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d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td>
<bdo id="4wawa"></bdo>
  • <li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li>
  • 關于國家的成語 (369個)

    241

    據為己有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ù wéi jǐ yǒu
    成語解釋:
    據:占據。以不正當的手段占據、集體或他人的錢、財、物品等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 馮夢龍《醒世恒言》:“我故倡為析居之儀,將大宅良田,強奴巧婢,悉據為己有。”
    242

    經緯天下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īng wěi tiān xià
    成語解釋:
    經,緯:治理。指治理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史記·秦始皇本紀》:“普施明法,經緯天下,永為儀則。”
    243

    經武緯文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īng wǔ wěi wén
    成語解釋:
    經:絲織品的直線;武:武功;緯:絲織品的橫線;文:文治。以武功和文德治理
    成語出處:
    南朝·梁·沈約《棋品序》:“若夫入神造極之靈,經武緯文之德,故可與和樂等妙。”
    244

    經文緯武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īng wén wěi wǔ
    成語解釋:
    治理的本領,文的武的都具備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 許敬宗《定宗廟樂議》:“雖復圣跡神功,不可得而窺測,經文緯武,敢有寄于名言。”
    245

    期月有成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ī yuè yǒu ché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期:一整個周期;期月:一整月。一整月就會有成就。形容治理或辦某項事情見效迅速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春秋·魯·孔丘《論語·子路》:“茍有用我者,期月而已可也,三年有成。”
    246

    匡合之功

    成語拼音:
    kuāng hé zhī gō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匡:糾正;匡合:把天下納入正軌。指治理的功勞
    成語出處:
    漢·王褒《圣主得賢臣頌》:“齊桓設庭燎之禮,故有匡合之功。”
    247

    開基立業

    成語拼音:
    kāi jī lì yè
    成語解釋:
    開創基業,通常比喻舊時開君主建立新的朝代或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羅貫中《三演義》第五十四回:“自我高皇帝斷蛇起義,開基立業,傳至于今,不幸奸雄并起,各據一方。”
    248

    理不忘亂

    成語拼音:
    lǐ bù wàng luàn
    成語解釋:
    得以平安治理的時候,不能忘記混亂的日子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·王禹偁《進端拱箴表》:“然而安不忘危,理不忘亂,糜不有初,鮮克有終,古圣賢之深旨也。”
    249

    亂臣賊子

    成語拼音:
    luàn chén zéi zǐ
    成語解釋:
    舊時指不忠君主;不守臣道;作風反叛的大臣。后指破壞統一;損害人民利益的惡人。也作“逆子賊臣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先秦 孟軻《孟子 滕文公下》:“孔子成《春秋》,而亂臣賊子懼。”
    250

    論道經邦

    成語拼音:
    lùn dào jīng bā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研究治之道,以經營治理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書·周官》:“立太師、太傅、太保,茲惟三公,論道經邦,燮理陰陽。”孔傳:“此惟三公之任,佐王論道,以經緯事。”
    251

    老而不死

    成語拼音:
    lǎo ér bù sǐ
    成語解釋:
    本是孫子罵舊友原壤年老無德可稱術的話,后亦指年老而不利于社會或拖累后輩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論語·憲問》:“子曰:‘幼而不孫弟,長而無述焉,老而不死是為賊。”
    252

    龍荒蠻甸

    成語拼音:
    lóng huāng mán dià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邊遠蠻荒之地。亦指邊遠之地的少數民族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宋書·武帝紀》:“遂乃三浮偽主,開滌五都,雕顏卉服之鄉,龍荒朔漠之長,莫不回首朝陽,沐浴玄澤。”
    253

    龍荒朔漠

    成語拼音:
    lóng huāng shuò mò
    成語解釋:
    北方塞外荒漠之地。亦指在這些地方的少數民族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宋書·武帝紀》:“遂乃三浮偽主,開滌五都,雕顏卉服之鄉,龍荒朔漠之長,莫不回首朝陽,沐浴玄澤。”
    254

    勵精求治

    成語拼音:
    lì jīng qiú zh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振奮精神,盡力設法治好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·邵伯溫《聞見前錄》第十卷:“擢御史中丞,帝方勵精求治。”
    255

    厲精求治

    成語拼音:
    lì jīng qiú zh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厲:振作,振奮;治:治理。振奮精神,想辦法治理好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新唐書·魏知古等傳贊》:“觀玄宗開元時,厲精求治,元老魁舊,動所尊悼。”
    256

    勵精圖治

    成語拼音:
    lì jīng tú zh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勵:原作厲;振作;振奮;精:精神;圖:設法;謀求;治:治理。振奮精神;想辦法治理好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宋史 神宗紀贊》:“厲精圖治,將大有為。”
    257

    厲精圖治

    成語拼音:
    lì jīng tú zh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圖:謀求,設法。厲:奮勉。治:治理。振奮精神,設法把治理好。亦作“勵精圖治”、“厲精求治”、“厲精為治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·邵博《聞見后錄》第23卷:“熙寧中,王介甫初參大政,神考方厲精圖治。”
    258

    厲精為治

    成語拼音:
    lì jīng wéi zh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厲:振作,振奮;治:治理。振奮精神,治理好
    成語出處:
    東漢·班固《漢書·魏相傳》:“宣帝始親萬機,厲精為治,練群臣,核名實,而相總領眾職,甚稱上意。”
    259

    煉石補天

    成語拼音:
    liàn shí bǔ tiān
    成語解釋:
    煉:用加熱的方法使物質純凈或堅韌。古神話,相傳天缺西北,女媧煉五色石補之。比喻施展才能和手段,彌補以及政治上的失誤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西漢 劉安《淮南子 覽冥訓》:“于是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,斷鰲足以立四極。”
    260

    離析分崩

    成語拼音:
    lí xī fēn bē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形容、集團或組織分裂瓦解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郭沫若《新華頌·頂天立地的巨人》:“使那整個的侵略陣營已經開始著離析分崩。”
    * 關于國家的成語 形容國家的成語 描述國家的成語。
    chengrenyoux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