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于大小大的成語 (272個)
-
161
吃小虧得大便宜
- 成語拼音:
- chī xiǎo kuī dé dà biàn yí
- 成語解釋:
- 指暫時虧損一點期待將來的收益
- 成語出處:
-
162
求大同,存小異
- 成語拼音:
- qiú dà tóng,cún xiǎo yì
- 成語解釋:
- 在大的、主要的方面取得一致,而對某些小的、次要的問題可以各自保留不同的意見。
- 成語出處:
-
163
怯大壓小
- 成語拼音:
- qiè dà yā xiǎo
- 成語解釋:
- 成語出處:
-
164
眼大肚小
- 成語拼音:
- yǎn dà dù xiǎo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人眼光高,肚量小
- 成語出處:
-
165
嘴大喉嚨小
- 成語拼音:
- zuǐ dà hóu lóng xiǎo
- 成語解釋:
- 吃得進吞不下,比喻心有余而力不足
- 成語出處:
-
166
愛鶴失眾
- 成語拼音:
- ài hè shī zhòng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因小失大。
- 成語出處:
- 先秦 左丘明《左傳 閔公二年》:“狄人伐衛,衛懿公好鶴,鶴有乘軒者。將戰,國人受甲者皆曰:‘使鶴,鶴有祿位。余焉能戰?’”
-
167
播糠瞇目
- 成語拼音:
- bō kāng mǐ mù
- 成語解釋:
- 撒播糠秕瞇住別人的眼睛。比喻外物雖小,但造成的危害卻很大。
- 成語出處:
- 先秦 莊周《莊子 天運》:“夫播糠瞇目,則天地四方易位矣。”
-
168
伯仲叔季
- 成語拼音:
- bó zhòng shū jì
- 成語解釋:
- 兄弟排行的次序,伯是老大,仲是第二,叔是第三,季是最小的
- 成語出處:
- 先秦 左丘明《左傳 昭公二十六年》:“亦唯伯仲叔季圖之。”
-
169
稱臣納貢
- 成語拼音:
- chēng chén nà gòng
- 成語解釋:
- 舊時指小國向大國臣服而年年進貢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·馮夢龍《東周列國志》第十七回:“凡漢東小國,無不稱臣納貢。”
-
170
滄海一鱗
- 成語拼音:
- cāng hǎi yī lín
- 成語解釋:
- 大海中的一片魚鱗。比喻非常渺小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冷眼觀》第七回:“因要替一個死百姓伸冤,先得罪了一位闊公子,把自己從前十載青燈,半生黃卷,都隨著烏鞭黑帽,猶如滄海一鱗,巫山片云,頃刻間風弛電掣,卷入無何有之鄉。”
-
171
滄海一粟
- 成語拼音:
- cāng hǎi yī sù
- 成語解釋:
- 滄海:大海;粟:谷子。大海中的一粒谷子。比喻非常渺小;微不足道。也作“大海一粟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 蘇軾《前赤壁賦》:“寄蜉蝣于天地,渺滄海之一粟。”
-
172
長街短巷
- 成語拼音:
- cháng jiē duǎn xiàng
- 成語解釋:
- 猶言大街小巷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醒世恒言 賣郎獨占花魁》:“[朱重]放下被窩等件,買巨鎖兒鎖了門,便往長街短巷,訪求父親。”
-
173
串街走巷
- 成語拼音:
- chuàn jiē zǒu xiàng
- 成語解釋:
- 串:串門;巷:胡同。在大街小巷走來走去
- 成語出處:
- 明·馮夢龍《喻世明言》第一卷:“這婆子能言快語,況且日逐串街走巷,那一家不認得,須是與他商議,定有道理。”
-
174
差若毫厘,謬以千里
- 成語拼音:
- chā ruò háo lí miù yǐ qiān lǐ
- 成語解釋:
- 開始時雖然相差很微小,結果會造成很大的錯誤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禮記 經解》:“《易》曰:‘君子慎始,差若毫厘,繆以千里。’”
-
175
初生牛犢不怕虎
- 成語拼音:
- chū shēng niú dú bù pà hǔ
- 成語解釋:
- 牛犢:小牛;剛生下來的小牛不怕老虎。比喻年輕人勇敢膽大;無所畏懼;敢作敢為。也作“初生牛犢不懼虎”、“初生牛犢不畏虎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 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第74回:“俗云:‘初生牛犢不懼虎。’”
-
176
尺枉尋直
- 成語拼音:
- chǐ wǎng xún zhí
- 成語解釋:
- 枉:彎曲;尋:古長度單位,1尋=8尺;直:伸。彎曲一尺而使得一尋伸直。比喻微小的讓步換來較大的利益
- 成語出處:
- 晉·陳壽《三國志·蜀志·绤正傳》:“小屈大申,存公忽私,雖尺枉而尋直,終揚光以發揮也。”
-
177
稱薪而爨
- 成語拼音:
- chēng xīn ér cuàn
- 成語解釋:
- 薪:柴;爨:燒火煮飯。稱了柴草煮飯。比喻只注意小事,不從大處著眼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淮南子·泰族訓》:“稱薪而爨,數米而炊,可以治小而未可以治大也。”
-
178
差以毫厘,謬以千里
- 成語拼音:
- chā yǐ háo lí,miù yǐ qiān lǐ
- 成語解釋:
- 差:相差;毫厘:很小的計量單位;謬:同“繆”。開始時相差很微小,結果會造成很大的錯誤
- 成語出處:
- 東漢 班固《漢書 司馬遷傳》:“故《易》曰:‘差以毫厘,謬以千里。’”
-
179
差以毫厘,失之千里
- 成語拼音:
- chā yǐ háo lí,shī zhī qiān lǐ
- 成語解釋:
- 開始時雖然相差很微小,結果會造成很大的錯誤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禮記·經解》:“《易》曰:‘君子慎始,差若毫厘,繆以千里。’”
-
180
差之毫厘,失之千里
- 成語拼音:
- chā zhī háo lí shī zhī qiān lǐ
- 成語解釋:
- 開始時雖然相差很微小,結果會造成很大的錯誤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禮記 經解》:“《易》曰:‘君子慎始,差若毫厘,繆以千里。’” 《魏書 樂志》:“但氣有盈虛,黍有巨細,差之毫厘,失之千里。”
* 關于大小大的成語 形容大小大的成語 描述大小大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