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d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td>
<bdo id="4wawa"></bdo>
  • <li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li>
  • 關于不事事的成語 (787個)

    521

    茫無頭緒

    成語拼音:
    máng wú tóu x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茫:形容水或其它物很多;沒有邊際;頭緒:復雜紛亂的情中的條理。形容一點頭緒也沒有;或情摸到邊;知從何而起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李寶嘉《官場現形記》第18回:“這幾天撫臺正為這茫無頭緒,得了這個信,便傳兩司來商議。”
    522

    木已成舟

    成語拼音:
    mù yǐ chéng zhōu
    成語解釋:
    木頭已經做成了船。比喻情已成定局;可挽回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夏敬渠《野叟曝言》:“據你說來,則木已成舟,實難挽回了?”
    523

    磨磚成鏡

    成語拼音:
    mó zhuān chéng jì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把磚石磨成鏡子。比喻能成功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 釋道原《景德傳燈錄 慧能大師》:“一曰:‘磨磚豈得成鏡邪?’師曰:‘坐禪豈得作佛邪?’”
    524

    盲者得鏡

    成語拼音:
    máng zhě dé jì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形容能發揮正常作用。也比喻埋沒人才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淮南子·人間訓》:“盲者得鏡,則以蓋卮。”
    525

    磨磚作鏡

    成語拼音:
    mó zhuān zuò jì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磨磚頭成鏡子。比喻能成功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·陸游《仰首座求鈍庵》詩:“掘井及泉那用巧,磨磚作鏡未為愚。”
    526

    擬規畫圓

    成語拼音:
    nǐ guī huà yuá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按照圓規畫圓形。比喻照老規矩辦知道變通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527

    難更仆數

    成語拼音:
    nán gēng pú shǔ
    成語解釋:
    原意是儒行很多,一下子說完,一件一件說就需要很長時間,即使中間換了人也未必能說完。后形容人或物很多,數也數過來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西漢 戴圣《禮記 儒行》:“遽數之能終其物,悉數之乃留,更仆未可終也。”
    528

    鳥盡弓藏

    成語拼音:
    niǎo jìn gōng cá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飛鳥打光了;彈弓也就藏起來用了。比喻情成功之后;原來借助的力量就被一腳踢開或加以消滅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三國 曹丕《煌煌京洛行》:“淮陰五刑,鳥得弓藏;保身全名,獨有子房。”
    529

    鳥盡弓藏,兔死狗烹

    成語拼音:
    niǎo jìn gōng cáng,tù sǐ gǒu pē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烹:煮燒。飛鳥打盡,弓被擱置用;兔被捕殺后,獵狗則被烹食。比喻情辦成,功臣被害
    成語出處:
    魯迅《立此存照》:“倘有識時務者問:‘如果那時并鳥盡弓藏,兔死狗烹,而且漢人也配享太廟……則將如何?’我覺得頗費唇舌。”
    530

    寧可信其有,可信其無

    成語拼音:
    nìng kě xìn qí yǒu,bù kě xìn qí wú
    成語解釋:
    寧:寧愿。寧愿相信它有,可相信它沒有。指做要有充分的準備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元·無名氏《盆兒鬼》楔子:“那先生都叫他做賈半仙,寧可信其有,可信其無,孩子去意已決。”
    531

    牛皮大王

    成語拼音:
    niú pí dà wá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牛皮:指虛套的話。指會吹噓而干實的人
    成語出處:
    李曉明《平原槍聲》:“都是牛皮大王!”
    532

    平地風波

    成語拼音:
    píng dì fēng bō
    成語解釋:
    平地上起風浪。比喻突然發生意料到的糾紛或故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 劉禹錫《竹枝詞》:“常恨人心如水,等閑平地起波瀾。”
    533

    平地生波

    成語拼音:
    píng dì shēng bō
    成語解釋:
    平地:平坦的地。平地上起風浪。比喻突然發生意料到的糾紛或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西周生《醒世姻緣傳》第十回:“還肯放松一步,必欲剪草除根,聽信那娼婦平地生波。”
    534

    飄風過耳

    成語拼音:
    piāo fēng guò ěr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對某件情漠關心或當一回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天然癡叟《石點頭·貪婪漢六院賣風流》:“任你說得舌敝唇穿,也只當做飄風過耳。”
    535

    蚍蜉撼樹

    成語拼音:
    pí fú hàn sh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蚍蜉:一種大螞蟻;撼:搖動。螞蟻搖動樹木;比喻自量力;企圖用微足道的力量動搖破壞強大的物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 韓愈《調張籍》詩:“蚍蜉撼大樹,可笑自量。”
    536

    旁觀袖手

    成語拼音:
    páng guān xiù shǒu
    成語解釋:
    把手籠在袖子里在旁觀看。比喻置身外,過問也協助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·陸游《福州清仁王堅老疏》:“勇退激流,雖具衲子參尋之眼;旁觀袖手,要非邦人向慕之誠。”
    537

    皮里陽秋

    成語拼音:
    pí lǐ yáng qiū
    成語解釋:
    皮里:內在;陽秋:即春秋;因晉簡文帝之母名阿春;晉人避諱;改“春秋”為“陽秋”;春秋:即春秋筆法。對人物、件的褒貶在表面而在內里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南朝 宋 劉義慶《世說新語 賞譽》:“褚季野皮里陽秋,謂其裁中也。”
    538

    拼命三郎

    成語拼音:
    pīn mìng sān lá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梁山好漢石秀的綽號。比喻打仗勇敢怕死或干竭盡全力的人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施耐庵《水滸傳》第44回:“自小學得些槍棒在身,一生執意,路見平,但要去相助,人都呼小弟作‘拼命三郎’。”
    539

    魄散魂飄

    成語拼音:
    pò sàn hún piāo
    成語解釋:
    形容人臨死時神志昏迷、人省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》第七回:“雙手攥定了這根九環錫杖,謹照著他的腰眼骨兒,著實斷送他一下,把個孽畜打得一個星飛繚亂,魄散魂飄。”
    540

    破碎支離

    成語拼音:
    pò suì zhī l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支離:分散。形容物零散破碎,成整體
    成語出處:
    朱自清《比興》:“一類可以說是毛、鄭的影響,過破碎支離,變本加厲。”
    * 關于不事事的成語 形容不事事的成語 描述不事事的成語。
    chengrenyoux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