;自然的;獨:獨特;厚:優厚。到天然的特別優厚的待遇。形容所處的自然環境或具備的客觀條件特別好。也指人的際遇、天賦非常好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 張居正《答宗伯董潯陽》:“精神步履新銳少年弗逮也,何天之厚如是哉!”
    159

    婿如龍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é xù rú ló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形容到稱心如意的佳婿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·葉廷珪《海錄碎事·人事》:“后漢李贗、孫秀俱娶太尉恒焉女,時人謂恒叔元兩女俱乘龍,言婿如龍。”
    160

    新忘舊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é xīn wàng ji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到。到新的,忘掉舊的。多指愛情不專一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胡文煥《前腔八首》:“新忘舊,到前丟后,妄想處一味驕矜,滿意時十分馳驟。”
    * 關于得得的成語 形容得得的成語 描述得得的成語。
    chengrenyoux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