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于不能不的成語 (819個)
-
801
文章憎命
- 成語拼音:
- wén zhāng zèng mìng
- 成語解釋:
- 憎:厭惡。文章厭惡命運好的人。形容有才能的人遭遇不好。
- 成語出處:
- 唐 杜甫《天末懷李白》詩:“文章憎命達,魑魅喜人過。”
-
802
雄辯高談
- 成語拼音:
- xióng biàn gāo tán
- 成語解釋:
- 辯論充分有力,言詞豪放不羈。形容能言善辯。亦作“高談雄辯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·文康《兒女英雄傳》第16回:“卻說安老爺的話,一層逼進一層,引得鄧九公雄辯高談,真情畢露。”
-
803
小才大用
- 成語拼音:
- xiǎo cái dà yòng
- 成語解釋:
- 才:人才;用:任用。以小才而任大事。指才能和擔當的職務不相稱
- 成語出處:
- 唐·白居易《常樂里閑居偶題十六韻》詩:“小才難大用,典校在秘書。”
-
804
系風捕景
- 成語拼音:
- xì fēng bǔ jǐng
- 成語解釋:
- 亦作“系風捕影”。①比喻不可能做到的事。②比喻不露形跡。
- 成語出處:
- 東漢·班固《漢書·郊祀志》:“聽其言,洋洋滿耳,若將可遇;求之,蕩蕩如系風捕景,終不可得。”
-
805
挾泰山以超北海
- 成語拼音:
- xié tài shān yǐ chāo běi hǎi
- 成語解釋:
- 挾:夾持;超:跨過。夾著泰山跨過北海。比喻絕對不可能做到的事情
- 成語出處:
- 戰國·鄒·孟軻《孟子·梁惠王》:“挾泰山以超北海,語人曰:‘我不能’。是誠不能也。”
-
806
先意承志
- 成語拼音:
- xiān yì chéng zhì
- 成語解釋:
- 指孝子不等父母開口就能順父母的心意去做。后指揣摸人意,諂媚逢迎。
- 成語出處:
- 西漢 戴圣《禮記 祭義》:“君子之所為孝者,先意承志,諭父母于道。”
-
807
先意承旨
- 成語拼音:
- xiān yì chéng zhǐ
- 成語解釋:
- 先意:超先想到;承旨:遵從意旨。原指不等父母開口就能迎合父母的心意去做。后指揣摸上級意圖,極力奉承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韓非子·八奸》:“此人主未命而唯唯,未使而諾諾,先意承旨,觀貌察色,以先主心者也。”《禮記·祭義》:“君子之所為孝者,先意承志,諭父母于道。”
-
808
懸崖撒手
- 成語拼音:
- xuán yá sā shǒu
- 成語解釋:
- ①比喻人至絕境,只能另作選擇,義無反顧。②指在緊急關頭,放下一切不管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·釋道原《景德傳燈錄·蘇州永光院真禪師》:“直須懸崖撒手,自肯承當。”
-
809
興云致雨
- 成語拼音:
- xīng yún zhì yǔ
- 成語解釋:
- 興云:布下云彩。致雨:使下雨。神話傳說,神龍有布云作雨的能力。借喻樂曲詩文,聲勢雄壯,不同凡響。
- 成語出處:
- 唐·皇甫氏《原化記·陸生》:“道成者能興云致雨,坐在立亡。”
-
810
夜長夢多
- 成語拼音:
- yè cháng mèng duō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時間拖久了;事情就可能發生意想不到的變化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 呂留良《呂晚村先生家訓真跡》:“薦舉事近復紛紜,夜長夢多,鞏將來有意外,奈何?”
-
811
言過其實
- 成語拼音:
- yán guò qí shí
- 成語解釋:
- 言:語言;過:超過;越過;實:實際。原指言語不實;超過自己的實際能力。現多指說話說得過分夸張、不符合實際。
- 成語出處:
- 晉 陳壽《三國志 蜀志 馬良傳》:“馬謖言過其實,不可大用,君其察之!”
-
812
言類懸河
- 成語拼音:
- yán lèi xuán hé
- 成語解釋:
- 形容能言善辯,說話滔滔不絕。
- 成語出處:
- 南朝·齊·王僧虔《誡子書》:“郭象言類懸河,不自勞苦,何由至此。”
-
813
一木難扶
- 成語拼音:
- yī mù nán fú
- 成語解釋:
- 大樓將要倒塌,不是一根木頭能夠支撐得住的。比喻崩潰的形勢不是一個人所能挽救的
- 成語出處:
- 明·許仲琳《封神演義》第94回:“巨聞:‘大廈將傾,一木難扶。’目今庫藏空虛,民日生怨,軍心俱離,總有良將。”
-
814
一木難支
- 成語拼音:
- yī mù nán zhī
- 成語解釋:
- 大樓將要倒塌,不是一根木頭能夠支撐得住的。比喻一個人的力量單薄,維持不住全局。
- 成語出處:
- 隋 王通《文中子 事君》:“大廈將顛,非一木所支也。”
-
815
有所不為,而后可以有為
- 成語拼音:
- yǒu suǒ bù wéi,ér hòu kě yǐ yǒu wéi
- 成語解釋:
- 為:做,干。有些事情不做,把它放棄掉,然后才能在另外的事情上有所作為。指要獲得成功,必須有所舍棄,有所選擇
- 成語出處:
- 戰國·鄒·孟軻《孟子·離婁下》:“人有不為也,而后可以有為。”
-
816
于心何忍
- 成語拼音:
- yú xīn hé rěn
- 成語解釋:
- 怎能忍心。即內心不忍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·王世楨《鳴鳳記》第十六出:“若如此,楊公命盡此刻矣!我和你不惟不能救,且監斬他,于心何忍。”
-
817
一言難罄
- 成語拼音:
- yī yán nán qìng
- 成語解釋:
- 罄:盡,完。形容事情曲折復雜,不是一句話能說清楚的
- 成語出處:
- 清·李綠園《歧路燈》第34回:“若再講他們色子場中,如何取巧弄詭之處,真正一言難罄,抑且掛一漏萬。”
-
818
一柱難支
- 成語拼音:
- yī zhù nán zhī
- 成語解釋:
- 大樓將要倒塌,不是一根木頭能夠支撐得住的。比喻崩潰的形勢不是一個人所能挽救的
- 成語出處:
- 唐·白居易《代書詩一百韻寄微之》:“千鈞勢易壓,一柱力難支。”
-
819
枝末生根
- 成語拼音:
- zhī mò shēng gēn
- 成語解釋:
- 樹木的枝梢上生根。比喻不合事理,不可能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王夫之《姜齋詩話》卷下:“起承轉收以詩……一篇之中,四起四收,非喏蟲相銜成青竹蛇而何?兩間萬物之生,無有尻下出頭,枝末生根之理。”
* 關于不能不的成語 形容不能不的成語 描述不能不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