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于后退的成語 (24個)
-
1
進退失據
- 成語拼音:
- jìn tuì shī jù
- 成語解釋:
- 據:依據;憑借。前進、后退都失去了依據。形容無處安身;亦指進退兩難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 陳亮《謝安比王導》:“溫一心,以為有鴻鵠將至,故氣不足以決之,而進退失據。”
-
2
打退堂鼓
- 成語拼音:
- dǎ tuì táng gǔ
- 成語解釋:
- 退堂:指古代封建官吏坐堂問事完畢。封建官吏在退堂前;差役要打退堂鼓;表示停止辦公或審理案件結束。現比喻跟人共同做事時中途退出。也比喻遇到困難或問題時;向后退縮。
- 成語出處:
- 元 關漢卿《竇娥冤》第二折:“左右,打散堂鼓,將馬來,回私宅去也。”
-
3
進可以攻,退可以守
- 成語拼音:
- jìn kě yǐ gōng,tuì kě yǐ shǒu
- 成語解釋:
- 進:前進;退:退卻;守:防守,固守。前進可以攻擊,后退可以固守。比喻進攻和防守都有主動權
- 成語出處:
- 明·歸有光《菎山縣倭寇始末書》:“凡此數事,果能斷自乃心,豫有成算,則用足兵強,形勢險固,人心堅勵,進可以攻,退可以守。”
-
4
進退無門
- 成語拼音:
- jìn tuì wú mén
- 成語解釋:
- 前進無路,后退無門。形容處境十分困難,進退兩難,無處容身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·朱熹《答劉季章》:“吾道不幸遽失,此人馀子紛紛,才有毛發利害,便章皇失措,進退無門,亦何足為軒輊耶。”
-
5
不進則退
- 成語拼音:
- bù jìn zé tuì
- 成語解釋:
- 不向前進就向后退。也指不進步就要退步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 朱熹《朱子語類》第13卷:“凡人不進則退也。”
-
6
寸進尺退
- 成語拼音:
- cùn jìn chǐ tuì
- 成語解釋:
- 前進一寸,后退一尺。指得到的少而失去的多,即得不償失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老子》第六十九章:“不敢進寸而退尺。” 唐·韓愈《上兵部李侍郎書》:“寸進尺退,卒無所成。”
-
7
進可以攻,據可以守
- 成語拼音:
- jìn kě yǐ gōng,jù kě yǐ shǒu
- 成語解釋:
- 進:前進;退:退卻;據:占據。前進可以攻擊,后退可以固守。比喻進攻和防守都有主動權
- 成語出處:
- 劉流《烈火金剛》第29回:“要是利用得好,那是進可以攻,據可以守,游可以擊,退可以走。”
-
8
褪前擦后
- 成語拼音:
- tuì qián cā hòu
- 成語解釋:
- 褪:后退。從前面退下來又碰到后面的。形容驚恐不安
- 成語出處:
- 明·馮惟敏《僧尼共犯》第三折:“響當當喝號提鈴,唬的我褪前擦后不敢行。”
-
9
前進無路,后退無門
- 成語拼音:
- qián jìn wú lù,hòu tuì wú mén
- 成語解釋:
- 形容處境非常困難
- 成語出處:
- 劉流《烈火金剛》第29回:“要是利用不好,那就是前進無路,后退無門,動不能動,轉不能轉,成為死地。”
-
10
不知進退
- 成語拼音:
- bù zhī jìn tuì
- 成語解釋:
- 不知道應當前進還是應當后退。比喻無決斷。也形容言語行動沒有分寸。
- 成語出處:
- 漢 荀悅《漢紀 哀帝紀下》:“恐陛下有過失之譏,賢有小人不知進退之禍。”
-
11
進道若退
- 成語拼音:
- jìn dào ruò tuì
- 成語解釋:
- 謂前進之道反若后退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老子》:“明道若昧,進道若退。”
-
12
進銳退速
- 成語拼音:
- jǐn ruì tuì sù
- 成語解釋:
- 銳:迅速。急于求進者往往后退也快。
- 成語出處:
- 先秦 孟軻《孟子 盡心上》:“其進銳者,其退速。”
-
13
進退存亡
- 成語拼音:
- jìn tuì cún wáng
- 成語解釋:
- 前進、后退、生存、死亡。泛指各種好的與壞的處境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周易 乾》:“知進退存亡,而不失其正者,其唯圣人乎!”
-
14
進退失圖
- 成語拼音:
- jìn tuì shī tú
- 成語解釋:
- 前進或后退都有錯誤。謂指揮失策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魏書·傅永傳》:“叔業進退失圖,于是奔走。”
-
15
退藏于密
- 成語拼音:
- tuì cáng yú mì
- 成語解釋:
- 后退隱藏于秘密之處,不露行跡。謂哲理精微深邃,包容萬物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周易·系辭》:“圣人以此洗心,退藏于密,吉兇與民同患,神以知來,知以藏往。”
-
16
有進無退
- 成語拼音:
- yǒu jìn wú tuì
- 成語解釋:
- 只有前進,沒有后退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·馮夢龍《東周列國志》第六十一回:“軍中無戲言!吾二人當親冒矢石,晝夜攻之,有進無退。”
-
17
過河卒子
- 成語拼音:
- guò hé zú zǐ
- 成語解釋:
- 象棋規則中卒子只能向前,不能后退,過了河之后可以橫著走,威力更大。比喻只能前進,不能后退。
- 成語出處:
- 張友鸞《秦淮粉墨圖》第62回:“這是‘做了過河卒子,只有拼命向前’的時候呀!”
-
18
逆水行舟
- 成語拼音:
- nì shuǐ xíng zhōu
- 成語解釋:
- 逆著水流行船。比喻在前進道路上要克服重重困難;也比喻不努力就要后退。
- 成語出處:
- 魯迅《且介亭雜文 門外文談》:“即使目下還有點逆水行舟,也只好拉纖。”
-
19
退避三舍
- 成語拼音:
- tuì bì sān shè
- 成語解釋:
- 后退九十里。比喻為避免沖突;向對方作出回避或讓步。舍:古時行軍;一舍為三十里。
- 成語出處:
- 先秦 左丘明《左傳 僖公二十三年》:“若以君之靈,得反晉國,晉楚治兵,遇于中原,其辟君三舍。”
-
20
望而卻步
- 成語拼音:
- wàng ér què bù
- 成語解釋:
- 看到困難或危險就往后退縮。形容遇到強敵或困難時就退縮不前。卻步:向后退卻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 徐光啟《復周無逸學憲》:“且以裕蠱所為,思之痛心,望之卻步。”
* 關于后退的成語 形容后退的成語 描述后退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