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d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td>
<bdo id="4wawa"></bdo>
  • <li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li>
  • 關于對方的成語 (178個)

    121

    升堂拜母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ēng táng bài mǔ
    成語解釋:
    升:登上;堂:古代指宮室的前屋。拜見的母親。指互相結拜為友好人家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三國志·吳志·周瑜傳》:“堅子策,與瑜同年,獨相友善,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,升堂拜母,有無通共。”
    122

    三頭兩面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ān tóu liǎng miàn
    成語解釋:
    的臉色而改變態度。比善于迎和奉承和玩弄兩面手法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 李商隱《雜纂》:“三頭兩面趨奉人。”
    123

    舌戰群儒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é zhàn qún rú
    成語解釋:
    舌戰:激烈辯論。儒:儒生,舊指讀書人。原指與眾多的儒生謀士爭辯,駁倒的議論。后泛指與許多人激烈爭辯并駁倒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第43回:“諸葛亮舌戰群儒。”
    124

    添兵減灶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iān bīng jiǎn zào
    成語解釋:
    嗇兵員,反而減少行軍飯灶。指偽裝士兵逃亡,示弱以欺騙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史記·孫子吳起列傳》:“使齊軍入魏地為十萬灶,明日為五萬灶,又明日為三萬灶。龐涓行三日,大喜,曰:‘吾固知齊軍怯,入吾地三日,士卒亡者過半矣。’”
    125

    推襟送抱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uī jīn sòng bào
    成語解釋:
    襟、抱:指心意。向表示殷勤的心意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南朝 梁 張充《與王儉書》:“所可通夢交魂,推襟送抱,唯丈人而已。”
    126

    投其所好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óu qí suǒ hào
    成語解釋:
    投合的愛好;有巴結討好的意味。投:投合;迎合;好:愛好;喜好;所好:喜好的事物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 凌濛初《初刻拍案驚奇》:“富翁見說是丹術,一發投其所好。”
    127

    投桃之報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óu táo zhī bào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給的報答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李汝珍《鏡花緣》第39回:“王兄如將韻學賜教,小弟定贈美號,以為‘投桃之報’。”
    128

    望風而靡

    成語拼音:
    wàng fēng ér m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①見的威勢就服服帖帖。形容畏懼之狀。②望見就為之折服傾倒。形容欽敬之狀。③同“望風披靡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漢書·杜周傳》:“天下莫不望風而靡,自尚書近臣皆結舌杜口,骨肉親屬莫不股栗。”唐·陳子昂《堂弟孜墓志銘》:“是以鄉里長幼,望風而靡;邦國賢豪,聞名而悅服。”
    129

    望風而逃

    成語拼音:
    wàng fēng ér táo
    成語解釋:
    遠遠望見的氣勢很盛;就嚇得逃跑了。風:風聲;氣勢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 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:“曹操以百萬之眾,聞吾之名,望風而逃,今汝何人,敢不投降!”
    130

    誤付洪喬

    成語拼音:
    wù fù hóng qiáo
    成語解釋:
    用來比喻把信件寄丟了或沒有收到的信件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南朝宋·劉義慶《世說新語·任誕》:“沉者自沉,浮者自浮,殷洪喬不能作致書郎。”
    131

    望風披靡

    成語拼音:
    wàng fēng pī mǐ
    成語解釋:
    草木隨風倒伏。比喻軍隊毫無斗志;老遠看到的氣勢很盛;沒交鋒就潰散了。披靡:草木隨風倒伏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漢 司馬相如《上林賦》:“應風披靡,吐芳揚烈。”
    132

    望風響應

    成語拼音:
    wàng fēng xiǎng yī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望:看。風:風聲。看到有什么舉動,就積極響應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三國·魏·陳琳《檄吳將校部曲文》:“是以立功之士,莫不翹足引領,望風響應。”
    133

    無可奉告

    成語拼音:
    wú kě fèng gào
    成語解釋:
    沒有什么可以告訴
    成語出處:
    朱自清《不知道》:“這個不知道其實是‘無可奉告’,比‘不能奉告’或‘不便奉告’語氣略覺輕些。”
    134

    我盈彼竭

    成語拼音:
    wǒ yíng bǐ jiě
    成語解釋:
    盈:充盈,旺盛;竭:枯竭,衰落。的士氣已衰竭,我的斗志正旺盛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·呂溫《凌煙閣勛臣贊·奉胡公叔寶》:“秦公應變,臨陣電拔,銳氣盡來,我盈彼竭。”
    135

    下車作威

    成語拼音:
    xià chē zuò wēi
    成語解釋:
    原指封建時代官吏一到任,就顯示威風,嚴辦下屬。后泛指一開頭就向顯示一點厲害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漢書·序傳》:“定襄聞伯素貴,年少,自請治劇,畏其下車作威,吏民竦息。”
    136

    洗耳恭聽

    成語拼音:
    xǐ ěr gōng tī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洗耳:擦洗耳朵;比喻很重視聽說話;恭:恭敬地。洗干凈耳朵恭恭敬敬聽別人講話。請人講話時的客氣話。指專心地聽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元 鄭廷玉《楚昭公》第四折:“請大王試說一遍,容小官洗耳恭聽。”
    137

    先發制人

    成語拼音:
    xiān fā zhì rén
    成語解釋:
    發:開始行動;制:制服。指爭取主動;先動手來制服。現泛指先下手爭取主動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東漢 班固《漢書 項籍傳》:“先發制人,后發制于人。”
    138

    先即制人

    成語拼音:
    xiān jí zhì rén
    成語解釋:
    制:控制。先下手取得主動就可制服。泛指做事應先爭取主動
    成語出處:
    西漢·司馬遷《史記·項羽本紀》:“吾聞,先即治人,后則為人所制。”
    139

    先禮后兵

    成語拼音:
    xiān lǐ hòu bī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先按通常的禮節同交涉;如果行不通;再用武力或其他強硬手段解決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 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第11回:“劉備遠來救援,先禮后兵,主公當用好言答之,以慢備心,然后進兵攻城,城可破也。”
    140

    心領神會

    成語拼音:
    xīn lǐng shén hu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沒有明說;心里已經領會。領:領會;會:理解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 田穎《游雁蕩山記》:“將午,始到古寺,老僧清高延坐禪房,與之辯論心性切實之學,彼已心領神會。”
    * 關于對方的成語 形容對方的成語 描述對方的成語。
    chengrenyoux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