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于不能不的成語 (819個)
-
441
力不從心
- 成語拼音:
- lì bù cóng xīn
- 成語解釋:
- 力:力量;能力;從:依從;順從。心里想做某事;但是力量不夠。
- 成語出處:
- 南朝 宋 范曄《后漢書 西域傳》:“今使者大兵未能得出,如諸國力不從心,東西南北自在地。”
-
442
力不勝任
- 成語拼音:
- lì bù shèng rèn
- 成語解釋:
- 勝任:擔當得起或承受得住。能力不夠;難以擔當任務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周易 系辭下》:“德薄而位尊,知小而謀大,力小而任重,鮮不及矣……言不勝其任也。”
-
443
零打碎敲
- 成語拼音:
- líng dǎ suì qiāo
- 成語解釋:
- 指一項工作不能有計劃的一氣完成;而是斷斷續續地去做。也指零星消滅。
- 成語出處:
- 胡天培《山村新人》:“他就指使他的兩個兄弟,零打碎敲地把糧食運出去,以高價出售。”
-
444
六耳不同謀
- 成語拼音:
- liù ěr bù tóng móu
- 成語解釋:
- 原意是三個人知道就不能保守秘密。后也比喻輕信傳聞的話沒有益處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·釋普濟《五燈會元》:“六耳不同謀。且去,來日來。”
-
445
兩豆塞耳
- 成語拼音:
- liǎng ěr sāi dòu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為局部的或暫時的現象所迷惑,不能認清全局或看到根本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鹖冠子·天則》:“夫耳之主聽,目之主明。一葉蔽目,不見太山;兩豆塞耳,不聞雷霆。”
-
446
兩耳塞豆
- 成語拼音:
- liǎng ěr sāi dòu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為局部的或暫時的現象所迷惑,不能認清全局或看到根本。
- 成語出處:
-
447
兩國交兵,不斬來使
- 成語拼音:
- liǎng guó jiāo bīng,bù zhǎn lái shǐ
- 成語解釋:
- 指作戰雙方不能殺來往的使者
- 成語出處:
- 清·李寶嘉《官場現形記》第55回:“兩國交兵,不斬來使,我們派個人去是決計不要緊的。”
-
448
老龜刳腸
- 成語拼音:
- lǎo guī kū cháng
- 成語解釋:
- 神龜明知有難也不能渡過。比喻難不能避,禍不能免
- 成語出處:
- 戰國·宋·莊周《莊子·外物》:“神龜能見夢于元君,而不能避余且之網,知能七十二鉆而無遺筴,不能避刳腸之患。”
-
449
兩國相戰,不斬來使
- 成語拼音:
- liǎng guó xiāng zhàn,bù zhǎn lái shǐ
- 成語解釋:
- 指作戰雙方不能殺來往的使者
- 成語出處:
- 明·施耐庵《水滸傳》第69回:“自古‘兩國相戰,不斬來使’。于禮不當。”
-
450
龍化虎變
- 成語拼音:
- lóng huà hǔ biàn
- 成語解釋:
- 《易·革》:“大人虎變,其文炳也。”《史記·老子韓非列傳》“(孔子)謂弟子曰:‘鳥,吾知其能飛;魚,吾知其能游;獸,吾知其能走。走者可以為罔,游者可以為綸,飛者可以為矰。至于龍,吾不能知其乘風云而上天。’”后因以“龍化虎變”比喻變化莫測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易·革》:“大人虎變,其文炳也。”《史記·老子韓非列傳》“(孔子)謂弟子曰:‘鳥,吾知其能飛;魚,吾知其能游;獸,吾知其能走。走者可以為罔,游者可以為綸,飛者可以為矰。至于龍,吾不能知其乘風云而上天。’”
-
451
臨河欲魚
- 成語拼音:
- lín hé yù yú
- 成語解釋:
- 臨:面對;欲:想要。比喻空有愿望,而無實際行動,仍不能如愿以償
- 成語出處:
- 《文子·上德》:“臨河欲魚,不若歸而織網。”
-
452
兩頭擔心
- 成語拼音:
- liǎng tóu dān xīn
- 成語解釋:
- 指人心掛兩頭,不能平靜
- 成語出處:
-
453
癩蝦蟆想吃天鵝肉
- 成語拼音:
- lài xiā má xiǎng chī tiān é ròu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人沒有自知之明,一心想得到不能到手的東西。癡心妄想
- 成語出處:
- 清·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11回:“平兒說道:‘癩蝦蟆想吃天鵝肉,沒人倫的混帳東西,起這樣念頭,叫他不得好死。’”
-
454
臨崖失馬
- 成語拼音:
- lín yá shī mǎ
- 成語解釋:
- 失:遺失,喪失。比喻臨到危險不能及時回頭
- 成語出處:
- 明·沈受先《三元記·錯認》:“我且回程,又不是臨崖失馬,有何勞頓?”
-
455
臨淵羨魚
- 成語拼音:
- lín yuān xiàn yú
- 成語解釋:
- 臨:面對;淵:深水;潭;羨:希望得到。面對著深水潭;希望得到魚。比喻只有愿望和空想;而無實際行動;仍不能如愿以償。
- 成語出處:
- 東漢 班固《漢書 董仲舒傳》:“臨淵羨魚,不如退而結網。”
-
456
流言止于智者
- 成語拼音:
- liú yán zhǐ yú zhì zhě
- 成語解釋:
- 沒有根據的話,傳到有頭腦的人那里就不能再流傳了。形容謠言經不起分析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荀子 大略》:“流丸止于甌臾,流言止于智者。”
-
457
莫辨楮葉
- 成語拼音:
- mò biàn chǔ yè
- 成語解釋:
- 莫:不;辨:分辨。不能分辨楮葉的真假。比喻模仿逼真或以假亂真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韓非子·喻老》:“宋人有為其君以象為楮葉者,三年而成。豐殺莖柯,毫芒繁澤,亂之楮葉之中而不可別也。”
-
458
妙不可言
- 成語拼音:
- miào bù kě yán
- 成語解釋:
- 妙:美妙、巧妙;言:說。美妙得不能用言語表
- 成語出處:
- 晉 郭璞《江賦》:“經紀天地,錯綜人術,妙不可盡之于言,事不可窮之于筆。”
-
459
面壁磨磚
- 成語拼音:
- miàn bì mó zhuān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事不能成功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景德傳燈錄 南岳懷讓禪師》:“開元中有沙門道一住傳法院,常日坐禪……師乃取一磚,於彼庵前石上磨。一曰:‘師作什麼?’師曰:‘磨作鏡。’一曰:‘磨磚豈能成鏡邪?’(師曰):‘坐禪豈得作佛邪?’”
-
460
莫測高深
- 成語拼音:
- mò cè gāo shēn
- 成語解釋:
- 莫:不能。無法測量出多高多深。形容人或事難以揣測其高深奧妙。也可以諷刺故弄玄虛以迷惑別人者。
- 成語出處:
- 東漢 班固《漢書 嚴延年傳》:“吏民莫能測其意深淺。”
* 關于不能不的成語 形容不能不的成語 描述不能不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