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d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td>
<bdo id="4wawa"></bdo>
  • <li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li>
  • 關于軍隊的成語 (175個)

    121

    老弱殘兵

    成語拼音:
    lǎo ruò cán bī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中年老、體弱、傷殘的士兵。指中喪失戰斗力的部分。也比喻年老體弱、能力很差的人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 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第32回:“城中無糧,可發老弱殘兵并婦人出降,彼必不為備,我即以兵繼百姓之后出攻之。”
    122

    勞師動眾

    成語拼音:
    láo shī dòng zhò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勞師:使勞苦;意為出動。原指出動大量;后也指動用大量人力;也有小題大作的意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 吳承恩《西游記》第43回:“兄長既來赴席,如何又勞師動眾?”
    123

    臨陣磨刀

    成語拼音:
    lín zhèn mó dāo
    成語解釋:
    臨:到;快要;陣:作戰時布置的陣勢;這里指上陣打仗。槍:梭鏢一類的兵器。到快要上陣打仗時才磨刀磨槍。比喻事到臨頭才匆忙準備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70回:“‘臨陣磨槍’也不中用;有這會子著急,天天寫寫念念,有多少完不了的?”
    124

    鳥驚魚潰

    成語拼音:
    niǎo jīng yú ku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潰:潰散。象鳥驚飛,象魚潰散而逃。形容因受驚擾而亂紛紛地四下潰散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隋書 楊玄感傳論》:“民為凋盡,徭戍無期,率土之心,鳥驚魚潰。”
    125

    鳥散魚潰

    成語拼音:
    niǎo sàn yú ku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潰:潰散。象鳥驚飛,象魚潰散而逃。形容因受驚擾而亂紛紛地四下潰散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南史 宋武帝紀》:“番禺之功,俘級萬數,左里之捷,鳥散魚潰。”
    126

    拋戈棄甲

    成語拼音:
    pāo gē qì jiǎ
    成語解釋:
    丟掉武器,扔掉鎧甲。形容被打得狼狽逃竄的情形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褚人獲《隋唐演義》第53回:“部下聽得,一齊拋戈棄甲跪倒。”
    127

    袍澤之誼

    成語拼音:
    páo zé zhī y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袍澤:長袍與內衣,泛指中的同事。指中同事的交情、友誼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詩經·秦風·無衣》:“豈曰無衣,與子同袍。王于興師,修我戈矛,與子同仇。豈曰無衣,與子同澤。”
    128

    強兵猛將

    成語拼音:
    qiáng bīng měng jià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強兵:強大的;猛將:威猛的武將。指強大而有戰斗力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施耐庵《水滸傳》第20回:“又沒強兵猛將,如何收捕得這伙強人?”
    129

    前歌后舞

    成語拼音:
    qián gē hòu wǔ
    成語解釋:
    原指武王伐紂,中士氣旺盛,后用作對正義而戰的的頌辭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尚書大傳》第三卷:“師乃慆,前歌后舞。”
    130

    辱國喪師

    成語拼音:
    rǔ guó sàng shī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國家蒙受恥辱,遭到損失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明史 彭澤傳》:“瓊遂劾澤妄增金幣,遺書議和,失信啟釁,辱國喪師。”
    131

    肉袒牽羊

    成語拼音:
    ròu tǎn qiān yá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牽羊:牽著羊,表示犒勞。古代戰敗投降的儀式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左傳·宣公十二年》:“鄭伯肉袒牽羊以逆,曰:‘孤不天,不能事君,使君懷怒以及敝邑,孤之罪也。’”
    132

    仁義之師

    成語拼音:
    rén yì zhī shī
    成語解釋:
    師:。伸張仁愛正義討伐邪惡的。亦作“仁義之兵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第一一五回:“吾欲興仁義之師,伐無道之主,汝安敢逆吾意!”明·方汝浩《禪真逸史》第十九回:“君候起仁義之師,吊民伐罪,四海引領而望,孰不歸心?”
    133

    師出無名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ī chū wú mí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師:;名:名義;理由。出兵沒有正當理由。也引申為做某事沒有正當理由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東漢 班固《漢書 高帝紀上》:“兵出無名,事故不成。”
    134

    師出有名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ī chū yǒu mí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師:;名:名義,引伸為理由。出兵必有正當的理由。后比喻做某事有充足的理由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西漢 戴圣《禮記 檀弓下》:“師必有名。”
    135

    撒豆成兵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ā dòu chéng bī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撒放豆子,變成。傳說中謂散布豆類即能變成的一種魔法。舊小說戲曲中所說的一種法術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元 無名氏 《十樣錦》第二折:“變晝為夜,撒豆成兵,揮劍成河,呼風喚雨。”
    136

    食簞漿壺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í dān jiāng hú
    成語解釋:
    為歡迎所擁護的,用簞盛飯,用壺盛水,進行犒勞。語本《孟子 梁惠王下》:“簞食壺漿,以迎王師。”
    成語出處:
    語出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:“簞食壺漿,以迎王師。”
    137

    師老民困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ī lǎo mín kùn
    成語解釋:
    師:;老:疲憊。疲憊,百姓困苦。形容連年戰爭使兵疲民苦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新編五代史平話·晉史·下卷》:“楊光運統兵攻廣晉,逾年無功,晉主怕師老民困。”
    138

    守如處女,出如脫兔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ǒu rú chǔ nǚ,chū rú tuō t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處女:未嫁的女子;脫兔:逃跑的兔子。指未行動時象未出嫁的姑娘那樣持重;一行動就象飛跑的兔子那樣敏捷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孫子·九地》:“是故始如處女,敵人開戶;后如脫兔,敵不及拒。”
    139

    所向克捷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uǒ xiàng kè jié
    成語解釋:
    所去之處,都能取得勝利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魏源《圣武記》第七卷:“號令嚴明,所向克捷。”
    140

    師直為壯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ī zhí wéi zhuà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師:;直:理由正當;壯:壯盛,有力量。出兵有正當理由,就氣壯,有戰斗力。現指為正義而戰的斗志旺盛,所向無敵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左傳·僖公二十八年》:“師直為壯,曲為老,豈在久乎?”
    * 關于軍隊的成語 形容軍隊的成語 描述軍隊的成語。
    chengrenyoux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