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d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td>
<bdo id="4wawa"></bdo>
  • <li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li>
  • 緊縮式成語 (2306個)

    881

    靜言庸違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ìng yán yōng wéi
    成語解釋:
    語言善巧而行動乖違。猶言口是行非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尚書·堯典》:“靜言庸違,象恭滔天。”
    882

    積重不返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ī zhòng bù fǎn
    成語解釋:
    經過長時間形成的思想作風或習慣,很難改變。同“積重難返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紀昀《閱微草堂筆記 灤陽消夏錄三》:“故余謂偏伐陽者,韓非刑名之學;偏補陽者,商鞅富強之術。初用皆有功,積重不返,其損傷根本則一也。”
    883

    極重不反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í zhòng bù fǎn
    成語解釋:
    同“極重難返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陳確《答張考夫書》:“今《大學》之為圣經,已成極重不反之勢。”
    884

    積重不反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ī zhòng bù fǎn
    成語解釋:
    經過長時間形成的思想作風或習慣,很難改變。同“積重難返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戴名世《〈三山存業〉序》:“當明之初,以科目網羅天下之士,已而諸科皆罷,獨以時文相尚,而進士一途遂成積重不反之勢。”
    885

    簡在帝心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iǎn zài dì xī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能被皇帝所知者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論語 堯曰》:“帝臣不蔽,簡在帝心。”
    886

    九轉功成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iǔ zhuàn gōng ché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轉:循環變華。原為道家語,指煉得九轉金丹。后常比喻經過長期不懈的艱苦努力而終于獲得成功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抱樸子·金丹》:“其一轉至九轉,遲速各有日數多少,以此知之耳。其轉數少,其藥力不足,故服之用日多得仙遲也;其轉數多藥力成,故服之用日少而提仙速也。”
    887

    赍志沒地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ī zhì mò d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赍:懷抱著,帶著;沒:死。志愿沒有實現就死了
    成語出處:
    南朝·梁·江淹《恨賦》:“赍志沒地,長懷無已。”
    888

    積重難返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ī zhòng nán fǎn
    成語解釋:
    積:長時間積累下來的;重:程度深;返:返回。指經過長時間形成的不良思想、作風或習慣;不容易革除、改變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趙翼《廿二史札記》第20卷:“掌禁兵,筦樞要,遂致積重難返,以至此極也哉。”
    889

    積重難反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ī zhòng nán fǎn
    成語解釋:
    經過長時間形成的思想作風或習慣,很難改變。同“積重難返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 張居正《陳六事疏》:“近來風俗人情,積習生弊,有頹靡不振之漸,有積重難反之幾。若不稍加改易,恐無以新天下之耳目,一天下之心志。”
    890

    舉足輕重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ǔ zú qīng zhò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一挪動腳;就會影響兩邊的分量。原指一個實力強的人處于兩方之間;只要稍微偏向一方;就會打破均勢。比喻地位極其重要;足以左右全局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南朝 宋 范曄《后漢書 竇融傳》:“方蜀漢相攻,權在將軍,舉足左右,便有輕重。”
    891

    謹終如始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ǐn zhōng rú shǐ
    成語解釋:
    謂謹慎小心、始終一致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·樓鑰《簽書樞密院致仕贈資政殿學士正惠林公神道碑》:“心與天通,動有陰相,謹終如始,視險若夷。”
    892

    臼灶生蛙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iù zào shēng wā
    成語解釋:
    灶沒與水中,產生青蛙。形容水患之甚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戰國策·越策一》:“今城不沒者三板,臼灶生蛙,人馬相食。”
    893

    疾走先得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í zǒu xiān dé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行動迅速的人首先達到目的。同“疾足先得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漢 焦贛《易林 損之井》:“秦失其鹿,疾走先得。”
    894

    節中長節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ié zhōng zhǎng jié
    成語解釋:
    節:竹節。枝節中又長出枝杈。比喻在已有的情節中又生出新的情節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李漁《閑情偶寄·詞曲·格局》:“十出以后,皆是枝外生枝,節中長節,如遇行路之人,非止不問姓字,并形體面目皆可不必認矣。”
    895

    口不絕吟

    成語拼音:
    kǒu bù jué yín
    成語解釋:
    吟:吟詠,背誦。嘴里不停地吟誦。形容學習非常刻苦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舊唐書·韓愈傳》:“先生口不絕吟于六藝之文,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編。”
    896

    跬步千里

    成語拼音:
    kuǐ bù qiān lǐ
    成語解釋:
    走一千里路,是半步半步積累起來的。比喻學習應該有恒,不要半途而廢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荀子·勸學》:“不積跬步,無以致千里;不積小流,無以成江海。”
    897

    刻不容松

    成語拼音:
    kè bù róng sō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片刻也不能松懈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林則徐《體察洋面堵截情形析》:“猶恐內海匪船,潛赴外洋勾結,是杜絕售私之勁,實屬刻不容松。”
    898

    糠菜半年糧

    成語拼音:
    kāng cài bàn nián liá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一年之中有半年用糠和菜代替糧食。形容舊社會勞動人民的生活極其貧困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劉江《太行風云》:“總是個糠菜半年糧哇,今年可要早動手,多按上兩甕豆葉菜。”
    899

    潰敵如決河

    成語拼音:
    kuì dí rú jué hé
    成語解釋:
    潰:散,亂。潰敗的敵人像河水沖決堤壩一樣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·許敬宗《唐并州都督鄂國公尉遲恭碑》:“尊彼前茅,追奔若順海,乘茲破竹,潰敵如決河。”
    900

    夸誕生惑

    成語拼音:
    kuā dàn shēng huò
    成語解釋:
    夸誕:說話荒誕不經。說話荒誕不經,使人產生疑惑
    成語出處:
    戰國·趙·荀況《荀子·不茍》:“詐偽生塞,誠信生神,夸誕生惑。”
    * 緊縮式成語
    chengrenyoux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