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d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td>
<bdo id="4wawa"></bdo>
  • <li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li>
  • 關于國家的成語 (369個)

    261

    立業安邦

    成語拼音:
    lì yè ān bā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建立,安定天下。同“立安邦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元 鄭光祖《伊尹耕莘》第一折:“想五帝之世,求賢用士,立業安邦,你是不知也。”
    262

    禮儀之邦

    成語拼音:
    lǐ yí zhī bā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禮儀:禮節和儀式;邦:。指講究禮節和儀式的
    成語出處:
    章詒和《往事并不如煙·最后的貴族》:“中自古是禮儀之邦,現在卻連同城而居的好朋友都不能見面,還美其名曰文化大革命,一點文化也沒有。”
    263

    鹿走蘇臺

    成語拼音:
    lù zǒu sū tái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敗亡,宮殿荒廢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東漢 班固《漢書 伍被傳》:“臣今見麋鹿游姑蘇之臺也。”
    264

    暮楚朝秦

    成語拼音:
    mù chǔ cháo qín
    成語解釋:
    ①戰時期,秦楚兩大強對立,有些弱小時而事秦,時而事楚。后以“暮楚朝秦”比喻反復無常或主意不定。②比喻事物的歸屬變換不定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張岱《陶庵夢憶·日月湖》:“平泉木石多暮楚朝秦,故園亭亦聊為之。”
    265

    賣官鬻爵

    成語拼音:
    mài guān yù jüé
    成語解釋:
    官:官職;官位;鬻:賣;爵:爵位;原指君主制中;封建貴族的等級。出賣官職和爵位。指舊時執掌大權的人利用手中的職權換取錢財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宋書 鄧琬傳》:“至是父子并賣官鬻爵,使婢仆出市道販賣,酣歌博奕,日夜不休。”
    266

    謀及庶人

    成語拼音:
    móu jí shù rén
    成語解釋:
    謀:計謀,商議;庶人:百姓。與老百姓商量大事。比喻廣泛征求意見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尚書·洪范》:“謀及卿士,謀及庶人。”
    267

    民窮財盡

    成語拼音:
    mín qióng cái jìn
    成語解釋:
    人民窮困,財富也消耗完了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京本通俗小說 拗相公》:“況且民窮財盡,百姓饔餐不飽,沒閑錢去養馬騾。”
    268

    民窮財匱

    成語拼音:
    mín qióng cái ku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人民窮困,財富也消耗完了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施耐庵《水滸全傳》第九十一回:“本處萬山環列,易于哨聚,又值水旱頻仍,民窮財盡,人心思亂。”
    269

    民為邦本

    成語拼音:
    mín wéi bāng běn
    成語解釋:
    邦:。人民是立之本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春秋·魯·孔丘《論語·五子之歌》:“皇祖有訓,民可近不可下。民惟邦本,本固邦寧。”
    270

    民惟邦本

    成語拼音:
    mín wéi bāng bě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惟:乃,是;邦:。人民是立之本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尚書·五子之歌》:“皇祖有訓,民可近不可下。民惟邦本,本固邦寧。”
    271

    目無王法

    成語拼音:
    mù wú wáng fǎ
    成語解釋:
    不把法律放在眼里。形容胡作非為,無法無天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吳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43回:“關系朝廷體統,他如何敢拿了去,要起贖身的價銀來,目無王法已極。”
    272

    明于治亂

    成語拼音:
    míng yú zhì luà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明曉治亂的道理
    成語出處:
    西漢·司馬遷《史記·屈原賈生列傳》:“博聞彊志,明于治亂,嫻于辭令。”
    273

    南腔北調

    成語拼音:
    nán qiāng běi diào
    成語解釋:
    南、北:指一個的南方、北方;腔:語調。形容口音不純;說話夾雜各地方言;也可泛指各地方言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趙翼《檐曝雜記 慶典》:“每數十步間一戲臺,南腔北調,備四方之樂。”
    274

    逆取順守

    成語拼音:
    nì qǔ shùn shǒu
    成語解釋:
    逆:背叛;順:合理。背叛君奪取天下,遵循常理治理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漢書·陸賈傳》:“且湯武逆而以取順守之,文武并用,長久之術也。”
    275

    內憂外患

    成語拼音:
    nèi yōu wài huà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憂:憂慮;患:禍患。指內部的變亂和外部的侵略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先秦 管仲《管子 戒》:“君外舍而不鼎饋,非有內憂,必有外患。”
    276

    片言九鼎

    成語拼音:
    piàn yán jiǔ dǐ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九鼎:古代的寶器,象征九州。比喻說話力量大,能起很大作用或指人說話十分守信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程登吉《幼學瓊林》第三卷:“毛遂片言九鼎,人重其言;季布一諾千金,人服其信。”
    277

    平治天下

    成語拼音:
    píng zhì tiān xià
    成語解釋:
    平:平定;天下:指全中。治理,使天下太平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孟子·公孫丑下》:“如欲平治天下,當今之世,舍我其誰也?”
    278

    秦晉之好

    成語拼音:
    qín jìn zhī hǎo
    成語解釋:
    原指春秋時期秦與晉世代聯姻。后泛指兩性之間的聯姻或婚配關系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元 喬夢符《兩世姻緣》:“末將不才,便求小娘子以成秦晉之好,亦不玷辱了他,他如何便不相容。”
    279

    泣麟悲鳳

    成語拼音:
    qì lín bēi fè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①古代以為麟是仁獸,天下太平時乃出現;又以為鳳鳥至乃圣人受命而王之兆。孔子因亂世獲麟而涕泣,又因鳳鳥不至而傷嘆。見《公羊傳·哀公十四年》、《論語·子罕》。后因以“泣麟悲鳳”為哀傷衰敗之典。②古琴操名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孔子因亂世獲麟而涕泣,又因鳳鳥不至而傷。見《公羊傳·哀公十四年》、《論語·子罕》。
    280

    齊梁世界

    成語拼音:
    qí liáng shì jiè
    成語解釋:
    齊、梁:南北朝時的兩個王朝,政治腐敗。比喻衰弱混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吳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28回:“本朝若不是永樂振作一番,信著建文軟弱,久已弄成個齊梁世界了。”
    * 關于國家的成語 形容國家的成語 描述國家的成語。
    chengrenyoux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