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d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td>
<bdo id="4wawa"></bdo>
  • <li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li>
  • 關于人比人的成語 (1118個)

    941

    一倡一和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ī chàng yī hé
    成語解釋:
    ①《詩·鄭風·萚兮》:“叔兮伯兮,倡予和女。”謂一個先唱,一個和聲,形容兩感情相通。后多喻兩相互配合,彼此呼應。倡,亦作“唱”。②謂鳴聲相呼應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詩·鄭風·萚兮》:“叔兮伯兮,倡予和女。”
    942

    月旦春秋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uè dàn chūn qiū
    成語解釋:
    喻評論物的好壞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后漢書·許劭傳》:“初,劭與靖(劭從兄)俱有高名,好共核論鄉黨物,每月輒更其品題,故汝南俗有,月旦評焉。”
    943

    揖盜開門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ī dào kāi mén
    成語解釋:
    喻接納壞,自取其禍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王韜《記李賊事》:“望風迎附,揖盜開門……卒至惡積禍盈,如屠犬豕。”
    944

    壓倒元白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ā dǎo yuán bái
    成語解釋:
    元、白:指唐代詩元稹和白居易。用來喻作品勝過同時代有名的作家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五代 王定保《唐摭言 慈恩寺題名游賞賦詠雜記》:“我今日壓倒元白。”
    945

    掩耳盜鈴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ǎn ěr dào lí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掩:遮蓋;盜:偷。把耳朵捂住偷鈴鐺;以為自己聽不見;別也不會聽見。喻自欺欺
    成語出處:
    戰國 呂不韋《呂氏春秋 自知》:“百姓有得鐘者,欲負而走,則鐘大不可負。以椎毀之,鐘況然有聲。恐聞之而奪己也,遽掩其耳。”
    946

    掩耳盜鐘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ǎn ěr dào zhō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亦作“掩耳盜鍾”。捂住耳朵偷鐘。喻自己欺騙自己。語出《呂氏春秋·自知》:“范氏之亡也,百姓有得鍾者,欲負而走。則鍾大不可負,以椎毀之,鍾怳然有音。恐聞之而奪己也,遽揜其耳。”
    成語出處:
    語出《呂氏春秋·自知》:“范氏之亡也,百姓有得鍾者,欲負而走。則鍾大不可負,以椎毀之,鍾怳然有音。恐聞之而奪己也,遽揜其耳。”
    947

    一飛沖天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ī fēi chōng tiān
    成語解釋:
    喻平時默默無聞,突然做出了驚之舉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滑稽列傳》:“此鳥不飛則已,一飛沖天;不鳴則已,一鳴驚。”
    948

    一夫得道,九族升天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ī fū dé dào,jiǔ zú shēng tiān
    成語解釋:
    喻一個做了官,和他有關系的也都跟著沾光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劉鶚《老殘游記續集》第九回:“我聽說一夫得道,九祖升天,那有個九族升天之說嗎?”
    949

    蠅糞點玉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íng fèn diǎn y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喻完美的事物遭到玷污或壞誣陷好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 陳子昂《宴胡楚真禁所》:“青蠅一相點,白璧遂成冤。”
    950

    遺芬剩馥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í fēn shèng f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喻前留下的精美文章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李東陽《跋〈聚芳亭卷〉》:“而詩書圖史,遺芬剩馥,在其子孫者,其來未艾,謂非少保公之賢而至然哉!”
    951

    云翻雨覆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ún fān yǔ f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唐杜甫《貧交行》:“翻手作云覆手雨,紛紛輕薄何須數。”后以“云翻雨覆”情世態反復無常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·杜甫《貧交行》:“翻手作云覆手雨,紛紛輕薄何須數。”
    952

    遺芳余烈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í fāng yú liè
    成語解釋:
    喻前留下的盛德美名和功烈業績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南朝 宋 傅亮《為宋公修楚元王墓教》:“遺芳余烈,奮乎百世。”
    953

    遺芬余榮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í fēn yú ró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喻前留下的盛德美名和功烈業績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宋書 禮志三》:“爰洎姬漢,風流尚存,遺芬余榮,綿映紀緯。”
    954

    揚幡招魂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áng fān zhāo hú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掛幡招回死者的靈魂(迷信)。喻想使已經被清除的的壞再恢復活動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 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第91回:“設香案,鋪祭物,列燈四十九盞,揚幡招魂。”
    955

    義方之訓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ì fāng zhī xùn
    成語解釋:
    義方:喻為應遵守的道理。教遵守做之道的訓言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春秋·魯·左丘明《左傳·隱公三年》:“臣聞愛子,教之以義方,弗納于邪。”
    956

    衣冠輻輳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ī guān fú còu
    成語解釋:
    衣冠:古代士階層以上戴冠;輻輳:車輻聚集。指聚集一處。喻達官顯宦匯聚一處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·楊炯《唐昭武校尉曹君神道碑》:“金城北峙,玉關西候,山澤駢羅,衣冠輻輳。”
    957

    羊公鶴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áng gōng hè
    成語解釋:
    羊公:名。羊公所養的鶴。喻名不副實
    成語出處:
    南朝·宋·劉義慶《世說新語·排調》:“昔羊叔子有鶴善舞,嘗向客稱之。客試使驅來,氃氋而不肯舞,故稱之。”
    958

    葉公好龍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è gōng hào ló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葉公:春秋時陳國的一個;好:愛好。喻表面上愛好某種事物;但并非真正地愛好它;甚至畏懼它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西漢 劉向《新序 雜事》:“葉公子高好龍,鉤以寫龍,鑿以寫龍,屋室雕文以寫龍。于是天龍聞而下之,窺頭于牖,施尾于堂。葉公見之,棄而還走。”
    959

    一個蘿卜一個坑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ī gè luó bo yī gè kē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喻一個有一個位置,沒有多余。也形容做事踏實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老舍《駱駝祥子》:“他是愿意一個蘿卜一個坑的。”
    960

    衣冠沐猴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ī guān mù hóu
    成語解釋:
    沐猴:獼猴。穿衣戴帽的獼猴。虛有其表而品低下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元·汪元亨《朝天子·歸隱》曲:“厭襟裾馬牛,笑衣冠沐猴。”
    * 關于人比人的成語 形容人比人的成語 描述人比人的成語。
    chengrenyoux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