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于聲音的成語 (205個)
-
61
劍頭一吷
- 成語拼音:
- jiàn tóu yī xuè
- 成語解釋:
- 劍頭:指劍環頭小孔;吷:象聲詞,形容聲音微小。比喻言論無足輕重。
- 成語出處:
- 莊周《莊子 則陽》:“夫吹管也,猶有嗃也;吹劍首者,吷而已矣。堯舜,人之所譽也;道堯舜于戴晉人之前,譬猶一吷也。”
-
62
擊玉敲金
- 成語拼音:
- jī yù qiāo jīn
- 成語解釋:
- 如金玉被撞擊而發出的聲音。形容言辭鏗然有聲,正確無誤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·楊慎《洞天玄記》第一折:“兄弟也,不知師傅所言,句句斬釘截鐵,言言擊玉敲金。”
-
63
鑼鼓喧天
- 成語拼音:
- luó gǔ xuān tiān
- 成語解釋:
- 喧:聲音大。鑼鼓的聲音震天響。用敲鑼打鼓來表示喜慶的意思。
- 成語出處:
- 元 尚仲賢《單鞭奪槊》第四折:“早來到北邙前面,猛聽的鑼鼓喧天,那軍不到三千,擁出個將一員,雄糾糾威風武藝顯。”
-
64
朗朗上口
- 成語拼音:
- lǎng lǎng shàng kǒu
- 成語解釋:
- 謂誦讀詩文時的聲音響亮而順口。
- 成語出處:
- 老舍《詩與快板》:“散文就不受這么多的限制,雖然散文也講究聲調鏗鏘,能朗朗上口。”
-
65
裂石流云
- 成語拼音:
- liè shí liú yún
- 成語解釋:
- 流:往來無定或轉運不停。裂開山石,震動云霄。形容聲音高昂響亮
- 成語出處:
- 明·蘭陵笑笑生《金瓶梅》第43回:“唱出一句來,端的有落塵繞梁之聲,裂石流云之響。”
-
66
輕言輕語
- 成語拼音:
- qīng yán qīng yǔ
- 成語解釋:
- 形容說話聲音極輕微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·蘭陵笑笑生《金瓶梅》第23回:“不許你在漢子跟前弄鬼,輕言輕語的。”
-
67
順風而呼
- 成語拼音:
- shǔn fēng ér hū
- 成語解釋:
- 順著風向呼喊,聲音傳得遠,使人聽得清。比喻憑借外力可有較好效果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荀子·勸學》:“登高而招,臂非加長也,而見者遠;順風而呼,聲非加疾也,而聞者彰。”
-
68
散傷丑害
- 成語拼音:
- sàn shāng chǒu hài
- 成語解釋:
- 形容不和諧的聲音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鬼谷子·中經》:“是以聲散傷丑害者,言必逆于耳也。”
-
69
天震地駭
- 成語拼音:
- tiān zhèn dì hài
- 成語解釋:
- 震:震動。震動了天地。形容聲音或聲勢極大。有時形容事件、場面令人驚駭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三國志 魏志 文帝紀》裴松之注:“惟黃初七年五月七日,大行皇帝崩,嗚呼哀哉!于時天震地駭。”
-
70
響徹云宵
- 成語拼音:
- xiǎng chè yún xiāo
- 成語解釋:
- 徹:穿透;透過;云霄:高空。聲音響得像穿透云層;直達高空。形容聲音嘹亮高吭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·褚人獲《隋唐演義》:“這一笛兒;真吹得響徹云霄;鸞翔鳳舞;樓下千千萬萬的人;都定睛側耳;寂然無聲。”
-
71
弦歌之聲
- 成語拼音:
- xián gē zhī shēng
- 成語解釋:
- 弦歌:弦樂。彈琴和唱歌的聲音。泛指教學活動
- 成語出處:
- 春秋·魯·孔丘《論語·陽貨》:“子之武城,聞弦歌之聲。”
-
72
杳不可聞
- 成語拼音:
- yǎo bù kě wén
- 成語解釋:
- 再也聽不到。形容聲音斷絕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·西周生《醒世姻緣傳》第50回:“誰知秦敬宇在家,這孫蘭姬別要說見他的影響,你就再要聽他聲咳嗽也杳不可聞。”
-
73
鴉雀無聞
- 成語拼音:
- yā què wú wén
- 成語解釋:
- 連烏鴉麻雀的聲音都沒有。形容非常靜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 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36回:“不想步入院中,鴉雀無聞,一并連兩只仙鶴在芭蕉下都睡著了。”
-
74
在谷滿谷
- 成語拼音:
- zài gǔ mǎn gǔ
- 成語解釋:
- 《莊子·天運》:“吾又奏之以陰陽之和,燭之以日月之明;其聲能短能長,能柔能剛;變化齊一,不主故常;在谷滿谷,在坑滿坑。”此謂奏樂時聲音遍及各處,形容道的無所不在。后以“在谷滿谷”形容人物眾多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莊子·天運》:“吾又奏之以陰陽之和,燭之以日月之明;其聲能短能長,能柔能剛;變化齊一,不主故常;在谷滿谷,在坑滿坑。”
-
75
音稀信杳
- 成語拼音:
- yīn xī xìn yǎo
- 成語解釋:
- 杳:深遠,無影無聲。音信一點也得不到
- 成語出處:
- 元·無名氏《字字錦》曲:“想殺人也天,盼殺人也天,短命冤家,音稀信杳,莫不誤約盟言。”
-
76
金聲玉振
- 成語拼音:
- jīn shēng yù zhèn
- 成語解釋:
- 用鐘發聲;用磬收韻;集六音之大成。形容聲音動聽。也比喻德行高尚;才學卓絕;比喻文辭優美。
- 成語出處:
- 先秦 孟軻《孟子 萬章下》:“集大成也者,金聲而玉振之也。金聲也者,始條理也;玉振之也者,終條理也。始條理者,智之事也;終條理者,圣之事也。”
-
77
靡靡之音
- 成語拼音:
- mǐ mǐ zhī yīn
- 成語解釋:
- 靡靡:頹廢萎靡。使人萎靡、頹唐的聲音。形容頹廢、萎靡或淫蕩的音樂。
- 成語出處:
- 先秦 韓非《韓非子 十過》:“師曠曰:‘此師延之所作,與紂為靡靡之樂也。’”
-
78
絲竹之音
- 成語拼音:
- sī zhú zhī yīn
- 成語解釋:
- 絲竹:弦樂和管樂,泛指音樂。指音樂的聲音
- 成語出處:
- 春秋·齊·管仲《管子·七臣七主》:“材女樂三千人,鐘石絲竹之音不絕。”
-
79
不斷如帶
- 成語拼音:
- bù duàn rú dài
- 成語解釋:
- 猶不絕如縷。多形容局面危急或聲音、氣息等低沉微弱、時斷時續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新唐書 韓愈傳贊》:“自晉汔隋,老佛顯行,圣道不斷如帶。”
-
80
不絕如線
- 成語拼音:
- bù jué rú xian
- 成語解釋:
- 絕:斷。形容局勢危急,像差點要斷掉的線一樣;也形容聲音思緒微弱
- 成語出處:
- 《公羊傳 僖公四年》:“南夷與北狄交,中國不絕若線。”何休注:“線,縫帛縷,以喻微也。”
* 關于聲音的成語 形容聲音的成語 描述聲音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