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d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td>
<bdo id="4wawa"></bdo>
  • <li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li>
  • 關于下不下的成語 (258個)

    241

    燕駿千金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àn jùn qiān jī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戰國時,燕昭王即位后急于招攬人才。郭隗以馬為喻,說古代君王懸賞千金賣千里馬,三年后得一死馬,用五百金買馬骨,于是到一年,得到三匹千里馬,勸說燕昭王若能真心求賢,賢士將聞風而至。見《戰國策·燕策一》。后以“燕駿千金”為招納賢士之典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戰國時,燕昭王即位后急于招攬人才。郭隗以馬為喻,說古代君王懸賞千金賣千里馬,三年后得一死馬,用五百金買馬骨,于是到一年,得到三匹千里馬,勸說燕昭王若能真心求賢,賢士將聞風而至。見《戰國策·燕策一》。
    242

    云泥分隔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ún ní fēn gé
    成語解釋:
    云泥:云在天,泥在地,高懸殊。比喻雙方相隔甚遠,能相見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·白居易《傷友》詩:“今日長安道,對面隔云泥。”
    243

    杳如黃鶴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ǎo rú huáng hè
    成語解釋:
    杳:無影無聲;黃鶴:傳說中仙人所乘的鶴。原指傳說中仙人騎著黃鶴飛去,從此再回來。現比喻無影無蹤或明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 崔灝《黃鶴樓》詩:“昔人已乘黃鶴去,此地空余黃鶴樓,黃鶴一去復返,白云千載空悠悠。”
    244

    晏然自若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àn rán zì ruò
    成語解釋:
    晏然:平靜安定的樣子;自若:變常態。形容在緊張狀態沉靜如常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三國志 吳志 孫堅傳》:“南陽太守張咨,聞軍至,晏然自若。”
    245

    以死繼之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ǐ sǐ jì zhī
    成語解釋:
    惜一死來把某事繼續去。形容決心很大,可動搖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春秋·魯·左丘明《左傳·僖公九年》:“其濟,君之靈也。濟,則以死繼之。”
    246

    以死濟之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ǐ sǐ jì zhī
    成語解釋:
    惜一死來把某事繼續去。形容決心很大,可動搖
    成語出處:
    章炳麟《電湘救趙》:“炎公受省憲付托之重,更當以死濟之。”
    247

    揚湯止沸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áng tāng zhǐ fèi
    成語解釋:
    把鍋里開著的水舀起來再倒回去,使它涼沸騰。比喻辦法徹底,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晉 陳壽《三國志 魏志 董卓傳》:“卓未至,進敗”裴松之注引《典略》:“臣聞揚湯止沸,如滅火去薪。”
    248

    遺聞逸事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í wén yì sh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前代或前人遺留來而少為人知的傳聞,多指見于正式記載的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魯迅《南腔北調集·題記》:“然而只有這一本,雖然淺薄,卻還借此存留一點遺聞逸事。”
    249

    余音繞梁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ú yīn rào liá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余音:音樂演奏后好像還留樂聲。仿佛遺留來的樂聲圍著屋打轉轉。形容歌聲、樂聲高亢、悅耳;使人經久忘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戰國 鄭 列御寇《列子 湯問》:“過雍門,鬻歌假食,既去,而余音繞梁欐,三日絕,左右以其人弗去。”
    250

    搖搖欲墜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áo yáo yù zhu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搖搖:搖晃;動搖穩的樣子;欲:將要;墜:掉來。搖搖晃晃;即將掉來。形容很穩定;就要掉來;或比喻就要垮臺或崩潰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 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第104回:“眾視之,見其色昏暗,搖搖欲墜。”
    251

    一子失著,滿盤皆輸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ī zǐ shī zhāo,mǎn pán jiē shū
    成語解釋:
    著:棋落子。指棋時關鍵的一步棋走得當,整盤棋就輸了。比喻關鍵性問題處理當,結果導致整個失敗
    成語出處:
    李欣《老生常談·熟視無睹,充耳聞》:“一子失著,滿盤皆輸,這是有的。”
    252

    擢發莫數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uó fà mò shǔ
    成語解釋:
    擢:拔;莫:能。拔全部頭發,也難以數清。形容罪行多得數清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史記 范睢蔡澤列傳》:“擢賈之發以續賈之罪,尚未足。”
    253

    正冠納履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èng guàn nà lǚ
    成語解釋:
    端正帽子,穿好鞋子。古時講李樹要弄帽子,瓜田里要弄鞋子,以避免有偷李摸瓜的嫌疑。亦作“正冠李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晉·李闡《右光祿大夫西平靖侯顏府君碑》:“久要心許之信,夷險爽;正冠納展之嫌,終始蹈。”
    254

    指麾可定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ǐ huī kě dì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謂一經調度安排,須多久,局勢即可平定。語本《史記·陳丞相世家》:“誠各去其兩短,襲其兩長,天指麾則定矣。”《漢書·陳平傳》作“天指麾即定矣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語出《史記·陳丞相世家》:“誠各去其兩短,襲其兩長,天指麾則定矣。”《漢書·陳平傳》作“天指麾即定矣”。
    255

    逐客令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ú kè lì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秦始皇曾令驅逐從各國來的客卿。后指主人趕走受歡迎的客人為逐客令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李汝珍《鏡花緣》第二回:“二位如再喧嘩,獨耽誤嬌音妙舞,恐金母要逐客令了。”
    256

    逐客之令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ú kè zhī lì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秦始皇曾令驅逐從各國來的客卿。后指主人趕走受歡迎的客人為逐客令
    成語出處:
    西漢·司馬遷《史記·李斯列傳》:“今逐客以資敵國,損民以益仇,內自虛而外樹怨于諸侯,求國無危,可得也。秦王乃除逐客之令。”
    257

    乍雨乍晴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à yǔ zhà qí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乍:忽然。指忽兒雨,忽兒天晴。比喻人心情定,變化多端,也比喻時局變化莫測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·歐陽修《浣溪沙》:“乍雨乍晴花自落,閑愁閑悶晝偏長,為誰消瘦損容光。”
    258

    智周萬物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ì zhōu wàn w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萬物無所知。形容知識淵博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周易 系辭上》:“知周乎萬物而道濟天。”
    * 關于下不下的成語 形容下不下的成語 描述下不下的成語。
    chengrenyoux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