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d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td>
<bdo id="4wawa"></bdo>
  • <li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li>
  • 關于定不定的成語 (275個)

    221

    橫恩濫賞

    成語拼音:
    héng ēn làn shǎ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符合規的賞賜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·葉適《寶謨閣直學士劉公墓志銘》:“冗兵冗吏,所宜痛減;橫恩濫賞,可輒啟。”
    222

    禍福無門

    成語拼音:
    huò fú wú mén
    成語解釋:
    無門:沒有數;是天意。災禍與好運的來臨全是命中注的;全是人們自己招引來的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左丘明《左傳 襄公二十三年》:“禍福無門,唯人所召。”
    223

    海枯石爛

    成語拼音:
    hǎi kū shí là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枯:枯干;爛:朽爛。海水干涸;石頭朽爛。形容經歷極長的時間或可能實現。多用作誓言;表示意志堅;永改變。也作“石爛海枯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金 元好問《西樓曲》:“海枯石爛兩鴛鴦,只合雙飛便雙死。”
    224

    毫無疑問

    成語拼音:
    háo wú yí wèn
    成語解釋:
    存在問題,十分肯
    成語出處:
    鄧小平《關于修改黨的章程的報告》:“毫無疑問,他們的這種威信、影響和經驗乃是黨、階級和人民的寶貴財富。”
    225

    九合一匡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iǔ hé yī kuā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合:聚集。匡:救助,幫助,拯救。“九合諸侯,一匡天下”的省略語。原指春秋時代齊桓公多次會合各國諸侯,稱霸華夏,使混亂安的政局得以安。后用以形容有卓越非凡的治國才能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戰國·趙·荀況《荀子·王霸》:“九合諸侯,一匡天下,為五恒伯長。”
    226

    見異思遷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iàn yì sī qiān
    成語解釋:
    異:另外的;別的;遷:改變;變動。看到同的事物就改變主意。指意志;喜愛專一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先秦 管仲《管子 小匡》:“少而習焉,其心安焉,見異物而遷焉。”
    227

    抗顏為師

    成語拼音:
    kàng yán wéi shī
    成語解釋:
    抗顏:看別人臉色,態度嚴正屈。為師:為人師表。為他人所制約,為潮流所左右,這種意志堅的人可以作為學習的榜樣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·柳宗元《答韋中立論師道書》:“獨韓愈奮顧流俗,犯笑梅,收召后學,作《師說》,因抗顏而為師。”
    228

    祿無常家

    成語拼音:
    lù wú cháng jiā
    成語解釋:
    祿:福。指福祿沒有變的
    成語出處:
    晉·摯虞《門銘》:“祿無常家,福無門,人謀鬼謀,道在則尊。”
    229

    兩意三心

    成語拼音:
    liǎng yì sān xīn
    成語解釋:
    心里想這樣又想那樣。形容猶豫決或意見
    成語出處:
    許地山《無法投遞之郵件》:“似怕人知道我們曾相識,兩意三心,把舊時的好話都撇在一邊。”
    230

    木形灰心

    成語拼音:
    mù xíng huī xīn
    成語解釋:
    形:形體。比喻受外物干擾,意志堅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·白居易《答戶部崔侍郎書》:“又或杜門隱己,塊然自居,木形灰心,動逾旬月。”
    231

    木已成舟

    成語拼音:
    mù yǐ chéng zhōu
    成語解釋:
    木頭已經做成了船。比喻事情已成局;可挽回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夏敬渠《野叟曝言》:“據你說來,則木已成舟,實難挽回了?”
    232

    沒衷一是

    成語拼音:
    mò zhōng yī sh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衷:折中。指意見紛歧,能決哪一方面對
    成語出處:
    郭沫若《盲腸炎 一個偉大的教訓》:“就我見聞所及,論者的意見仍屬沒衷一是。”
    233

    南山可移

    成語拼音:
    nán shān kě y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南山:終南山。比喻已經案,可更改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舊唐書·李元纮傳》:“南山或可改移,此判終無搖動。”
    234

    破釜沉船

    成語拼音:
    pò fǔ chén chuán
    成語解釋:
    破:打破;釜:鍋;沉:擊沉。比喻下必死的決心,顧一切地戰斗到底
    成語出處:
    梁啟超《南學會敘》:“震撼精神,致心昄命,破釜沉船,以圖自保于萬一。”
    235

    判若兩人

    成語拼音:
    pàn ruò liǎng rén
    成語解釋:
    判:判斷;評;若:好像。評一個人前后的表現;好像兩個人一樣;截然同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李寶嘉《文明小史》第五回:“須曉得柳知府于這交涉上頭,本是何等通融、何等遷就,何以如今判若兩人?”
    236

    怕三怕四

    成語拼音:
    pà sān pà s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這也怕,那也怕。比喻顧慮太多,能做出決
    成語出處:
    丁玲《太陽照在桑干河上》:“李昌叫你寫,就是說你行,叫你拿主張。你怕三怕四干什么。”
    237

    鵲巢鳩占

    成語拼音:
    què cháo jiū zhà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斑鳩會做窠,常強占喜鵲的窠。本指女子出嫁,居于夫家。后比喻強占別人的住處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詩經 召南 鵲巢》:“維鵲有巢,維鳩居之。”
    238

    棲棲遑遑

    成語拼音:
    qī qī huáng huá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棲棲:忙忙碌碌安的樣子。遑遑:匆忙的樣子。忙碌安,到處奔波。亦作“棲棲惶惶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陸士諤《續孽海花》第33回:“過棲棲遑遑,總要一車兩馬,我看常肅先生去買了車馬再去實行才行。”
    239

    是古非今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ì gǔ fēi jī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是:認為對;非:認為對,以為然。指加分析地肯古代的,否認現代的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東漢 班固《漢書 元帝紀》:“且儒雅達時宜,好是古非今,使人眩于名實,知所守,何足委任!”
    240

    神氣自若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én qì zì ruò
    成語解釋:
    自若:如常。形容在異常情況下態度鎮,神情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晉書·庾亮傳》:“冰神氣自若,曰:‘是必虛妄。’”
    * 關于定不定的成語 形容定不定的成語 描述定不定的成語。
    chengrenyoux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