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考常考易錯成語 (442個)
-
401
欣喜若狂
- 成語拼音:
- xīn xǐ ruò kuáng
- 成語解釋:
- 形容高興到了極點。欣喜:歡喜;若:好像;狂:感情失去控制。
- 成語出處:
- 唐 杜甫《聞官軍收河南河北》:“卻看妻子愁何在,漫卷詩書喜欲狂。”
-
402
發人深思
- 成語拼音:
- fā rén shēn sī
- 成語解釋:
- 深:無限,沒有窮盡。啟發人深入地思考。形容語言或文章有深刻的含意,耐人尋味。
- 成語出處:
- 京夫《手杖》:“雖平平淡淡,卻頗發人深思,讓人牽腸動情。”
-
403
措手不及
- 成語拼音:
- cuò shǒu bù jí
- 成語解釋:
- 措手:著手處理;應付;不及:來不及。著手處理已來不及了。形容事情來得突然;來不及應付。
- 成語出處:
- 金 董解元《西廂記諸宮調》第二卷:“打脊的髡徒,怎恁么措手不及早攛過我?”
-
404
等閑視之
- 成語拼音:
- děng xián shì zhī
- 成語解釋:
- 等閑:無關緊要;之:它。把它看得無關緊要;不加重視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 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第95回:“此乃大任也,何為安閑乎?汝勿以等閑視之,失吾大事。”
-
405
矯揉造作
- 成語拼音:
- jiǎo róu zào zuò
- 成語解釋:
- 矯:使彎曲的變成直的;揉:使直的變成彎的。形容故意做作;表現得極不自然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 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51回:“黛玉攔道:‘這寶姐姐也忒膠柱鼓瑟,矯揉造作了。”
-
406
淋漓盡致
- 成語拼音:
- lín lí jìn zhì
- 成語解釋:
- 淋漓:盡情;暢快;盡致:達到極點。形容把事物的一切情態充分地刻畫、表現了出來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 李清《三垣筆記 崇禎補遺》:“敘次大內規制井井,而所紀客氏、魏忠賢驕橫狀,亦淋漓盡致,其為史家必采無疑。”
-
407
名列前茅
- 成語拼音:
- míng liè qián máo
- 成語解釋:
- 名:名次;前茅:春秋時楚國用茅草做報警用的旌旗;行軍時拿著走在隊伍的前面;作為報警的信號;故稱“前茅”。比喻名次掛在前面。多指考試或競賽等。
- 成語出處:
- 先秦 左丘明《左傳 宣公十二年》:“蔿敖為宰,擇楚國之令典,軍行,右轅,左追蓐,前茅慮無,中權,后勁。”
-
408
煞有介事
- 成語拼音:
- shà yǒu jiè shì
- 成語解釋:
- 真像有那么一回事似的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 陸九淵《語錄下》:“先生曰:‘某何嘗不教人讀書,不知此后煞有甚事。’”
-
409
一籌莫展
- 成語拼音:
- yī chóu mò zhǎn
- 成語解釋:
- 籌:計策;辦法;展:施展。一點計策也施展不出;一點辦法也想不出來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宋史 蔡幼學傳》:“多士盈庭而一籌不吐。”
-
410
言簡意賅
- 成語拼音:
- yán jiǎn yì gāi
- 成語解釋:
- 簡:簡潔;簡練;賅:完備。語言簡練;意思完備而透徹。也作“意簡言賅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 張端義《貴耳集》上卷:“言簡理盡,遂成王言。”
-
411
杳無音信
- 成語拼音:
- yǎo wú yīn xìn
- 成語解釋:
- 杳:不見蹤影;沒有跡象;音信:消息;回信。形容信息斷絕;了解不到對方的情況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 黃孝邁《詠水仙》詞:“警鴻去后,輕拋素襪,杳無音信。”
-
412
自得其樂
- 成語拼音:
- zì dé qí lè
- 成語解釋:
- 自己從中得到樂趣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 朱熹《朱子全書》:“如曾點浴沂風雪,自得其樂。”
-
413
洗耳恭聽
- 成語拼音:
- xǐ ěr gōng tīng
- 成語解釋:
- 洗耳:擦洗耳朵;比喻很重視聽對方說話;恭:恭敬地。洗干凈耳朵恭恭敬敬聽別人講話。請人講話時的客氣話。指專心地聽。
- 成語出處:
- 元 鄭廷玉《楚昭公》第四折:“請大王試說一遍,容小官洗耳恭聽。”
-
414
虛懷若谷
- 成語拼音:
- xū huái ruò gǔ
- 成語解釋:
- 謙虛的胸懷像深廣的山谷。形容非常謙虛。谷:山谷。
- 成語出處:
- 先秦 李耳《老子》:“敦兮其若樸,曠兮其若谷。”
-
415
愛屋及烏
- 成語拼音:
- ài wū jí wū
- 成語解釋:
- 烏;烏鴉。喜愛那所房屋;連房屋上的烏鴉也一并喜愛。比喻由于喜愛某人也連帶地喜愛與他有關系的人或物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尚書大傳 大戰》:“臣聞之也:愛人者,兼其屋上之烏。”《孔叢子 連叢子下》:“若夫顧其遺嗣,得與群臣同受厫福,此乃陛下愛屋及烏,惠下之道。”
-
416
瞠目結舌
- 成語拼音:
- chēng mù jié shé
- 成語解釋:
- 瞠:瞪著眼睛;結舌:翹起舌頭落不下。瞪眼翹舌說不出話來;形容受窘或驚呆而一時無法對付的樣子。也作“結舌瞠目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 和邦額《夜譚隨錄》:“因耳語其故,公子大駭,入艙隱叩細君,細君結舌瞠目。”
-
417
晨鐘暮鼓
- 成語拼音:
- chén zhōng mù gǔ
- 成語解釋:
- 暮:傍晚。佛教規矩,寺里晚上打鼓,晚上敲鐘。比喻可以使人警覺醒悟的話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 陸游《短歌行》:“百年鼎鼎世共悲,晨鐘暮鼓無休時。”
-
418
大智若愚
- 成語拼音:
- dà zhì ruò yú
- 成語解釋:
- 很有智慧的人表面上好像很愚蠢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 蘇軾《賀歐陽少師致仕啟》:“大勇若怯,大智如愚。”
-
419
蜂擁而至
- 成語拼音:
- fēng yōng ér zhì
- 成語解釋:
- 像一窩蜂似地一擁而來。形容很多人亂哄哄地朝一個地方聚攏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 李汝珍《鏡花緣》第二十六回:“徐承志等他去遠,剛要回船,前面塵頭滾滾,喊聲漸近,又來許多草寇。個個頭戴浩然巾,手機器械,蜂擁而至。”
-
420
精衛填海
- 成語拼音:
- jīng wèi tián hǎi
- 成語解釋:
- 精衛:古代神話中的小鳥名。古代神話;炎帝的女兒在東海淹死;化為精衛鳥;每天銜西山的木石來填東海。后用來比喻不畏困難;意志堅決。
- 成語出處:
- 晉 陶淵明《山海經》詩:“精衛銜微木,將以填滄海。”
* 高考常考易錯成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