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d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td>
<bdo id="4wawa"></bdo>
  • <li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li>
  • 關于聲音的成語 (205個)

    121

    容凄斷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īn róng qī duàn
    成語解釋:
    凄涼、容貌愁苦到了極點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·戴君孚《廣異記·閻陟》:“后一日,夢女來別,容凄斷,曰:‘已是前長史女,死殯在城東南角。’”
    122

    如雷

    成語拼音:
    huān shēng rú léi
    成語解釋:
    歡呼的像雷一樣響著。形容熱烈歡樂的氣氛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·陸游《太液黃鵠歌》:“須臾傳召宴公卿,歡如雷動天地。”
    123

    細語

    成語拼音:
    màn shēng xì yǔ
    成語解釋:
    形容說話時輕柔
    成語出處:
    羅廣斌《紅巖》第12章:“老大哥看出牢房里只剩他兩人時,就慢細語地問他。”
    124

    悄無人

    成語拼音:
    qiǎo wú rén shē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悄:靜。靜悄悄的,聽不到人的。指非常寂靜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26回:“寶玉信步走入,只見湘簾垂地,悄無人。”
    125

    悄無

    成語拼音:
    qiǎo wú shēng xī
    成語解釋:
    悄:靜。靜悄悄的,聽不到任何。指非常寂靜
    成語出處:
    曾樸《孽海花》第34回:“此時再聽,就悄無息了。”
    126

    色不動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ēng sè bù dò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:說話的;色:臉色;動:變動。不說話,不流露感情。形容神態非常鎮靜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凌濛初《二刻拍案驚奇》第五卷:“眾人道是一番天樣大、火樣急的事,怎知襄敏公看得等閑,色不動,化做一杯雪水。”
    127

    響不辭

    成語拼音:
    xiǎng bù cí shē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響:回。回響不能離開。比喻榮譽從實際作為得來
    成語出處:
    漢·劉向《說苑·雜言》:“響不辭,鑒不辭形,君子正一,而萬物皆成。”
    128

    響遏行云

    成語拼音:
    xiǎng è xíng yún
    成語解釋:
    遏:阻止。指高入云霄;把浮動著的云彩也阻止了。形容歌嘹亮有力;悅耳動聽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戰國 鄭 列御寇《列子 湯問》:“餞于郊衢,撫節悲歌,振林木,響遏行云。”
    129

    細氣

    成語拼音:
    xì shēng xì q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形容柔軟輕細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石玉昆《小五義》第24回:“就聽里面細細氣地說:‘聞賢弟,你焉能知道兩個人的來意?這是為御貓而來。”
    130

    不響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ī shēng bù xiǎ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不發出一點
    成語出處:
    曾樸《孽海花》第31回:“仿佛菊笑一不響的閃了進來,像貓兒戲蝶一般,擒擒縱縱地把自己搏弄。”
    131

    言為心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án wéi xīn shē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言:語言。語言是表達內心活動的。指語言是人們思想情感的反映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漢 揚雄《法言 問神》:“故言,心也;書,心畫也。畫形,君子小人見矣。”
    132

    虎斑霞綺,林籟泉韻

    成語拼音:
    hǔ bān xiá qǐ,lín lài quán yùn
    成語解釋:
    綺:美麗;籟:自然界的響;韻:和諧悅耳的。老虎身上的花紋和美麗的彩霞;山林中的呼嘯和泉水叮咚的。泛指大自然的風景和
    成語出處:
    魯迅《漢文學史綱要》:“‘形立則章成矣,發則文生矣’,故凡虎斑霞綺,林籟泉韻,俱為文章。”
    133

    歡呼雷動

    成語拼音:
    huān hū léi dò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歡呼的像雷一樣響著。形容熱烈歡樂的氣氛
    成語出處:
    曾樸《孽海花》第23回:“只聽那梨花林邊,一個大孩子領了八九個狂童,歡呼雷動。”
    134

    金革之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īn gé zhī shē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金革:兵器和鎧甲。兵器與鎧甲相撞擊的。指戰爭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·韓愈《上巳日燕太學聽彈琴詩序》:“四方無斗爭金革之。”
    135

    龍吟虎嘯

    成語拼音:
    lóng yín hǔ xiào
    成語解釋:
    吟:鳴、叫;嘯:獸類長吼叫。像龍一樣長鳴;像虎一樣咆哮。原比喻同類事物互相感應。現多比喻吟誦的抑揚頓挫。也用以形容響洪大;氣勢盛大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 李頎《聽安萬善吹觱篥歌》:“龍吟虎嘯一時發,萬籟百泉相與秋。”
    136

    諾諾連

    成語拼音:
    nuò nuò lián shē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諾諾:答應的。連答應。表示順從或同意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元·關漢卿《金線池》第三折:“閃的我孤孤另另,說的話誕誕鄧鄧,俺也曾輕輕喚著,躬躬前來,喏喏連。”
    137

    喃喃自語

    成語拼音:
    nán nán zì yǔ
    成語解釋:
    喃喃:象詞;連續不斷地小說話的。小地自己跟自己說話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無垢道人《八仙全傳》第84回:“知圓聽到這里,不覺嘻嘻一笑,喃喃自語道:‘救兵救兵,只落得狗咬洞賓。’”
    138

    氣弱

    成語拼音:
    qì ruò shēng sī
    成語解釋:
    弱:微弱;嘶:沙啞。氣息微弱,沙啞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33回:“寶玉生來未經過這樣苦楚,起先覺得打的疼不過,還亂嚷亂哭,后來漸漸氣弱嘶,哽咽不出。”
    139

    氣咽

    成語拼音:
    qì yè shēng sī
    成語解釋:
    咽:阻塞。呼吸困難,細微。形容極度虛弱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元·無名氏《抱妝盒》第三折:“打的你氣咽絲。”
    140

    隨者唱喁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uí zhě chàng yú
    成語解釋:
    喁:應和的。指后者附和前者。形容隨附和
    成語出處:
    戰國·宋·莊周《莊子·齊物論》:“前者唱于,而隨者唱喁。”
    * 關于聲音的成語 形容聲音的成語 描述聲音的成語。
    chengrenyoux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