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d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td>
<bdo id="4wawa"></bdo>
  • <li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li>
  • 風 (1028個)

    781

    臭肉來蠅

    成語拼音:
    chòu ròu lái yí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腐臭的肉招來蒼蠅。比喻自己的思想作有問題,就會招致壞人的引誘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·釋普濟《五燈會元》卷十一:“僧問慧然:‘如何是祖師西來意?’曰:‘臭肉來蠅。’”
    782

    出頭露面

    成語拼音:
    chū tóu lòu miàn
    成語解釋:
    在人多的場合公開出現;也指在眾人面前出頭表現自己;又常因出現于公共場合而出名。還指出面活動、做事、講話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 施耐庵《水滸傳》:“孫二娘從小出頭露面,況是過來人,慣家兒,也不害什么羞恥。”
    783

    崇雅黜浮

    成語拼音:
    chóng yǎ chù fú
    成語解釋:
    謂在文上崇尚雅正,擯棄浮華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新唐書·文藝傳序》:“玄宗好經術,群臣稍厭雕瑑,索理致,崇雅黜浮,氣益雄渾。”
    784

    沉郁頓挫

    成語拼音:
    chén yù dùn cuò
    成語解釋:
    郁:低沉郁積。指詩文的格深沉蘊籍,語勢有停頓轉折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·杜甫《進雕賦表》:“至于沉郁頓挫,隨時敏捷,而揚雄、枚皋之徒,庶可跂及也。”
    785

    道不拾遺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ào bù shí y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遺:丟失的東西。東西掉在路上沒有人撿走;據為己有。形容社會氣很好。也作“路不拾遺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韓非《韓非子 外儲說左上》:“子產退而為政,五年,國無盜賊,道不拾遺。”
    786

    獨斷獨行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ú duàn dú xí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行事專斷,不考慮別人的意見。形容作不民主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容閎《西學東漸記》第19章:“予已預備隨時辭職,以便足下獨斷獨行。”
    787

    吊兒郎當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iào er láng dā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形容儀容不整;作散漫;態度不嚴肅或不認真等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豐子愷《口中剿匪記》:“到后來它們作惡太多,個個變壞,歪斜偏側,吊兒郎當,根本沒有替我服務。”
    788

    吊爾郎當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iào er láng dā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形容作散漫,態度不嚴肅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789

    斗方名士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ǒu fāng míng sh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斗方:一二尺見方的詩幅或書畫頁;名士:知名而未出仕的人。好在斗方上寫詩或作畫以標榜的“名士”。舊指冒充雅的人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吳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》第九回:“那一班斗方名士,結識了兩個報館主筆,天天弄些詩去登報,要借此博個詩翁的名色。”
    790

    斷發文身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uàn fà wén shēn
    成語解釋:
    剪短頭發,身上刺著花紋。是古代某些民族的俗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左丘明《左傳 哀公七年》:“仲雍嗣之,斷發文身,祼以為飾。”
    791

    調和陰陽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iào hé yīn yá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謂使陰陽有序,調雨順。舊多指宰相處理政務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漢書·貢禹傳》:“調和陰陽,陶治萬物,化正天下,易于決流抑隊。”
    792

    斷金零粉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uàn jīn líng fě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斷折的花鈿和零散的鉛粉。借指因遭橫逆而結局不圓滿的流韻事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龔自珍《百字令》詞:“龍華劫換,問何人料理,斷金零粉。”
    793

    獨辟蹊徑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ú pì xī jì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辟:開辟;蹊徑:小路。獨自開創一條新路。比喻獨創新的方法或格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葉燮《原詩 外篇上》:“抹倒體裁、聲調、氣象、格力諸說,獨辟蹊徑,而栩栩然自是也。”
    794

    打人罵狗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ǎ rén mà gǒu
    成語解釋:
    對人濫打亂罵,擺盡威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69回:“秋桐見賈璉請醫調治,打人罵狗,為二姐十分盡心,他心中早浸了一缸醋在內了。”
    795

    島瘦郊寒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ǎo shòu jiāo hán
    成語解釋:
    唐朝賈島和孟郊的詩歌格,多以清切凄苦為主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 朱熹《次韻謝劉行惠筍》:“君詩高處古無師,島瘦郊寒詎足差。”
    796

    敦世厲俗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ūn shì lì sú
    成語解釋:
    使民俗敦厚,世振興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 蘇軾《御試制科策》:“欲興利除害,則無其人,欲敦世厲俗,則無其具。”
    797

    道學先生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ào xué xiān shē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思想、作特別迂腐的讀書人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 凌濛初《二刻拍案驚奇》卷十二:“仲友喜的是俊爽名流,惱的是道學先生。”
    798

    多言繁稱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uō yán fán chē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講話或寫文章,浮詞很多,不必要地大量引述。多指文浮華不實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韓非子 難言》:“多言繁稱,連類比物,則見以為虛而無用。”
    799

    耳報神

    成語拼音:
    ě bào shé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暗中通報信的人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七十一回:“這又是誰的耳報神這幺快。”
    800

    福地洞天

    成語拼音:
    fú dì dòng tiān
    成語解釋:
    原為道家語,指神道居住的名山勝地。后多比喻景優美的地方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元 高明《琵琶記 牛小姐規勸侍婢》:“這般福地洞天,可知有仙姝玉女。”
    * 風
    chengrenyoux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