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d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td>
<bdo id="4wawa"></bdo>
  • <li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li>
  • 馬的成語 (448個)

    181

    非驢非

    成語拼音:
    fēi lǘ fēi mǎ
    成語解釋:
    不是驢;也不是。形容走了樣;什么也不像;不倫不類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東漢 班固《漢書 西域傳下 渠犁》:“驢非驢,,若龜茲王,所謂騾也。”
    182

    不接

    成語拼音:
    fēng mǎ bù jiē
    成語解釋:
    猶言風牛不相及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宋書 隱逸傳 王弘之》:“凡祖離送別,必在有情,下官與殷風不接,無緣扈從。”
    183

    成語拼音:
    fēng mǎ niú
    成語解釋:
    風:放逸,走失。指齊楚兩地相離甚遠,牛不會走失至對方地界。后用以比喻事物之間毫不相干。同“風牛不相及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 段成式《酉陽雜俎 盜俠》:“唐責之:‘某與公風牛耳,不意盱眙相遇,實慕君子,何至騶卒不若也。’”
    184

    牛不相及

    成語拼音:
    fēng mǎ niú bù xiāng j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風:放逸;走失;及:到達;碰頭。指兩地相隔很遠;即使、牛走失;也不會跑到對方境內。另種說法:獸類雌雄相誘叫“風”;和牛不同類;不致相誘。比喻事物之間毫不相干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先秦 左丘明《左傳 僖公四年》:“君處北海,寡人處南海,唯是風牛不相及也。”
    185

    服牛乘

    成語拼音:
    fú niú chéng mǎ
    成語解釋:
    役使牛駕車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周易 系辭下》:“服牛乘,引重致遠,以利天下。”
    186

    放牛歸

    成語拼音:
    fàng niú guī mǎ
    成語解釋:
    把作戰用的牛牧放。比喻戰爭結束,不再用兵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尚書 武成》:“乃偃武修文,歸于華山之陽,放牛于桃林之野,示天下弗服。”
    187

    光車駿

    成語拼音:
    guāng chē jùn mǎ
    成語解釋:
    裝飾華麗的車
    成語出處:
    晉·陸機《百年歌》之二:“光車駿游都城,高談雅步何盈盈。”
    188

    膏車秣

    成語拼音:
    gāo chē mò mǎ
    成語解釋:
    為車上油,給喂料。指準備起程。語出唐韓愈《送李愿歸盤谷序》:“膏吾車兮秣吾,從子于盤兮,終吾生以徜徉。”
    成語出處:
    語出唐·韓愈《送李愿歸盤 谷序》:“膏吾車兮秣吾,從子于盤兮,終吾生以徜徉。”明·屠隆《彩毫記·欽取回朝》:“羨調和鼎鼐,便膏車秣好歸來。”
    189

    高頭大

    成語拼音:
    gāo tóu dà mǎ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體形高大的。也比喻人的體形高大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禇人獲《隋唐演義》第十一回:“這個人渾身都是新衣服,鋪蓋齊整,隨身有兵器,騎的是高頭大。”
    190

    寒蟬仗

    成語拼音:
    hán chán zhàng mǎ
    成語解釋:
    :皇宮儀仗中的立。象皇宮門外的立仗和寒天的知了一樣。比喻一句話也不敢說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新唐書·李林甫傳》:“君等獨不見立仗乎?終日無聲而飫三品芻豆,一鳴則黜之矣。”
    191

    之功

    成語拼音:
    hàn mǎ zhī gō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謂戰功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·王讜《唐語林·補遺一》:“遂良出自草茅,無汗之功,蒙先帝殊遇,以有今日。”
    192

    之勞

    成語拼音:
    hàn mǎ zhī láo
    成語解釋:
    ①指征戰的勞苦。亦指戰功。②指用運輸的勞累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韓非子·五蠹》:“棄私家之事而必汗之勞,家困而上弗論,則窮矣。”
    193

    猴年

    成語拼音:
    hóu nián mǎ yuè
    成語解釋:
    猴、:十二生肖之一。泛指無可指望的未來歲月。也作“驢年月”、“牛年月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古華《芙蓉鎮》第四章:“斗斗斗,一直斗到猴年月,天下一統,世界大同。”
    194

    鳩車竹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iū chē zhú mǎ
    成語解釋:
    鳩車、竹:兒童玩具。借指童年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曹寅《集余園看梅同人限字賦詩追憶昔游有感而作》:“鳩車竹曾經處,鮐背龐眉識此生。”
    195

    襟裾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īn jú mǎ niú
    成語解釋:
    牛穿上人的衣服。比喻沒有頭腦和無知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語出唐 韓愈《符讀書城南》詩:“人不通古今,牛而襟裾。”
    196

    襟牛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ū mǎ jīn niú
    成語解釋:
    牛穿上人的衣服。比喻沒有頭腦和無知。亦作“襟裾牛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韓愈《符讀書城南》詩:“人不通古今,牛而襟裾。”
    197

    君子一言,快一鞭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ūn zǐ yī yán,kuài mǎ yī biā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一言為定,決不翻誨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 釋道原《景德傳燈錄 袁州南源道明禪師》:“快一鞭,快人一言。有事何不出頭來,無事各自珍重。”
    198

    尻輪神

    成語拼音:
    kāo lún shén mǎ
    成語解釋:
    以尻為車而神游。指隨心所欲遨游自然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元 劉壎《隱居通議 駢儷三》:“尻輪神,偏從塵外遨游。”
    199

    而諫

    成語拼音:
    kòu mǎ ér jiàn
    成語解釋:
    勒住頭進行規勸。形容竭力進行勸諫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史記·伯夷列傳》:“西伯卒,武王載木主,號為文王,東伐紂。伯夷、叔齊叩而諫曰:‘父死不葬,爰及干戈,可謂孝乎?以臣弒君,可謂仁乎?’左右欲之。太公曰:‘此義人者。’扶而去之。”
    200

    加鞭

    成語拼音:
    kuài mǎ jiā biān
    成語解釋:
    對本來跑得很快的再打幾鞭。比喻快上加快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 徐姬《殺狗記 看書苦諫》:“何不快加鞭,逕趕至蒼山,救取伯伯。”
    * 馬的成語
    chengrenyoux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