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d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td>
<bdo id="4wawa"></bdo>
  • <li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li>
  • 關于不能不的成語 (819個)

    741

    差強人意

    成語拼音:
    chā qiáng rén y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差:稍微地;強:振奮。原指還算振奮人的意志。現形容某人某事還錯;大體上還使人滿意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南朝 宋 范曄《后漢書 吳漢傳》:“帝時遣人觀大司馬何為,還言方修戰攻之具,乃嘆曰:‘吳公差強人意,隱若一敵國矣。’”
    742

    超世之才

    成語拼音:
    chāo shì zhī cái
    成語解釋:
    有超越世人的才,宋·蘇拭《晁錯論》:“古之大事者,唯有超世之才,亦必有堅忍拔之志。”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·蘇拭《晁錯論》:“古之大事者,唯有超世之才,亦必有堅忍拔之志。”
    743

    德薄才鮮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é báo cái xiān
    成語解釋:
    自謙道德修養足,才薄弱
    成語出處:
    744

    雕蟲小技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iāo chóng xiǎo j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雕:刻;蟲:鳥蟲書。我國古代的一種字體;西漢時學童所學的一門功課。雕刻鳥蟲書的小技巧。比喻微足道的技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隋書 李德林傳》:“雕蟲小技,殆相如、子云之輩。”
    745

    得過且過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é guò qiě guò
    成語解釋:
    得:夠;且:姑且。只要勉強過得去;就這樣過下去形容胸無大志;沒有長遠打算;也指工作敷衍了事;負責任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元 無名氏《小孫屠》戲文第四出:“孩兒,我聽得道你要出外打旋,怕家中得過且過,出去做甚的?”
    746

    獨具慧眼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ú jù huì yǎn
    成語解釋:
    看到別人看到的東西,形容眼光敏銳,見解高超,作出精細判斷
    成語出處:
    豐子愷《談自己的畫》:“只有孩子們保住天真,獨具慧眼,其言行多足供我欣賞者。”
    747

    滴水穿石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ī shuǐ chuān sh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滴水可把石頭打穿。比喻雖然力量小;但只要堅持懈;就把艱難的事情辦成。也作“水滴石穿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 羅大經《鶴林玉露 一錢斬吏》:“一日一錢,千日千錢,繩鋸木斷,水滴石穿。”
    748

    打鴨子上架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ǎ yā zi shàng jià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強迫去做力做到的事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李國文《冬天里的春天》第二章:“我這兩下子,你是清楚的,管工交,是打鴨子上架。”
    749

    打腫臉裝胖子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ǎ zhǒng liǎn zhuāng pàng zǐ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沒有耐或內里空虛,卻要硬撐門面裝作了
    成語出處:
    姚雪垠《李自成》第一卷第18章:“你也要在我老張面前打腫臉裝胖子,硬要朋友幫助。”
    750

    蠹眾木折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ù zhòng mù zhé
    成語解釋:
    蛀蟲多了,木頭就要折斷。比喻利的因素多了,就造成災禍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商君子·修權》:“蠹眾而木折,隙大而墻壞。”
    751

    飛將數奇

    成語拼音:
    fē jiàng shù jī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人而遭遇佳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西漢·司馬遷《史記·李將軍列傳》:“李廣老,數奇。”
    752

    逢兇化吉

    成語拼音:
    féng xiōng huà j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逢:遇到;遭遇。兇:兇險;幸。化:轉化。吉:吉祥;順利。有迷信的人認為祈求神靈;就使遭遇到幸的災難轉化為吉祥;順利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 施耐庵《水滸傳》第42回:“豪杰交游滿天下,逢兇化吉天生成。”
    753

    成,低

    成語拼音:
    gāo bù chéng,dī bù ji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高而合意的,做到或得到;做得了、得到的,又認為低而肯做或肯要(多指選擇工作或配偶)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·陳師道《宿柴城》詩:“起倒供聊應俗,高低莫可只隨緣。”
    754

    更仆難數

    成語拼音:
    gēng pú nán shǔ
    成語解釋:
    原意是儒行很多,一下子說完,一件一件說就需要很長時間,即使中間換了人也未必說完。后形容人或事物很多,數也數過來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西漢 戴圣《禮記 儒行》:“遽數之終其物,悉數之乃留,更仆未可終也。”
    755

    趕鴨子上架

    成語拼音:
    gǎn yā zī shàng jià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強迫去做力達到的事情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茹志鵑《高高的白楊樹》:“說著一把將我拖了起來,要我去看看。這是硬趕鴨子上架,我向她解釋,去看也是沒用。”
    756

    邯鄲學步

    成語拼音:
    hán dān xué b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邯鄲:戰國時趙國的都城;步:邁步走路。步伐;相傳戰國時趙國人走路的步伐、姿勢特別優美大方;威武好看。燕國壽陵地方有幾個年輕人結伴到趙國去學習邯鄲人的走路姿勢。結果但沒有把趙國人的走路姿勢學到手;反而連自己原來的走法也忘記了;只好爬著回去。比喻模仿別人成;反而把自己原有的技丟掉了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莊周《莊子 秋水》:“且子獨聞夫壽陵余子之學行于邯鄲與?未得國,又失其故行矣,直匍匐而歸耳。”
    757

    海枯石爛

    成語拼音:
    hǎi kū shí là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枯:枯干;爛:朽爛。海水干涸;石頭朽爛。形容經歷極長的時間或實現。多用作誓言;表示意志堅定;永改變。也作“石爛海枯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金 元好問《西樓曲》:“海枯石爛兩鴛鴦,只合雙飛便雙死。”
    758

    惠施之謀

    成語拼音:
    huì shī zhī móu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兼聽則聰,善于聽取同的意見才明察善斷
    成語出處:
    戰國·韓·韓非《韓非子·內儲說上》:“張儀欲以秦、韓與魏之勢伐齊、荊,而惠施欲以齊、荊偃兵,二人爭之。”
    759

    今非昔比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īn fēi xī bǐ
    成語解釋:
    昔:過去;從前。現在是過去所比得上的。形容變化非常大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元 關漢卿《謝天香》第四折:“小官今非昔比,官守所拘,功名在念,豈敢飲酒?”
    760

    九合一匡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iǔ hé yī kuā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合:聚集。匡:救助,幫助,拯救。“九合諸侯,一匡天下”的省略語。原指春秋時代齊桓公多次會合各國諸侯,稱霸華夏,使混亂安的政局得以安定。后用以形容有卓越非凡的治國才
    成語出處:
    戰國·趙·荀況《荀子·王霸》:“九合諸侯,一匡天下,為五恒伯長。”
    * 關于不能不的成語 形容不能不的成語 描述不能不的成語。
    chengrenyoux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