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BCC式 (1450個)
-
881
再接再礪
- 成語拼音:
- zài jiē zài lì
- 成語解釋:
- 接:交戰;礪:磨礪。原謂雞再磨嘴,然后再相斗。后用以指繼續努力,堅持不懈。
- 成語出處:
- 唐 韓愈、孟郊《斗雞聯句》:“一噴一醒然,再接再礪乃。”
-
882
窄門窄戶
- 成語拼音:
- zhǎi mén zhǎi hù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小戶人家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金瓶梅詞》第六九回:“若是小媳婦那里,窄門窄戶,敢招惹這個事!”
-
883
自賣自夸
- 成語拼音:
- zì mài zì kuā
- 成語解釋:
- 夸:夸贊。自己賣的東西自己夸好。比喻為自己吹噓。
- 成語出處:
- 毛澤東《評國民黨十一中全會和三屆二次國民參政會》:“國民黨人又嚷‘羅邱視線移到東方了,先歐后亞計劃改變了’……還要自賣自夸地樂一陣。”
-
884
直上直下
- 成語拼音:
- zhí shàng zhí xià
- 成語解釋:
- ①上下一貫。②從上到下,從頭到腳。③形容陡直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朱子全書》卷四:“凡事都分做兩邊,是底放一邊,非底放一邊。是底是天理,非底是人欲。是即守而勿失,非即去而不留:此治一身之法也。治一家則分別一家之是非,治一邑則分別一邑之邪正,推而一州一路以至天下,莫不皆然:此~之道。”
-
885
咂嘴咂舌
- 成語拼音:
- zā zuǐ zā shé
- 成語解釋:
- 見“咂嘴弄舌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端木蕻良《科爾沁旗草原》二:“菜上來了,老頭兒咂嘴咂舌地夸獎這菜的滋味。”
-
886
至再至三
- 成語拼音:
- zhì zài zhì sān
- 成語解釋:
- 指一而再,再而三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尚書·多方》:“我惟時其教告之,我惟時其戰要囚之,至于再,至于三,乃有不用我降爾命,我乃其大罰殛之!”宋·羅大經《鶴林玉露》卷十二:“妾隔簾故邀其滿引,至再至三,終不肯出。”
-
887
阿狗阿貓
- 成語拼音:
- ā gǒu ā māo
- 成語解釋:
- 舊時人們常用的小名。引申為任何輕賤的,不值得重視的人或著作。
- 成語出處:
- 魯迅《我們要批評家》:“然而新的批評家不開口,類似批評家之流便趁勢一筆抹殺:‘阿狗阿貓’。”
-
888
阿姑阿翁
- 成語拼音:
- ā gū ā wēng
- 成語解釋:
- 阿:名詞的前綴。姑:丈夫的母親。翁:丈夫的父親。指公公婆婆。
- 成語出處:
- 唐 趙璘《因話錄》卷一:“郭暖嘗與升平公主琴瑟不調。尚父拘暖,自詣朝童結罪。上召而慰之曰:‘諺云:不癡不聾,不作阿家阿翁。’”
-
889
挨家挨戶
- 成語拼音:
- āi jiā āi hù
- 成語解釋:
- 挨:依次;順次。一家一戶;戶戶不漏。
- 成語出處:
- 老舍《四世同堂》:“自從他作了副里長,隨著白巡長挨家挨戶地收銅鐵,他的美譽便降落了許多。”
-
890
阿家阿翁
- 成語拼音:
- ā jiā ā wēng
- 成語解釋:
- 阿:助詞,用在稱呼的前頭;家:通“姑”,丈夫的母親;翁:丈夫的父親。公公婆婆
- 成語出處:
- 唐 趙璘《因話錄》第一卷:“諺云:不癡不聾,不作阿家阿翁。”
-
891
阿貓阿狗
- 成語拼音:
- ā māo ā gǒu
- 成語解釋:
- 舊時人們常用的小名。引申為任何輕賤的,不值得重視的人或著作。
- 成語出處:
- 魯迅《我的第一個師父》:“這和名孩子為阿貓阿狗,完全是一樣的意思:容易養大。”
-
892
挨門挨戶
- 成語拼音:
- āi mén āi hù
- 成語解釋:
- 挨:按照順序。按照住戶的順序一家也不漏。同“挨門逐戶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李英儒《野火春風斗古城》第六章二:“她心生一計,挨門挨戶問人家要不要水。”
-
893
暗氣暗惱
- 成語拼音:
- àn qì àn nǎo
- 成語解釋:
- 受了氣悶在心里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 蘭陵笑笑生《金瓶梅詞話》第62回:“又著了那暗氣暗惱在心里,就是鐵石人也禁不的。”
-
894
礙手礙腳
- 成語拼音:
- ài shǒu ài jiǎo
- 成語解釋:
- 礙;妨礙;阻礙。指多方受阻;難以順利做事。也指妨礙他人做事;使人感到不方便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 凌濛初《初刻拍案驚奇》第32卷:“后邊有些嫌忌起來,礙手礙腳,到底不妙。”
-
895
傲頭傲腦
- 成語拼音:
- ào tóu ào nǎo
- 成語解釋:
- 形容倔強、桀驁不馴的樣子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 吳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27回:“現今這小廝傲頭傲腦,也要娶個辣燥些的媳婦來制著他才好!”
-
896
礙足礙手
- 成語拼音:
- ài zú ài shǒu
- 成語解釋:
- 同“礙手礙腳”。
- 成語出處:
-
897
大開大合
- 成語拼音:
- dà dāi dà hé
- 成語解釋:
- 形容文思跌蕩,放得開,收得攏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·趙翼《憂旱》:“今年天作奇文章,大開大合為弛張。”
-
898
大風大浪
- 成語拼音:
- dà fēng dà làng
- 成語解釋:
- 指巨大的風浪。比喻社會的大動蕩、大變化。也比喻尖銳、復雜、激烈、艱苦的斗爭。
- 成語出處:
- 毛澤東《在中國共產黨全國宣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》:“大風大浪也不可怕。人類社會就是從大風大浪中發展起來的。”
-
899
大喊大叫
- 成語拼音:
- dà hǎn dà jiào
- 成語解釋:
- 大聲叫嚷,形容大肆宣傳,大造輿論。
- 成語出處:
- 陶菊隱《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》第59章:“吳毓鱗首先大喊大叫,‘內閣不能統一,我們不如及早下臺。’”
-
900
大經大法
- 成語拼音:
- dà jīng dà fǎ
- 成語解釋:
- 根本的原則和法規。
- 成語出處:
- 唐·韓愈《與孟尚書》:“其大經大法,皆亡滅而不救,壞爛而不收。”
* ABCC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