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于國家的成語 (353個)
-
141
民困國貧
- 成語拼音:
- mín kùn guó pín
- 成語解釋:
- 人民困苦,國家貧窮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宋史·河渠志》:“當此天災歲旱,民困國貧之際,不量人力,不順天時,知其有大不可者五。”
-
142
欺君誤國
- 成語拼音:
- qī jūn wù guó
- 成語解釋:
- 欺騙君主,禍害國家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 陸采《明珠記 奸謀》:“劉震這廝索強,前日彈我欺君誤國,要將梟首示眾。”
-
143
千乘之國
- 成語拼音:
- qiān shèng zhī guó
- 成語解釋:
- 擁有一千輛兵車的國家。春秋時指中等諸侯國
- 成語出處:
- 春秋·魯·孔丘《論語·先進》:“千乘之國,攝乎大國之間,加之以師旅,因之以饑饉。”
-
144
辱國喪師
- 成語拼音:
- rǔ guó sàng shī
- 成語解釋:
- 指國家蒙受恥辱,軍隊遭到損失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明史 彭澤傳》:“瓊遂劾澤妄增金幣,遺書議和,失信啟釁,辱國喪師。”
-
145
辱國殃民
- 成語拼音:
- rǔ guó yāng mín
- 成語解釋:
- 使國家受辱,人民遭殃。亦作“辱國殄民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古今小說 木綿庵鄭虎臣報冤》:“韓侂胄居相位一十四年,陷害了趙愚丞相,罷黜道學諸臣,輕開邊釁,辱國殃民。”
-
146
入竟問禁
- 成語拼音:
- rù jìng wèn jìn
- 成語解釋:
- 竟:境的古字;禁:禁忌。進入一個國家或地區,先要問清楚那里有什么禁令,以免觸犯。
- 成語出處:
- 西漢 戴圣《禮記 曲禮上》:“入竟而問禁,入國而問俗,入門而問諱。孔穎達疏:“入竟而問禁者……竟,界首也。禁謂國中政教所忌。凡至竟界,當先訪問主國何所禁也。”
-
147
殺身報國
- 成語拼音:
- shā shēn bào guó
- 成語解釋:
- 不惜犧牲生命來報答國家。亦作“殺身救國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唐·楊炯《中書令汾陰公薛振行狀》:“臣又多幸天皇任之以股肱,誓期殺身報國,致一人于堯舜。”
-
148
體國經野
- 成語拼音:
- tǐ guó jīng yě
- 成語解釋:
- 體:劃分;國:都城;經:丈量;野:田野。把都城劃分為若干區域,由官宦貴族分別居住或讓奴隸平民耕作。泛指治理國家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周禮 天官 序官》:“惟王建國,辨方正位,體國經野,高官分職,以民為極。
-
149
天下為公
- 成語拼音:
- tiān xià wéi gōng
- 成語解釋:
- 天下是大家公有的。原指不把君位當成一家的私有。后指國家的一切都屬于人民。
- 成語出處:
- 西漢 戴圣《禮記 禮運》:“大道之行也,天下為公,選賢與能,講信修睦。”
-
150
為國捐軀
- 成語拼音:
- wèi guó juān qū
- 成語解釋:
- 捐:獻;軀:身體,指生命。為國家犧牲生命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 錢采《說岳全傳》第39回:“為國捐軀赴戰場,丹心可并日爭光。”
-
151
悮國欺君
- 成語拼音:
- wù guó qī jūn
- 成語解釋:
- 悮:耽誤;欺:欺騙。欺騙君王,禍害國家
- 成語出處:
- 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驚奇》第八卷:“假如有一等做官的,悮國欺君,侵剝百姓,雖然官高祿厚,難道不是大盜?”
-
152
興國安邦
- 成語拼音:
- xīng guó ān bāng
- 成語解釋:
- 興:興盛;邦:國家。國家興盛安定
- 成語出處:
- 《林海》:“我不曉得當初為什么管它叫做興安嶺,由今天看來,它的確含有興國安邦的意義了。”
-
153
小國寡民
- 成語拼音:
- xiǎo guó guǎ mín
- 成語解釋:
- 國家小,人民少。
- 成語出處:
- 先秦 李耳《老子》:“小國寡民,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,使民重死而不遠徙。”
-
154
一國三公
- 成語拼音:
- yī guó sān gōng
- 成語解釋:
- 公:古代諸侯國君的通稱。一個國家有三個主持政事的人。比喻事權不統一,使人不知道聽誰的話好。
- 成語出處:
- 先秦 左丘明《左傳 僖公五年》:“一國三公,吾誰適從?”
-
155
裕國足民
- 成語拼音:
- yù guó zú mín
- 成語解釋:
- 裕:富饒。使人民富裕,國家豐足
- 成語出處:
- 明·張居正《答應天巡撫論大政大典》:“且此項錢糧,貯積甚多,將來裕國足民,更不外索。”
-
156
裕民足國
- 成語拼音:
- yù mín zú guó
- 成語解釋:
- 使人民富裕,國家豐足。
- 成語出處:
- 先秦 荀況《荀子 富國》:“足國之道,節用裕民。”
-
157
以身報國
- 成語拼音:
- yǐ shēng bào guó
- 成語解釋:
- 把身體獻給國家。指寧愿為國家的安危奉獻自己的生命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魏書 辛雄傳》:“卿等備位納言,當以身報國。”
-
158
以身許國
- 成語拼音:
- yǐ shēn xǔ guó
- 成語解釋:
- 許:預先答應給與。把身體獻給國家。指盡忠報國;臨難不茍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南史 羊侃傳》:“久以淡為死,猶復在邪?吾以身許國,誓死行陣,終不以爾而生進退。”
-
159
安國富民
- 成語拼音:
- ān guó fù mín
- 成語解釋:
- 使國家安定,使人民富裕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漢書 汲黯傳》:“公為正卿上不能褒先帝之功業,下不能化天下之邪心,安國富民,使囹圄空虛。
-
160
百二河山
- 成語拼音:
- bǎi èr hé shān
- 成語解釋:
- 百二:以二敵百。指山河險固,可以二敵百。后指國力強盛,邊防穩固的國家
- 成語出處:
-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高祖本紀》:“秦,形勝之國,帶河山之險,縣隔千里,持戟百萬,秦得百二馬。”
* 關于國家的成語 形容國家的成語 描述國家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