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d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td>
<bdo id="4wawa"></bdo>
  • <li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li>
  • 風 (1028個)

    821

    化民易俗

    成語拼音:
    huà mín yì sú
    成語解釋:
    教化百姓,改變俗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西漢·戴圣《禮記·學記》:“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,近者說而遠者懷之。”
    822

    花枝招展

    成語拼音:
    huā zhī zhāo zhǎ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招展:迎擺動的樣子。像花枝迎擺動一樣。形容婦女打扮得十分漂亮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 馮夢龍《醒世恒言》:“蓬步輕移,如花枝招展一般。”
    823

    激薄停澆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ī bó tíng jiāo
    成語解釋:
    形容振作人心,挽回不良的社會氣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梁書 明山賓傳》:“此言足使還淳反樸,激薄停澆矣。”
    824

    澆淳散樸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iāo chún sàn pǔ
    成語解釋:
    使淳樸的社會氣變得浮薄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漢書 循吏傳 黃霸》:“澆淳散樸,并行偽貌。”
    825

    絕國殊俗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ué guó shū sú
    成語解釋:
    絕國:異國。殊俗:不同的俗。指身在異國不同俗的地方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文子·精誠》:“天下莫不仰上之德,象主之旨,絕國殊俗,莫不重譯而至,非家至而人見之也。”
    826

    郊寒島瘦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iāo hán dǎo shòu
    成語解釋:
    本指孟郊、賈島簡嗇孤峭的詩歌格。后用以形容詩文類似的意境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 蘇軾《祭柳子玉文》:“元輕白俗,郊寒島瘦。嘹然一吟,眾作卑陋。”
    827

    家雞野鶩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iā jī yě w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不同的書法格。也比喻人喜愛新奇,而厭棄平常的事物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晉·何法盛《晉中興書》卷七:“小兒輩厭家雞,愛野雉,皆學逸少書。”
    828

    家雞野雉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iā jī yé zh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雉:野雞。原意是晉庚翼把自己的書法喻為家雞,把王羲之的書法喻為野雞,以示賤近與貴遠。亦比喻格迥異的書法繪畫等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晉·何法盛《晉中興書》第七卷:“在荊州與都下書云:‘小兒輩賤厭家雞,愛野雉,皆進逸少書,須吾還,當比之。’”
    829

    艱苦樸素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iān kǔ pǔ s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吃苦耐勞、樸實節儉的作
    成語出處:
    毛澤東《在中國共產黨第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》:“要勤儉建國,反對鋪張浪費,提倡艱苦樸素、同甘共苦。”
    830

    矯世變俗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iǎo shì biàn sú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糾正和改變不良的世民俗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宋史 王安石傳》:“安石議論高奇,能以辨博濟其說,果于自用,慨然有矯世變俗之志。”
    831

    矯世勵俗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iǎo shì lì sú
    成語解釋:
    矯世:糾正世。勵:鼓勵。改變頹廢的世,鼓勵淳厚的民俗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·王禹偁《四皓廟碑》:“遠害全身,矯世勵俗。清泉洗耳,紫芝充腹。”
    832

    救時厲俗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iù shí lì sú
    成語解釋:
    匡救時弊,糾正氣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梁啟超《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》第三章:“先秦學者生當亂世,目擊民艱,其立論大率以救時厲俗為主。”
    833

    錦營花陣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ǐn yíng huā zhèn
    成語解釋:
    喻指月場所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元·無名氏《云窗夢》第四折:“錦營花陣,偎紅倚翠。”
    834

    近悅遠來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ìn yuè yuǎn lái
    成語解釋:
    近:指境內;遠:指境外。使鄰近的人高興;使遠方的人來歸附。后用以形容鄰近的人因得到好處而高興;遠方的人也都聞前來歸附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先秦 孔子《論語 子路》:“葉公問政,子曰:‘近者說(悅),遠者來。’”
    835

    積重不返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ī zhòng bù fǎn
    成語解釋:
    經過長時間形成的思想作或習慣,很難改變。同“積重難返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紀昀《閱微草堂筆記 灤陽消夏錄三》:“故余謂偏伐陽者,韓非刑名之學;偏補陽者,商鞅富強之術。初用皆有功,積重不返,其損傷根本則一也。”
    836

    積重不反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ī zhòng bù fǎn
    成語解釋:
    經過長時間形成的思想作或習慣,很難改變。同“積重難返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戴名世《〈三山存業〉序》:“當明之初,以科目網羅天下之士,已而諸科皆罷,獨以時文相尚,而進士一途遂成積重不反之勢。”
    837

    錦陣花營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ǐn zhèn huā yí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見“錦營花陣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元·吳昌齡《張天師》第一折:“莫非他錦陣花營不曾廝共,險教咱月無功。”
    838

    積重難返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ī zhòng nán fǎn
    成語解釋:
    積:長時間積累下來的;重:程度深;返:返回。指經過長時間形成的不良思想、作或習慣;不容易革除、改變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趙翼《廿二史札記》第20卷:“掌禁兵,筦樞要,遂致積重難返,以至此極也哉。”
    839

    極重難返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í zhòng nán fǎn
    成語解釋:
    猶積重難返。指長期形成的俗、習慣、弊端或某種局面難以改變。用于消極方面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顧炎武《日知錄·蘇松二府田賦之重》:“此固其極重難返之勢,始于景定,訖于洪武,而征科之額,十倍于紹煕以前者也。”
    840

    舉止嫻雅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ǔ zhǐ xián yǎ
    成語解釋:
    嫻:文雅。形容女子的姿態和度嫻靜文雅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褚人獲《隋唐演義》第一回:“更是性格敏慧,舉止嫻雅,淺笑微顰,豐華入目;承顏順意,婉孌快心。”
    * 風
    chengrenyoux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