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于一個的成語 (163個)
-
101
未識一丁
- 成語拼音:
- wèi shí yī dīng
- 成語解釋:
- 丁:“個”的訛字。不認識一個字,指沒有文化的人。亦作“目不識丁”、“不識一丁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舊唐書·張弘靖傳》:“今天下無事,汝輩挽得兩石力弓,不如識一丁字。”
-
102
屋烏之愛
- 成語拼音:
- wū wū zhī ài
- 成語解釋:
- 因為愛一個人而連帶喜愛他屋上的烏鴉。比喻愛一個人而連帶關心與他有關系的人或物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 俞樾《春在堂隨筆》第六卷:“若縣試第一人,必謂明府推屋烏之愛耳。”
-
103
心不兩用
- 成語拼音:
- xīn bù liǎng yòng
- 成語解釋:
- 謂一個人的心思一時只能專注于一事。
- 成語出處:
- 北齊·劉晝《新論·專學》:“使左手畫方,右手畫圓,令一時具成,雖執規矩之心,回剟劂之手,而不能者,由心不兩用,則手不并運也。”
-
104
削尖腦袋
- 成語拼音:
- xiāo jiān nǎo dài
- 成語解釋:
- 形容一個人偽裝,粉飾,拚命鉆營的丑態
- 成語出處:
- 熊召政《張居正》第一卷第三回:“南京政府里的官員,大都削尖腦袋,使出渾身解數鉆門路巴結北京政府中那些有權有勢的大臣。”
-
105
行己有恥
- 成語拼音:
- xíng jǐ yǒu chǐ
- 成語解釋:
- 一個人行事,凡自己認為可恥的就不去做。
- 成語出處:
- 春秋·魯·孔丘《論語·子路》:“行己有恥,使于四方,不辱君命,可謂士矣。”
-
106
心無二想
- 成語拼音:
- xīn wú èr xiǎng
- 成語解釋:
- 一個人的心思一時只能專注于一件事上
- 成語出處:
- 宋·張君房《云笈七簽》第37卷:“既心無二想,故曰一志焉,蓋上士所行也。”
-
107
向隅獨泣
- 成語拼音:
- xiàng yú dú qì
- 成語解釋:
- 隅:墻角;泣:哭。一個人面對墻腳哭泣。形容孤獨,傷感
- 成語出處:
- 唐·杜牧《上吏部高尚書書狀》:“每遇時移節換,家遠身孤,吊影自傷,向隅獨泣。”
-
108
向隅而泣
- 成語拼音:
- xiàng yú ér qì
- 成語解釋:
- 隅:墻角;泣:哭。一個人面對墻角哭泣。形容沒有人理睬;非常孤立;只能絕望地哭泣。
- 成語出處:
- 漢 劉向《說苑 貴德》:“今有滿堂飲酒者,有一人獨索然向隅而泣,則一堂之人皆不樂矣。”
-
109
眼不識丁
- 成語拼音:
- yǎn bù shí dīng
- 成語解釋:
- 丁:表示最簡單的字。形容一個字也不認得
- 成語出處:
- 宋·文天祥《不睡》詩:“眼不識丁馬前卒,隔床鼾鼻正陶然。”
-
110
一夫得道,九族升天
- 成語拼音:
- yī fū dé dào,jiǔ zú shēng tiān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一個人做了官,和他有關系的人也都跟著沾光
- 成語出處:
- 清·劉鶚《老殘游記續集》第九回:“我聽說一夫得道,九祖升天,那有個九族升天之說嗎?”
-
111
一夫當關,萬夫莫摧
- 成語拼音:
- yī fū dāng guān,wàn fū mò cuī
- 成語解釋:
- 當:遮擋,阻擋。山勢又高又險,一個人把著關口,一萬個人也打不進來。形容地勢十分險要,易守難攻
- 成語出處:
- 張天翼《兒女們》:“天門口是個要隘,非造門柵不可。一夫當關,萬夫莫摧。”
-
112
一夫當關,萬夫莫敵
- 成語拼音:
- yī fū dāng guān,wàn fū mò dí
- 成語解釋:
- 當:遮擋,阻擋。山勢又高又險,一個人把著關口,一萬個人也打不進來。形容地勢十分險要,易守難攻
- 成語出處:
- 郁達夫《出奔》:“東路北伐先鋒隊將迫近一夫當關,萬夫莫敵的仙霞嶺下的時候,1926年的余日剩已無多。”
-
113
一夫當關,萬夫莫開
- 成語拼音:
- yī fū dāng guān,wàn fū mò kāi
- 成語解釋:
- 意思是山勢又高又險,一個人把著關口,一萬個人也打不進來。形容地勢十分險要。
- 成語出處:
- 唐 李白《蜀道難》詩:“劍閣崢嶸而崔嵬,一夫當關,萬夫莫開。”
-
114
葉公好龍
- 成語拼音:
- yè gōng hào lóng
- 成語解釋:
- 葉公:春秋時陳國的一個人;好:愛好。比喻表面上愛好某種事物;但并非真正地愛好它;甚至畏懼它。
- 成語出處:
- 西漢 劉向《新序 雜事》:“葉公子高好龍,鉤以寫龍,鑿以寫龍,屋室雕文以寫龍。于是天龍聞而下之,窺頭于牖,施尾于堂。葉公見之,棄而還走。”
-
115
一虎難敵眾犬
- 成語拼音:
- yī hǔ nán dí zhòng quǎn
- 成語解釋:
- 一只老虎打不過一群狗。比喻一個人的本事雖高,但打不過對方人多
- 成語出處:
-
116
一己之見
- 成語拼音:
- yī jǐ zhī jiàn
- 成語解釋:
- 指一個人的意見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·周煇《清波雜志》卷八:“近時曾公端伯亦編皇宋百家詩選,去取任一己之見。”
-
117
一客不煩二主
- 成語拼音:
- yī kè bù fán èr zhǔ
- 成語解釋:
- 一個人全部承擔,或由一個人始終成全其事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 蘭陵笑笑生《金瓶梅詞話》第52回:“一客不煩二主,你不接濟他這一步兒,叫他又往那里借去?”
-
118
一客不犯二主
- 成語拼音:
- yī kè bù fàn èr zhǔ
- 成語解釋:
- 一個人全部承擔,或由一個人始終成全其事
- 成語出處:
- 明·吳承恩《西游記》第三回:“悟空道:‘一客不犯二主。若沒有,我也定不出此門。’”
-
119
一客不煩兩家
- 成語拼音:
- yī kè bù fán liǎng jiā
- 成語解釋:
- 煩:煩勞,麻煩。一個人全部承擔,或由一個人始終成全其事
- 成語出處:
- 宋·釋惟白《續傳燈錄·堂遠禪師》:“一鶴不棲雙木,一客不煩兩家。”
-
120
一律千篇
- 成語拼音:
- yī lǜ qiān piān
- 成語解釋:
- 一律:同樣的。一千篇文章都一個樣。指文章、題材、寫法公式化。泛指事物形式陳舊呆板
- 成語出處:
- 明·費經虞《雅論》:“用事非詩正體,然景物有限,格調易窮,一律千篇,只供厭飫,欲觀人筆力才詣,全在阿堵中。”
* 關于一個的成語 形容一個的成語 描述一個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