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d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td>
<bdo id="4wawa"></bdo>
  • <li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li>
  • 馬的成語 (448個)

    141

    烏白

    成語拼音:
    wū bái mǎ jiǎo
    成語解釋:
    烏鴉變白,頭生角。比喻不能實現之事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南朝 宋 鮑照《代白紵舞歌辭》:“思君厚德委入山,潔誠洗志期暮年,烏白角寧足言。”
    142

    文君司

    成語拼音:
    wén jūn sī mǎ
    成語解釋:
    漢代辭賦家司相如,在宴席上以琴音挑動臨邛富商卓王孫寡居的女兒卓文君;文君夜奔相如,與之結為夫婦。卓王孫不認這門親事,司相如與卓文君開了個酒館,文君當爐賣酒,相如穿著犢鼻褲與奴仆一道洗器皿,卓王孫感到恥辱,才被迫認親。事見《史記·司相如列傳》。后人用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史記·司相如列傳》載:漢代辭賦家司相如,在宴席上以琴音挑動臨邛富商卓王孫寡居的女兒卓文君;文君夜奔相如,與之結為夫婦。卓王孫不認這門親事,司相如與卓文君開了個酒館,文君當爐賣酒,相如穿著犢鼻褲與奴仆一道洗器皿,卓王孫感到恥
    143

    奔騰

    成語拼音:
    wàn mǎ bēn té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像無數匹奔跑跳躍。形容群眾性的活動聲勢浩大或場面熱烈。奔騰:跳躍著奔跑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 劉一止《水村一首示友人》:“秋光有盡意無盡,萬奔騰山作陣。”
    144

    問羊知

    成語拼音:
    wèn yáng zhī mǎ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從旁推究,弄清楚事情真相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東漢 班固《漢書 趙廣漢傳》:“鉤距者,設欲知賈,則先問狗,已問羊,又問牛,然后及。”
    145

    懸兵束

    成語拼音:
    xuán bīng shù mǎ
    成語解釋:
    見“懸車束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北魏·酈道元《水經注·涪水》:“鄧艾自陰平、景谷步道,懸兵束,入蜀徑江油、廣漢者也。”
    146

    鮮車健

    成語拼音:
    xiān chē jiàn mǎ
    成語解釋:
    見“鮮車怒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·康駢《劇談錄·曲江》:“彩幄翠幬,匝于堤岸,鮮車健,比肩擊轂。”
    147

    懸車束

    成語拼音:
    xuán chē shù mǎ
    成語解釋:
    形容險阻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國語·齊語》:“懸車束,逾太行與辟耳之溪拘夏。”韋昭注:“太行、辟耳,山名也。拘夏,辟耳之溪也。三者皆山險溪谷,故懸鉤其車,偪束其以渡。”
    148

    看花

    成語拼音:
    xià mǎ kàn huā
    成語解釋:
    跨下來細細地觀賞花朵。多比喻做工作深入實際地調查研究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 孟郊《登科后》:“春風得意蹄疾,一日看盡長安花。”
    149

    休牛散

    成語拼音:
    xiū niú sàn mǎ
    成語解釋:
    見“休牛歸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·魏徵壽《隋書·薛道衡傳》:“于是八荒無外,九服大同,四海為家,萬里為宅。乃休牛散,偃武修文。”
    150

    鮮衣良

    成語拼音:
    xiān yī liáng mǎ
    成語解釋:
    見“鮮衣怒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·李昉《太平廣記》卷第三一○引唐·載孚《廣異記·汝陰人》:“汝陰男子姓許,少孤,為人白皙,有姿調,好鮮衣良,游騁無度。”
    151

    可待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ǐ mǎ kě dài
    成語解釋:
    倚在即將出發的戰前起草文件,可以等著完稿。比喻文章寫得快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 李白《與韓荊州韓宗書》:“縱之以清淡,請日試萬言,倚可待。”
    152

    輕肥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ì mǎ qīng féi
    成語解釋:
    穿著輕暖的皮袍,坐著由肥駕的車。形容生活的豪華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語出《論語 雍也》:“乘肥,衣輕裘。”唐 杜甫《秋興》詩之三:“同學少年多不賤,五陵衣自輕肥。”
    153

    燕昭好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àn zhāo hǎo mǎ
    成語解釋:
    燕昭王喜愛駿。后作求賢之典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舊唐書·薛登傳》:“燕昭好,則駿來庭;葉公好龍,則真龍入室。”
    154

    止戈散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ǐ gē sàn mǎ
    成語解釋:
    停用兵戈,放還戰,意謂結束戰爭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北齊書·神武帝紀下》:“止戈散,各事家業。”
    155

    指鹿作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ǐ lù zuò mǎ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有意顛倒黑白,混淆是非。同“指鹿為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三國志 魏志 鮑勛傳》:“大軍還洛陽,曜有罪,勛奏絀遣。而曜密表勛私解邕事。昭曰:‘勛指鹿作,收付廷尉。’”
    156

    風檣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èn mǎ fēng qiá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檣:船上用的桅桿。風中的檣帆,陣上的戰。比喻氣勢雄壯,行動迅速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·杜牧《李賀詩序》:“風檣陣,不足為其勇也。”
    157

    觀花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ǒu mǎ guān huā
    成語解釋:
    騎在跑著的上看花。比喻匆忙、粗略地觀察了解。走:跑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 孟郊《登科后》詩:“昔日齷齪不足夸,今朝放蕩思無涯。春風得意蹄疾,一日看盡長安花。”
    158

    蛛絲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ū sī mǎ j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蜘蛛絲;蹄痕。比喻隱約可尋的線索。蛛絲:蜘蛛絲;跡:蹄印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 楊筠松《龍經 武曲星》:“拋梭跡,蛛絲長,梭中自有絲不斷。”
    159

    鞍不離,甲不離身

    成語拼音:
    ān bù lí mǎ,jiǎ bù lí shēn
    成語解釋:
    甲:鎧甲,古人打仗時穿的護身衣。不卸鞍,人不解甲。處于高度警惕狀態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《敦煌變文集·卷一·漢將王陵變》:“鞍不離背,甲不離將身。”
    160

    勞倦

    成語拼音:
    ān mǎ láo juà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長途跋涉或戰斗中備嘗困乏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 施耐庵《水滸傳》第二回:“實不相瞞太公說:老母鞍勞倦,昨夜心痛病發。”
    * 馬的成語
    chengrenyoux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