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d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td>
<bdo id="4wawa"></bdo>
  • <li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li>
  • 關于不能不的成語 (819個)

    481

    士匿謀

    成語拼音:
    néng shì nì móu
    成語解釋:
    匿:藏匿。有才者得到重用就藏匿其計謀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孔叢子·對魏王》:“故賢愚共貫,則士匿謀。”
    482

    你死我活

    成語拼音:
    nǐ sǐ wǒ huó
    成語解釋:
    是你死就是我活。形容雙方斗爭尖銳;共存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元 李壽卿《度柳翠》第一折:“世俗人沒來由,爭長競短,你死我活。”
    483

    你死我生

    成語拼音:
    nǐ sǐ wǒ shē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形容斗爭非常激烈、共存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西周生《醒世姻緣傳》第95回:“如要再叫喚,我就打你致命,今日賭一個你死我生!”
    484

    牛蹄之涔

    成語拼音:
    niú tí zhī cé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涔:雨水。牛蹄印中的積水。形容水量極少。也比喻處在有所作為的境地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淮南子 汜論訓》:“夫牛蹄之涔,生鳣鮪。”《淮南子 俶真》:“牛蹄之涔,無尺之鯉。”北周 庾信《為杞公讓宗師表》:“況復一枝倦曲,終危九層之臺;一股涔蹄,必傷千里之駕。”
    485

    你知我知

    成語拼音:
    nǐ zhī wǒ zhī
    成語解釋:
    只有你我兩人才知道這個秘密,對別人說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馮夢龍《喻世明言》第一卷:“此事你知我知,只買定了晴云、暖雪兩個丫頭,許他多嘴,再有誰人漏泄?”
    486

    存而毛焉附

    成語拼音:
    pí bù cún ér máo yān f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存:存留;焉:哪里;附:附著。皮都沒有了,毛往哪里依附呢?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礎,就存在
    成語出處:
    梁啟超《墨學微》第一章:“然此果足為有命說之根據乎?一旦以力破此制度,則皮存而毛焉附矣。”
    487

    蒲鞭之政

    成語拼音:
    pú biān zhī zhè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蒲:香蒲。以香蒲作鞭子,柔軟傷人。比喻官吏施行寬厚仁慈之治
    成語出處:
    南朝·梁·江淹《為始安王拜南兗州刺史章》:“臣職右南陽,謝蒲鞭之政。”
    488

    魄蕩魂搖

    成語拼音:
    pò dàng hún yáo
    成語解釋:
    形容受外界刺激、誘惑而精神集中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雪巖外傳》第六回:“雪巖左顧右盼的賞鑒了一回,想起隋煬帝的烏銅鏡屏的艷事,便禁魄蕩魂搖起來。”
    489

    疲乏

    成語拼音:
    pí fá bù kān
    成語解釋:
    堪:忍受。形容非常疲乏
    成語出處:
    劉操南《武松演義》第十回:“犯人一上梃棍,坐臥得,只是局局促促地擠做一團,弄得疲憊堪。”
    490

    捧腹大笑

    成語拼音:
    pěng fù dà xiào
    成語解釋:
    用手捂住肚子大笑。形容遇到極可笑之事,笑得抑制。亦作“捧腹大喜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西漢·司馬遷《史記·日者列傳》:“司馬季主捧腹大笑曰:‘觀大夫類有道術者,今何言之陋也,何辭之野也!’”
    491

    徘徊

    成語拼音:
    pái huái bù qián
    成語解釋:
    徘徊:來回地行走。猶豫決,停步前。比喻總在一個地點前進
    成語出處:
    成仿吾《長征回憶錄》:“林彪又消極抗令,徘徊前,受到軍委的嚴厲批評。”
    492

    潑水難收

    成語拼音:
    pō shuǐ nán shōu
    成語解釋:
    相傳漢朱買臣因家貧,其妻離去,后買臣富貴,妻又求合。買臣取水潑灑于地,令妻收回,以示夫妻既已離異就再合。后用以比喻可挽回的局面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金·董解元《西廂記諸宮調》第六卷:“已裝卸,潑水難收怎奈何?”
    493

    怕三怕四

    成語拼音:
    pà sān pà s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這也怕,那也怕。比喻顧慮太多,做出決定
    成語出處:
    丁玲《太陽照在桑干河上》:“李昌叫你寫,就是說你行,叫你拿主張。你怕三怕四干什么。”
    494

    偏信則暗

    成語拼音:
    piān xìn zé àn
    成語解釋:
    偏信:只聽信一方面的話;暗:糊涂。只聽信一方面的話,就明辨是非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漢·王符《潛夫論·明暗》:“君之所以明者,兼聽也;其所以暗者,偏信也。”
    495

    被繡之犧

    成語拼音:
    pī xiù zhī xī
    成語解釋:
    被:通“披”;犧:祭祀用的牲畜。披著錦繡的牲牛。比喻求得功名利祿而全余生的人
    成語出處:
    戰國·宋·莊周《莊子·列御寇》:“或聘于莊子。莊子應其使曰:‘子見夫犧牛乎?衣以文繡,食以芻叔,及其牽而入于大廟,雖欲為孤犢,其可得乎!’”
    496

    鵲巢鳩居

    成語拼音:
    què cháo jiū jū
    成語解釋:
    《詩·召南·鵲巢》:“維鵲有巢,維鳩居之。”朱熹集傳:“鵲善為巢,其巢最為完固。鳩性拙為巢,或有居鵲之成巢者。”本喻女子出嫁,住在夫家。后以“鵲巢鳩居”比喻強占別人的房屋、土地、妻室等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詩·召南·鵲巢》:“維鵲有巢,維鳩居之。”朱熹集傳:“鵲善為巢,其巢最為完固。鳩性拙為巢,或有居鵲之成巢者。”
    497

    契船求劍

    成語拼音:
    qì chuán qiú jià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拘泥成法,知變通。語本《呂氏春秋·察今》:“楚人有涉江者,其劍自舟中墜于水,遽契其舟,曰:‘是吾劍之所從墜。’舟止,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。舟已行矣,而劍行。求劍若此,亦惑乎!”《后漢書·張衡傳》:“世易俗異,事執舛殊,通其變,而一度以揆之。斯
    成語出處:
    語本《呂氏春秋·察今》:“楚人有涉江者,其劍自舟中墜于水,遽契其舟,曰:‘是吾劍之所從墜。’舟止,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。舟已行矣,而劍行。求劍若此,亦惑乎!”
    498

    棄道任術

    成語拼音:
    qì dào rèn sh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《史記·商君列傳》:“鞅曰:‘吾說君以帝王之道比三代,而君曰:“久遠,吾待……”故吾以強國之術說君,君大說之耳。’”后因以“棄道任術”謂統治者行王道而行霸術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史記·商君列傳》:“鞅曰:‘吾說君以帝王之道比三代,而君曰:“久遠,吾待……”故吾以強國之術說君,君大說之耳。’”
    499

    前合后偃

    成語拼音:
    qián hé hòu yǎn
    成語解釋:
    偃:倒。身體前后晃動,自持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元·關漢卿《竇娥冤》第三折:“則被這枷紐的我左側右偏,人擁的我前合后偃。”
    500

    騎虎難下

    成語拼音:
    qí hǔ nán xià
    成語解釋:
    騎在老虎背上下來。比喻事情進行到中途;迫于形勢;停下來只好干到底;進退兩難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明史 袁化中傳》:“懼死之念深,將鋌而走險,騎虎難下。”
    * 關于不能不的成語 形容不能不的成語 描述不能不的成語。
    chengrenyoux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