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d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td>
<bdo id="4wawa"></bdo>
  • <li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li>
  • 關于不能不的成語 (819個)

    641

    盈科后進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íng kē hòu jì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泉水遇到坑洼,要充滿之后才繼續向前流。比喻學習應步步落實,只圖虛名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孟子·離婁下》:“原泉混混,舍晝夜,盈科而后進,放乎四海。”
    642

    有口難言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ǒu kǒu nán yán
    成語解釋:
    言:說。有嘴把話說出來。指由于某種原因只把話藏在心里;便或敢說出來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 蘇軾《醉醒者》詩:“有道難行如醉,有口難言如睡。”
    643

    飲流懷源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ǐn liú huái yuá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喝水時應該想想水源。比喻忘本
    成語出處:
    北周·庾信《征調曲》:“落其實者思其樹,飲其流者懷其源。”
    644

    玉律金科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ù lǜ jīn kē
    成語解釋:
    律:規章,法則;科:舊指法律條文。原形容法令條文的盡善盡美。現比喻必須遵守、變更的信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漢 揚雄《劇秦美新》:“懿律嘉量,金科玉條。”
    645

    以貍致鼠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ǐ lǐ zhì shǔ
    成語解釋:
    貍:貓。捉老鼠用貓作誘餌。比喻事情成功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呂氏春秋 功名》:“以貍致鼠,以冰致繩,雖工。”
    646

    依門傍戶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ī mén bàng h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謂依附于人而自立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李贄《富莫富于常知足》:“無骨力則待人而行,倚勢乃立,東西恃賴耳,依門傍戶,真同仆妾,非賤而何?”又《史綱評要·周紀·威烈王》:“以此猛烈,赴道難,與世上好人依門傍戶者何啻千里。”
    647

    一碼歸一碼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ī mǎ guī yī mǎ
    成語解釋:
    一件事歸一件事,混為一談
    成語出處:
    648

    眼迷心蕩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ǎn mí xīn dà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眼光迷亂,心神搖蕩。形容見到美色而自持的神情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驚奇》第25卷:“那院判一見了小娟,真個眼迷心蕩。”
    649

    鬻矛譽盾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ù máo yù dùn
    成語解釋:
    鬻:賣;譽:贊美。自相矛盾,兩立
    成語出處:
    戰國·韓·韓非《韓非子·難一》:“楚人有鬻盾與矛者,譽之曰:‘吾盾之堅,物莫陷也。’又譽其矛曰:‘吾矛之利,于物無陷也。’或曰:‘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?’其人弗
    650

    幽明永隔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ōu míng yǒng gé
    成語解釋:
    幽明:生與死,陰間與陽間。陰間與陽間永遠隔離。指死后再也相見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楊漣《祭趙我白老師》:“師生恩義,邈若河山,遂成幽明永隔矣。”
    651

    一目之士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ī mù zhī sh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見解片面,看到事物整體的人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李慈銘《越縵堂讀書記·志雅堂雜抄》:“此書成于元代,道學之風甚盛,而為是言,此是非之公也。近世一目之士,動以詆斥宋儒為莫逭之罪,亦愚甚矣。”
    652

    云泥分隔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ún ní fēn gé
    成語解釋:
    云泥:云在天,泥在地,高下懸殊。比喻雙方相隔甚遠,相見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·白居易《傷友》詩:“今日長安道,對面隔云泥。”
    653

    燕雀安知鴻鵠志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àn què ān zhī hóng hú zh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鴻鵠:天鵝。比喻庸俗的人理解志向遠大者的抱負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陳涉世家》:“嗟呼,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!”
    654

    遠親如近鄰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uǎn qīn bù rú jìn lí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遠方的親戚雖然關系密切;但如住在近處的鄰居夠互相關心;互相幫助;關系更密切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元 秦簡夫《東堂老》第四折:“豈聞遠親呵似我近鄰,我怎敢做的個有口偏無信。”
    655

    一山藏二虎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ī shān bù cáng èr hǔ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兩人相容
    成語出處:
    歐陽山《三家巷》:“他跟展公有點一山藏二虎的味道,這是他太狂妄。”
    656

    饔飧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ōng sūn bù gěi
    成語解釋:
    一日三餐自給。形容窮苦。明·朱國幀《涌幢小品·天下策一》:“轉大冶主簿,故苗地,長吏多樂往,代行令事,多方撫恤,盡卻例金,錙銖無所取,至饔飧給,部民有饋白粲者。”又參見“饔飧飽”、“饔飧繼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朱國幀《涌幢小品·天下策一》:“轉大冶主簿,故苗地,長吏多樂往,代行令事,多方撫恤,盡卻例金,錙銖無所取,至饔飧給,部民有饋白粲者。”
    657

    一絲線,單木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ī sī bù xiàn,dān mù bù lín
    成語解釋:
    一根絲織成線,一棵樹形成林。比喻一個人力量單薄,辦成事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李綠園《歧路燈》第八回:“這福兒一絲線,單木林,也覺讀的慢懈。”
    658

    遠水救得近火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uǎn shuǐ jiù bù dé jìn huǒ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緩慢的救助解決眼前的急難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 凌濛初《二刻拍案驚奇》卷三:“只是遠水救得近火,小兄其實等得那從容的事了。”
    659

    遠水救得近渴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uǎn shuǐ jiù bù dé jìn kě
    成語解釋:
    遠處的水解了眼前的渴。比喻在眼前的事物救急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·陳師道《烏呼行》:“應遠水救近渴,空倉四壁雀鳴。”
    660

    遠水難救近火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uǎn shuǐ nán jiù jìn huǒ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緩慢的救助解決眼前的急難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西湖漁隱主人《歡喜冤家》第九回:“只是遠水難救近火,可惜這間興處店面沒有貨賣。”
    * 關于不能不的成語 形容不能不的成語 描述不能不的成語。
    chengrenyoux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