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d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td>
<bdo id="4wawa"></bdo>
  • <li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li>
  • 高考常考易錯成語 (442個)

    361

    不恥下問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ù chǐ xià wèn
    成語解釋:
    不恥:不以為恥辱;下問:降低身份請教別人。不以向比自己學識差或地位低的人去請教為可恥。形容虛心求教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先秦 孔子《論語 公冶長》:“敏而好學,不恥下問,是以謂之文也。”何晏集解:“下問,謂凡在己下者。”
    362

    不可理喻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ù kě lǐ y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理:道理;事理;喻:開導;使明白。不能夠用道理來開導、說服他。形容態度蠻橫不講理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 沈德符《萬歷野獲編 褐蓋》:“要之,此輩不可理喻,亦不足深詰也。”
    363

    鞭辟入里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iān pì rù lǐ
    成語解釋:
    鞭辟:鞭策,激勵;里:最里層。形容作學問切實。也形容分析透徹,切中要害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盛宣懷《上張香帥書》:“侄忝承付托,責無旁貸,必當鞭辟入里,成一完全商辦大廠,為天下創。”
    364

    不亦樂乎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ù yì lè hū
    成語解釋:
    亦:也;乎:文言文中表示疑問的語氣詞;相當于“嗎”或“呢”。不也是快樂的嗎?后用以形容事態發展到過甚的地步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先秦 孔子《論語 學而》:“有朋自遠方來,不亦樂乎?”
    365

    才疏學淺

    成語拼音:
    cái shū xué qiǎ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才:才能;疏:空虛;淺薄。才能不;學問不深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元 柯丹邱《荊釵記 合巹》:“欲步蟾宮,奈才疏學淺,未得蜚沖。”
    366

    處心積慮

    成語拼音:
    chǔ xīn jī lǜ
    成語解釋:
    處心:存心;積慮:圖謀了很長時間。指存心很久;費盡心機。也指千方百計地謀算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穀梁傳 隱公元年》:“何甚乎鄭伯?甚鄭伯之處心積慮成于殺也。”
    367

    各行其是

    成語拼音:
    gè xíng qí sh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行:做;是:對的;其是:他自己認為是對的。各人按照自己認為對的去做。形容思想、行動不一致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 凌濛初《二刻拍案驚奇》第九卷:“兩者俱賢,各行其是。”
    368

    剛正不阿

    成語拼音:
    gāng zhèng bù ē
    成語解釋:
    剛:剛直;直:正直;不阿:不逢迎。剛直方正而不逢迎附合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蒲松齡《聊齋志異 一員官》:“濟南同知吳公,剛正不阿。”
    369

    恍然大悟

    成語拼音:
    huǎng rán dà w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恍然:猛然醒悟的樣子;悟:理解、明白。指忽然一下子明白;覺悟過來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 釋道原《景德傳燈錄》第五卷:“簡蒙指教,豁然大悟。”
    370

    駭人聽聞

    成語拼音:
    hài rén tīng wén
    成語解釋:
    駭:驚嚇;震驚。指使人聽了非吃驚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 朱熹《朱文公文集 答詹師書》:“浙中近年怪論百出,駭人聽聞,壞人心術。”
    371

    揮灑自如

    成語拼音:
    huī sǎ zì rú
    成語解釋:
    揮灑;揮筆灑墨。指寫詩、作文、寫字、繪畫;運用筆墨自如;不受拘束。也形容處理事務十分干練、嫻熟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曾樸《孽海花》:“家人送上一枝蘸滿墨水的筆,玨齋提筆,在紙上揮灑自如的寫了一百多字。”
    372

    見異思遷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iàn yì sī qiān
    成語解釋:
    異:另外的;別的;遷:改變;變動。看到不同的事物就改變主意。指意志不堅定;喜愛不專一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先秦 管仲《管子 小匡》:“少而習焉,其心安焉,不見異物而遷焉。”
    373

    膾炙人口

    成語拼音:
    kuài zhì rén kǒu
    成語解釋:
    膾:細切的肉;炙:烤熟的肉。肉菜味道鮮美;使人愛吃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五代 王定保《唐摭言 卷十 海敘不遇》:“李濤,長沙人也,篇詠甚著,如‘水聲長在耳,山色不離門’,……皆膾炙人口。”
    374

    龍飛鳳舞

    成語拼音:
    lóng fēi fèng wǔ
    成語解釋:
    像龍在飛騰;像鳳在歡舞。原形容山勢蜿蜒曲折;奔放雄偉。舊時迷信;認為是帝王氣象。現形容書法筆勢飄逸多姿。多指草書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 蘇軾《表忠觀碑》:“天目之山,苕水出焉,龍飛鳳舞,萃于臨安。”
    375

    目不暇接

    成語拼音:
    mù bù xiá jiē
    成語解釋:
    暇:閑暇;接:接收。可看的東西太多;眼睛都忙得看不過來了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鄭燮《濰縣署中與舍弟墨之二》:“見其揚翬振彩,倏來倏往,目不暇給。”
    376

    買櫝還珠

    成語拼音:
    mǎi dú huán zhū
    成語解釋:
    櫝:木匣;珠:珍珠。買下了盛珍珠的盒子;卻退還了匣子里的珍珠。比喻沒有眼光;取舍不當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戰國 韓 韓非《韓非子 外儲說左上》:“楚人有賣其珠于鄭者,為木蘭之柜,薰以桂椒,綴以珠玉,飾以玫瑰,輯以羽翠,鄭人買其櫝而還其珠。”
    377

    破鏡重圓

    成語拼音:
    pò jìng chóng yuá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夫妻失散后重新團聚或決裂后重新和好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 李致遠《碧牡丹》:“破鏡重圓,分釵合鈿,重尋繡戶珠箔。”
    378

    巧奪天工

    成語拼音:
    qiǎo duó tiān gō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天工:指自然形成的非精巧;超過了自然。形容制作技藝之超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晉 郭璞《葬書》:“微妙在智,觸類而長,玄通陰了,巧奪造化。”
    379

    恰如其分

    成語拼音:
    qià rú qí fè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恰:恰好;分:分寸。合適的界限。指辦事或說話正合分寸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李綠園《歧路燈》第108回:“賞分輕重,俱是閻仲端酌度,多寡恰如其分,無不欣喜。”
    380

    杞人憂天

    成語拼音:
    qǐ rén yōu tiā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杞:古時國名;憂天:擔心天塌陷。杞國人擔心天會塌下來;寢食不安。比喻不必要的或毫無根據的憂慮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戰國 鄭 列御寇《列子 天瑞》:“杞國有人,憂天地崩墜,身亡所寄,廢寢食者。”
    * 高考常考易錯成語
    chengrenyoux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