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d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td>
<bdo id="4wawa"></bdo>
  • <li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li>
  • 關于聲音的成語 (205個)

    101

    強聒不舍

    成語拼音:
    qiǎng guō bù shě
    成語解釋:
    聒:吵鬧;舍:舍棄。形容別人不愿意聽,還絮絮叨叨說個不停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先秦 莊周《莊子 天下》:“上說下教,雖天下不取,強聒而不舍者也。”
    102

    敲金擊石

    成語拼音:
    qiāo jīn jī sh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金、石:指鐘磬一類的樂器。演奏鐘磬等樂器。也形容鏗鏘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·韓愈《代張籍與李浙東書》:“閣下憑幾而聽之,未必不如聽吹竹彈絲、敲金擊石也。”
    103

    琴瑟不調

    成語拼音:
    qín sè bù tiáo
    成語解釋:
    琴瑟:古樂器名,比喻夫婦。①指琴瑟合奏時,沒有調整得和諧。②比喻夫妻不和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漢書 禮樂志》:“辟之琴瑟不調,甚者必解而更張之,乃可鼓也;為政而不行,甚者必變而更化之,乃可理也。”
    104

    輕吞慢吐

    成語拼音:
    qīng tūn màn tǔ
    成語解釋:
    形容歌唱時輕柔,吐詞緩慢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褚人獲《隋唐演義》第30回:“妥娘唱畢,大家又稱贊了一會兒,朱貴兒方在輕吞慢吐,嘹嘹嚦嚦,唱將起來。”
    105

    神號鬼哭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én háo guǐ kū
    成語解釋:
    號:哭。形容大哭叫,凄厲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元·無名氏《馬陵道》第二折:“可怎生神嚎鬼哭,霧慘云昏,白日為幽。”
    106

    神籟自韻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én lài zì yùn
    成語解釋:
    籟:響;韻:和諧的,韻律。指天然之自成韻律
    成語出處:
    漢·桓麟《西王母傳》:“瑤干千尋,無風而神籟自韻,瑯瑯然皆九奏八會之也。”
    107

    鐵中錚錚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iě zhōng zhēng zhē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錚錚:金屬器皿相碰的。比喻才能出眾的人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南朝 宋 范曄《后漢書 劉盆子傳》:“卿所謂鐵中錚錚,庸中佼佼者也。”
    108

    喧賓奪主

    成語拼音:
    xuān bīn duó zhǔ
    成語解釋:
    客人的壓倒了主人的。比喻外來的或次要的事物占據了原有的或主要的事物的位置。喧:大;賓:客人;奪:壓倒;超過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阮葵生《茶余客話》:“余仿為之,香則噴鼻而酒味變矣。不論酒而論香,是為喧賓奪主。”
    109

    窸窸窣窣

    成語拼音:
    xī xī sū sū
    成語解釋:
    詞,形容摩擦等輕微細小的
    成語出處:
    林海《婚姻的故事》:“照亮著她那個生活的角落,窸窸窣窣地好像在做些什么。”
    110

    有氣無力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ǒu qì wú l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氣:氣息;;力:力氣;精神。形容氣力衰弱;精神疲憊;有時形容做事沒有勁頭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 馮夢龍《醒世恒言 吳衙內鄰舟赴約》:“正不知艙中,另有個替吃飯的,還餓得有氣無力哩。”
    111

    應弦而倒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īng xián ér dǎo
    成語解釋:
    隨著弓弦的而倒下。形容射箭技藝高超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西漢·司馬遷《史記·李將軍列傳》:“其射,見敵急,非在數十步之內,度不中不發,發即應弦而倒。”
    112

    洋洋盈耳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áng yáng yíng ěr
    成語解釋:
    洋洋:眾多;盈:充滿。指宏亮而優美的充滿雙耳。形容講話、讀書的悅耳動聽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論語 泰伯》:“師摯之始,《關雎》之亂,洋洋乎,盈耳哉。”
    113

    不動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ù dòng shēng sè
    成語解釋:
    動:變動;:說話的;色:臉色。內心活動絲毫沒有在語言和神情上流露出來。形容鎮靜、沉著。也作“色不動”、“不露色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 歐陽修《相州晝錦堂記》:“垂紳正笏,不動色,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,可謂社稷之臣矣。”
    114

    默默無

    成語拼音:
    mò mò wú shē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默默:幽寂,沒有。不不響,一句話也不說。沒有名,不為人所知
    成語出處:
    西漢·司馬遷《史記·梁孝王世家》:“于是景帝默默無。”
    115

    色并厲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ēng sè bìng l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色:和臉色。說話時和臉色都很嚴厲
    成語出處:
    南朝·宋·劉義慶《世說新語·方正》:“敦色并厲,欲以威力便從己。”
    116

    萬籟無

    成語拼音:
    wàn lài wú shē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一點也沒有。多形容自然環境的清靜或冷清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 皎然《戛銅碗為龍吟歌》:“遙聞不斷在煙杪,萬籟無天境空。”
    117

    滿道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uàn shēng mǎn dào
    成語解釋:
    道:道路。怨恨的充滿道路。形容人民群眾普遍強烈不滿和怨恨
    成語出處:
    南朝·宋·范曄《后漢書·李固傳》:“前孝安皇帝內任伯榮、樊豐之屬,外委固廣、謝惲之徒,開門受賂,署用非次,天下紛然,怨滿道。”
    118

    有色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ǒu shēng yǒu sè
    成語解釋:
    既有;又有色澤。形容表演或說話十分生動、精彩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 汪藻《浮溪集 翠微堂記》:“其意從謂世之有有色者,未有不爭而得,亦未有不終磨滅者。”
    119

    噼里啪啦

    成語拼音:
    pī lǐ pā lā
    成語解釋:
    形容爆裂、拍打等的連續
    成語出處:
    劉知俠《鐵道游擊隊》第28章:“隨著他話的尾,鬼子大隊里,響起一片噼里啪啦步槍落地的響。”
    120

    弦外有

    成語拼音:
    xián wài yǒu yīn
    成語解釋:
    弦樂器的弦上發出的以外還有。比喻話語中另有間接透露、沒有明說的意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南朝 宋 范曄《獄中與諸甥侄書》:“然至于一絕處,亦復何耶!其中體趣,言之不盡。弦外之意,不知所從而來。”
    * 關于聲音的成語 形容聲音的成語 描述聲音的成語。
    chengrenyoux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