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d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td>
<bdo id="4wawa"></bdo>
  • <li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li>
  • 關于地方的成語 (416個)

    321

    隨俗為變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uí sú wéi biàn
    成語解釋:
    俗:風俗。到什么就隨什么風俗
    成語出處:
    西漢·司馬遷《史記·扁鵲列傳》:“來入咸陽,聞秦人愛小兒,即為小兒醫,隨俗為變。”
    322

    身首異處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ēn shǒu yì ch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身體和頭顱分在不同。指被殺頭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北齊書 王琳傳》:“身首異處,有足悲者。”
    323

    水土不服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uǐ tǔ bù fú
    成語解釋:
    對于一個的氣候條件或飲食習慣不能適應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施耐庵《水滸傳》第101回:“說軍士水土不服,權且罷兵。”
    324

    水土不伏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uǐ tǔ bù fú
    成語解釋:
    水土:指,引申為自然環境。對于一個的氣候條件或飲食習慣不能適應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馮夢龍《醒世恒言》第28卷:“大抵此癥,起于飲食失調,兼之水土不伏,食積于小腹之中,凝滯不消,遂至生熱,升至胸中,便覺饑餓。”
    325

    三瓦兩舍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ān wǎ liǎng shě
    成語解釋:
    瓦、舍:宋、元時指妓院及各種娛樂場所。舊指富家子弟尋歡作樂的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 施耐庵《水滸傳》第二回:“因幫了一個生鐵王員外兒子使錢,每日三瓦兩舍,風花雪月,被他父親開封府告了一紙文狀。”
    326

    身無立錐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eng wu li zhui
    成語解釋:
    沒有寸土可以容身。比喻極小的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第31回:“今日身無立錐,誠恐有誤諸君。”
    327

    所向披靡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uǒ xiàng pī mǐ
    成語解釋:
    風所吹到的;草木全被吹倒。比喻力量所達到的;一切障礙全被掃除。所向:指風吹到的;靡:音米;披靡:草木被吹倒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梁書 蕭確傳》:“鐘山之役,確苦戰,所向披靡,群虜憚之。”
    328

    隨鄉入鄉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uí xiāng rù xiā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到一個就按照這一個的風俗習慣生活。也比喻到什么都能適應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先秦 莊周《莊子 山木》:“入其俗,從其令。”
    329

    所向無前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uǒ xiàng wú qiá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所指向的,誰也阻擋不住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三國志·魏志·鮮卑傳》裴松之注引《魏書》:“年十四五,異部大人卜賁邑鈔取其外家牛羊,檀石槐策騎追擊,所向無前,悉還得所亡。”
    330

    桑榆暮影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āng yú mù yǐ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桑榆;夕陽余光所在的。夕陽斜照桑榆樹的黃昏景象,指傍晚。比喻垂老之年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書言故事·耆老類》:“年老云桑榆暮影。”
    331

    桑榆晚景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āng yú wǎn jǐ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桑榆;夕陽余光所在的。夕陽斜照桑榆樹的黃昏景象,指傍晚。比喻垂老之年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·蘇軾《罷登州謝杜宿州啟》:“桑榆晚景,忽蒙收錄之恩。”
    332

    素隱行怪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ù yǐn xíng guài
    成語解釋:
    隱:隱暗的事;行:從事;怪:怪事。求索隱暗的事情,而行怪迂之道。意指身居隱逸的,行為怪異,以求名聲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漢書·藝文志》:“孔子曰:‘索隱行怪,后世有述焉,吾不為之矣。”
    333

    索隱行怪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uǒ yǐn xíng guài
    成語解釋:
    索:探索;隱:隱暗的事;行:從事;怪:怪事。求索隱暗的事情,而行怪迂之道。意指身居隱逸的,行為怪異,以求名聲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漢書 藝文志》:“孔子曰:'索隱行怪,后世有述焉,吾不為之矣。”
    334

    山陬海澨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ān zōu hǎi sh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山隅和海邊。泛指荒遠的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王晫《今世說·德行》:“宦轍所至,山陬海澨,有以讀書能為文者,必枉車騎過之。”
    335

    山陬海筮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ān zōu hǎi sh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山隅和海邊。泛指荒遠的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王晫《今世說 德行》:“宦轍所至,山陬海筮,有以讀書能為文者,必枉車騎過之。”
    336

    身在江海,心馳魏闕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ēn zài jiāng hǎi,xīn chí wèi què
    成語解釋:
    江海:指隱士居住的;馳:心神向往;魏闕:指朝廷。指雖不為官,仍關懷朝政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·陳子昂《夏日暉上人房別李參軍崇嗣》:“余獨坐一隅,孤憤五蠹,雖身在江海,而心馳魏闕 。”
    337

    十字路頭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í zì lù tóu
    成語解釋:
    道路橫直交叉的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施耐庵《水滸傳》第一百十回 :“劊子手叫起惡殺都來,恰好午時三刻,將王慶押到十字路頭,讀罷犯由,如法凌遲處死。”
    338

    手足失措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ǒu zú shī cuò
    成語解釋:
    手足失去安放的。形容極其驚慌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·韓愈《為韋相公讓官表》:“心神靡寧,顧已慚觍,手足失措。”
    339

    首足異處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ǒu zú yì chǔ
    成語解釋:
    頭和腳分開在不同的。謂受殺戮而死亡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春秋·越·勾踐《屬諸大夫告》:“首足異處,四枝布裂,為天下戮。”
    340

    四戰之國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ì zhàn zhī guó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四面平坦,無險可守,容易受攻擊的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商君書 兵守》:“四戰之國貴守戰,負海之國貴攻戰。”《史記 樂毅列傳》:“趙,四戰之國也,其民習兵,伐之不可。”
    * 關于地方的成語 形容地方的成語 描述地方的成語。
    chengrenyoux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