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d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td>
<bdo id="4wawa"></bdo>
  • <li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li>
  • 關于對方的成語 (178個)

    161

    緣慳分淺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uán qiān fèn qiǎ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慳:欠缺。緣分欠缺。指與無緣相見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西湖漁隱主人《歡喜冤家》第22回:“緣慳分淺,不獲再睹豐儀。”
    162

    欲取姑與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ù qǔ gū yǔ
    成語解釋:
    姑:暫且;與:給與。要想奪取他,得暫且先給他。指先付出代價以誘使放松警惕,然后找機會奪取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春秋·楚·李耳《老子》第36章:“將欲奪之,必固與之。”
    163

    以強凌弱,以眾暴寡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ǐ qiáng líng ruò,yǐ zhòng bào guǎ
    成語解釋:
    凌:侵犯,欺侮;暴:欺侮;寡:少。仗著自己強大就欺侮弱者,仗著人多去侵犯人少的
    成語出處:
    戰國·宋·莊周《莊子·盜跖》:“自是之后,以強凌弱,以眾暴寡,湯武以來,皆亂人之徒也。”
    164

    緣慳一面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uán qiān yī mià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慳:欠缺。缺乏緣份,沒有和會面一次的機會
    成語出處:
    郭沫若《鬼苗的檢閱》:“我和茅盾先生雖相識,和我們的魯迅先生竟緣慳一面。”
    165

    以水投石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ǐ shuǐ tóu sh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意見相左,不能為所接受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三國·魏·李康《運命論》:“其言也。如以水投石,莫之受也。”
    166

    杳無音信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ǎo wú yīn xì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杳:不見蹤影;沒有跡象;音信:消息;回信。形容信息斷絕;了解不到的情況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 黃孝邁《詠水仙》詞:“警鴻去后,輕拋素襪,杳無音信。”
    167

    以夷伐夷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ǐ yí fá y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夷:舊指外族或外國。指在軍事上利用本身的矛盾,使自相沖突,削弱力量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南朝 宋 范曄《后漢書 鄧訓傳》:“議者咸以羌、胡相攻,縣官之利,以夷伐夷,不宜禁護。”
    168

    以眼還眼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ǐ yǎn huán yǎn
    成語解釋:
    用瞪眼回擊瞪眼。比喻用使用的手段來回擊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舊約全書 申命記》:“以眼還眼,以牙還牙,以手還手,以腳還腳。”
    169

    與羊謀羞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ǔ yáng móu xiū
    成語解釋:
    羞:美食。要吃羊肉卻同羊商量。比喻同有利害沖突的謀求合作一定不會成功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符子》:“欲為千金之裘,而與狐謀其皮,欲具少牢之珍而與羊謀其羞。言未卒,狐相率逃于重丘之下,羊相呼藏于深林之中。”
    170

    以眾暴寡,以強凌弱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ǐ zhòng bào guǎ,yǐ qiáng líng ruò
    成語解釋:
    凌:侵犯,欺侮;暴:欺侮;寡:少。仗著自己強大就欺侮弱者,仗著人多去侵犯人少的
    成語出處:
    康有為《大同書》甲部:“于是一鄉自為一國,一姓自為一群,以眾暴寡,以強凌弱。”
    171

    移樽就教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í zūn jiù jiào
    成語解釋:
    端著酒杯離座到面前共飲,以便請教。比喻主動去向人請教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李汝珍《鏡花緣》第24回:“名九公道:'也罷,我們移樽就教罷。'”
    172

    言者無罪,聞者足戒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án zhě wú zuì,wén zhě zú jiè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提意見的人只要是善意的,即使提得不正確,也是無罪的。聽取意見的人即使沒有所提的缺點錯誤,也值得引以為戒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詩經 大序》:“言之者無罪,聞之者足以戒。”
    173

    由衷之言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óu zhōng zhī yán
    成語解釋:
    衷:指內心;本心。出自內心的話。引申為向交談的真心實意地敞開心扉;以求得的理解、諒解或同情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惲敬《辨微論》:“曹操之令,皆由中之言也。”
    174

    折沖尊俎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é chōng zūn zǔ
    成語解釋:
    折沖:打退敵人的戰車,指抵御敵人;尊俎:古代盛酒肉的器皿。原指諸侯國會盟的宴席上制勝。后泛指進行外交談判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西漢 劉向《戰國策 齊策五》:“此臣之所謂比之堂上,禽將戶內,拔城于尊俎之間,折沖席上者也。”
    175

    止戈為武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ǐ gē wéi wǔ
    成語解釋:
    意思是武字是止戈兩字合成的,所以要能止戰,才是真正的武功。后也指不用武力而使屈服,才是真正的武功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先秦 左丘明《左傳 宣公十二年》:“非爾所知也。夫文,止戈為武。”
    176

    知己知彼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ī jǐ zhī bǐ
    成語解釋:
    既了解自己又熟悉(彼:他人;)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元 高文秀《澠池會》第三折:“但上陣要知己知彼,若相持千戰千贏。”
    177

    尊俎折沖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ūn zǔ shé chō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語本《晏子春秋·雜上十八》:“仲尼聞之曰:‘善哉!不出尊俎之間,而折沖于千里之外,晏子之謂也。’”后以“尊俎折沖”喻在宴席談判中制勝
    成語出處:
    語本《晏子春秋·雜上十八》:“仲尼聞之曰:‘善哉!不出尊俎之間,而折沖于千里之外,晏子之謂也。’”
    178

    俎樽折沖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ǔ zūn zhé chō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在會盟的席上或外交談判中制勝
    成語出處:
    ?
    * 關于對方的成語 形容對方的成語 描述對方的成語。
    chengrenyoux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