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d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td>
<bdo id="4wawa"></bdo>
  • <li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li>
  • 關于不能不的成語 (819個)

    681

    一言已出,駟馬難追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ī yán yǐ chū,sì mǎ nán zhuī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話說出口,就再收回,一定要算數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馮夢龍《醒世恒言》第35卷:“大丈夫做事,一言已出,駟馬難追。”
    682

    言之文,行之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án zhī bù wén,xíng zhī bù yuǎ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文章沒有文采,就流傳很遠。同“言之無文,行而遠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 陸游《嚴州到任謝王丞相啟》:“黼黻圣猷,謂言之文則行之遠;甄陶士類,每舍其所短而取其所長。“
    683

    一字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ī zì bù yi
    成語解釋:
    文字精醇,一個字也更改。也用于指抄襲者一字改地照抄別人的文章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新唐書 文藝傳中 孫逖》:“而逖尤精密,張九齡視其草,欲易一字,卒也。”
    684

    啞子得夢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ǎ zǐ dé mè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啞子:啞巴。啞子做了一個夢,心里全明白,卻向人表達。比喻有某種感受卻無法向人說出來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·釋普濟《五燈會元·石霜圓禪師》:“啞子得夢向誰說,須彌頂上浪滔天。”
    685

    一枕黃粱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ī zhěn huáng liá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夢幻的現實的好事;也比喻想要實現的美好理想實現;落得一場空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·沉既濟《枕中記》載,盧生在邯鄲旅店中晝寢入夢,歷盡富貴榮華,一覺醒來,主人黃粱尚未熟。
    686

    一枕黃梁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ī zhěn huáng liá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原比喻人生虛幻。后比喻實現的夢想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 李曾伯《送喬賓王》:“一枕黃梁,滿頭白發,屈指舊游幾人。”
    687

    一紙空文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ī zhǐ kōng wén
    成語解釋:
    一張沒有用處的空頭公文;指沒有用處兌現的文件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李寶嘉《官場現形記》:“近來又有了什么外銷名目,說是籌了款項,只辦理本省之事;將來過一紙空文咨部塞責。”
    688

    一之謂甚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ī zhī wèi shèn
    成語解釋:
    甚:過分。做了一次,已經過分。比喻錯誤重犯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先秦 左丘明《左傳 僖公五年》:“晉可啟,寇可玩。一之謂甚,其可再乎?”
    689

    言之無文,行而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án zhī wú wén,xíng ér bù yuǎ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文章沒有文采,就流傳很遠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左傳·襄公二十年》:“仲尼曰:‘志有之,言以足志,文以足言。言誰知其志?言而無文,行而遠。’”
    690

    忘亂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ì bù wàng luàn
    成語解釋:
    國家大治的時候要忘記可發生動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易經·系辭下》:“是故,君子安而忘危,存而忘亡,治而忘亂,是以身安而國家可保也。”
    691

    照本宣科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ào běn xuān kē
    成語解釋:
    照:按照;本:書本;文本;宣科:原指道士誦讀經文。照著本子念條文。比喻隨意發揮;死板地照現成文章或書本宣讀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元 關漢卿《西蜀夢》:“也用僧人持咒,道士宣科。”
    692

    錐處囊中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uī chǔ náng zhō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囊:口袋。錐子放在口袋里,錐尖就會露出來。比喻有才的人會長久被埋沒,終顯露頭角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平原君虞卿列傳》:“夫賢士之處世也,譬若錐之處囊中,其末立見。”
    693

    志大才短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ì dà cái duǎn
    成語解釋:
    志:抱負。指人志向大而才
    成語出處:
    南朝·宋·劉義慶《世說新語·識鑒》:“伯仁為人,志大而才短。”
    694

    志大才疏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ì dà cái shū
    成語解釋:
    志:抱負;疏:粗疏;薄弱。志向遠大;才足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南朝 宋 范曄《后漢書 孔融傳》:“融負其高氣,志在靖難,而才疏意廣,迄無成功。”
    695

    直待雨淋頭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í dài yǔ lín tóu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及早罷手或毫無準備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·釋道原《景德傳燈錄·襄州洞山守初宗慧大師》:“僧問:‘迢迢一路時如何?’師曰:‘天晴肯去,直待雨淋頭。’”
    696

    擢發莫數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uó fà mò shǔ
    成語解釋:
    擢:拔;莫:。拔下全部頭發,也難以數清。形容罪行多得數清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史記 范睢蔡澤列傳》:“擢賈之發以續賈之罪,尚未足。”
    697

    智昏菽麥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ì hūn shū mài
    成語解釋:
    謂智力辨認豆麥。形容無知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南朝·梁·劉孝標《辯命論》:“朝秀晨終,龜鶴千歲,年之殊也。聞言如響,智昏菽麥,神之辨也。”
    698

    章句小儒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āng jù xiāo rú
    成語解釋:
    通達大義而拘泥于辨析章句的儒生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漢書 夏侯勝傳》:“建所謂章句小儒,破碎大道。”
    699

    章句之徒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āng jù zhī tú
    成語解釋:
    通達大義而拘泥于辨析章句的儒生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見“章句小儒”。
    700

    張口結舌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āng kǒu jié shé
    成語解釋:
    結舌:舌頭像打了結;說話。張著嘴說出話來。形容理屈詞窮或由于緊張害怕而說出話來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文康《兒女英雄傳》第23回:“公子被他問得張口結舌,面紅過耳。”
    * 關于不能不的成語 形容不能不的成語 描述不能不的成語。
    chengrenyoux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