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于聲調的成語 (10個)
-
1
改張易調
- 成語拼音:
- gǎi zhāng yì diào
- 成語解釋:
- 更換琴弦,變換聲調。比喻改變方針、做法或態度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晉書·瑯邪悼王煥傳》:“正是匡矯末俗,改張易調之時,而猶當竭已罷之人,營無益之事,殫已困之財,修無用之費,此固臣之所不敢安也。”
-
2
擲地作金石聲
- 成語拼音:
- zhì dì zuò jīn shí shēng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文章詞藻優美,聲調鏗鏘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晉書·孫綽傳》:“卿試擲地,當作金石聲也。”
-
3
潑聲浪氣
- 成語拼音:
- pō shēng làng qì
- 成語解釋:
- 潑:潑辣;浪:放浪。潑辣的聲調放浪的聲勢。形容撒潑的神態
- 成語出處:
- 清·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80回:“金桂聽見他婆婆如此說,怕薛蟠心軟意活了,便潑聲浪氣大哭起來。”
-
4
沉聲靜氣
- 成語拼音:
- chén shēng jìng qì
- 成語解釋:
- 指聲調低沉,態度平和
- 成語出處:
- 冰心《到青龍橋去》:“他沉聲靜氣的問:‘你是那里的,要往那里去?’”
-
5
戛玉鳴金
- 成語拼音:
- jiá yù míng jīn
- 成語解釋:
- 戛:敲擊。敲打玉器和金器。形容聲調有節奏而響亮好聽。也形容人氣節凜然。
- 成語出處:
- 唐 白居易《聽田順兒歌》:“戛玉敲冰聲未停,嫌云不遏入青冥。”
-
6
戛玉敲冰
- 成語拼音:
- jiá yù qiāo bīng
- 成語解釋:
- 戛:敲擊。敲打玉器和冰塊。形容聲調有節奏而響亮好聽。也形容人氣節凜然。
- 成語出處:
- 唐 白居易《聽田順兒歌》:“戛玉敲冰聲未停,嫌云不遏入青冥。”
-
7
鏗鏗鏘鏘
- 成語拼音:
- kēng kēng qiāng qiāng
- 成語解釋:
- 形容樂器聲音響亮節奏分明或詩詞文曲聲調響亮,節奏明快
- 成語出處:
- 清·褚人獲《隋唐演義》第28回:“車行時搖動的鏗鏗鏘鏘,就如奏細樂一般。”
-
8
黃鐘大呂
- 成語拼音:
- huáng zhōng dà lǚ
- 成語解釋:
- 黃鐘:我國古代音樂分十二律;陰、陽各六律。其為六種陽律的第一律;聲調最洪大、響亮;大呂:十二律中六種陽律的第四律。舊時形容音樂或文辭正大、莊嚴、高妙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陸九淵集 語錄下》:“先生之文如黃鐘大呂,發達九地,真啟洙泗鄒魯之秘,其可不傳耶?”
-
9
戛玉敲金
- 成語拼音:
- jiá yù qiāo jīn
- 成語解釋:
- 形容聲調有節奏而響亮好聽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 羅燁《醉翁談錄 小說引子》:“試開戛玉敲金口,說與東西南北人。”
-
10
擲地之材
- 成語拼音:
- zhì dì zhī cái
- 成語解釋:
- 指能寫出文辭優美、聲調鏗鏘的好文章的人才
- 成語出處:
- 宋·王禹偁《重修北岳廟碑奉敕撰并序》:“慚非擲地之材,有玷他山之石。”
* 關于聲調的成語 形容聲調的成語 描述聲調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