緊縮式成語 (2306個)
-
661
急病讓夷
- 成語拼音:
- jí bìng ràng yí
- 成語解釋:
- 猶今言將困難留給自己,將方便讓給別人。
- 成語出處:
- 語出《國語 魯語上》:“賢者急病而讓夷。”
-
662
計不旋跬
- 成語拼音:
- jì bù xuán kuǐ
- 成語解釋:
- 謂計謀的實現十分神速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新唐書·孫伏伽傳》:“陛下舉晉陽,天下響應,計不旋跬,大業以成。”
-
663
饑不暇食
- 成語拼音:
- jī bù xiá shí
- 成語解釋:
- 肚子餓了也沒空吃飯。形容全神貫注地忙于事務。
- 成語出處:
- 晉·葛洪《神仙傳·陰長生》:“饑不暇食,思不敢歸,勞不敢息。”
-
664
交臂相失
- 成語拼音:
- jiāo bì xiāng shī
- 成語解釋:
- 猶言交臂失之。
- 成語出處:
- 唐·冉元一《薛剛墓志》:“齊體合歡,交臂相失。”
-
665
機不旋踵
- 成語拼音:
- jī bù xuán zhǒng
- 成語解釋:
- 形容時機短暫。旋踵,轉過腳后跟。
- 成語出處:
- 唐·皇甫枚《三水小牘·宋柔》:“機不旋踵,時不再來。必發今宵,無貽后悔。”
-
666
幾不欲生
- 成語拼音:
- jī bù yù shēng
- 成語解釋:
- 幾:幾乎;欲:想。幾乎都不想活了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 呂大鈞《吊說》:“其惻怛之心、痛疾之意不欲生。”
-
667
夾板醫駝子
- 成語拼音:
- jiá bǎn yī tuó zǐ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只顧這一方面,不顧那一方面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·翟灝《通俗編·藝術》:“譬如有人卒患脊僂,諸醫療治。醫以酥涂,上下著板,用力痛壓,不覺雙目一時并出。脊雖得直,命不得存。”
-
668
軍不厭詐
- 成語拼音:
- jūn bù yàn zhà
- 成語解釋:
- 厭:厭棄,排斥;詐:蒙騙。用兵作戰時當盡量使用欺詐等計謀來迷惑敵人
- 成語出處:
- 春秋·楚·孫武《孫子兵法·計篇》:“兵者,詐道也。”李筌注:“軍不厭詐。”
-
669
居必擇鄰
- 成語拼音:
- jū bì zé lín
- 成語解釋:
- 居:住;擇:選擇。住家必須選擇好鄰居
- 成語出處:
- 春秋·齊·晏嬰《晏子春秋·雜上》:“君子居必擇鄰,游必就士。”
-
670
精誠貫日
- 成語拼音:
- jīng chéng guàn rì
- 成語解釋:
- 精:精神,精力;精誠:至誠;貫:用繩子穿起來,引申為貫通。形容極端忠誠
- 成語出處:
- 元·白樸《沁園春·十二月十四日為平章呂公壽》:“把金湯固守,精誠貫日,衣冠不改,意氣橫秋。”
-
671
金釵十二
- 成語拼音:
- jīn chāi shí èr
- 成語解釋:
- 原形容婦女頭上首飾多。后指人姬妾多。
- 成語出處:
- 南朝梁·武帝《河中之水歌》:“頭上金釵十二行,足下絲履五文章。”
-
672
鷦巢蚊睫
- 成語拼音:
- jiāo cháo wén jié
- 成語解釋:
- 《晏子春秋·外篇下十四》:“公曰:‘天下有極細乎?’晏子對曰:‘有。東海有蟲,巢于睫,再乳再飛,而不為驚。臣嬰不知其名,而東海漁者命曰焦冥。’”后以“鷦巢蚊睫”極言細微。鷦,通“焦”。指焦螟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晏子春秋·外篇下十四》:“公曰:‘天下有極細乎?’晏子對曰:‘有。東海有蟲,巢于睫,再乳再飛,而不為驚。臣嬰不知其名,而東海漁者命曰焦冥。’”
-
673
計出無奈
- 成語拼音:
- jì chū wú nai
- 成語解釋:
- 同“計出無聊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·孟稱舜《花舫緣》第二出:“小人受公子厚恩,委是舍不得,只是計出無奈。”
-
674
計出萬死
- 成語拼音:
- jì chū wàn sǐ
- 成語解釋:
- 謂謀劃來自必死的決心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宋書·武帝紀》:“不然。彼兵速銳,計出萬死。”
-
675
將奪固與
- 成語拼音:
- jiāng duó gū yǔ
- 成語解釋:
- 要想得到,必先給予。固,同“姑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先秦 李耳《老子》:“將欲奪之,必固予之。”
-
676
金丹換骨
- 成語拼音:
- jīn dān huàn gǔ
- 成語解釋:
- 喻詩人創作進入了造詣極深的頓悟境界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·陸游《夜吟》詩:“六十余年妄學詩,工夫深處獨心知。夜來一笑寒燈下,始是金丹換骨時。”錢仲聯校注:“金丹換骨云者,蓋以喻學詩工夫由漸修而入頓悟之境界。”
-
677
金貂換酒
- 成語拼音:
- jīn diāo huàn jiǔ
- 成語解釋:
- 取下冠飾換美酒。形容不拘禮法,恣情縱酒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晉書 阮孚傳》:“遷黃門侍郎、散騎常侍。嘗以金貂換酒,復為所司彈劾,帝宥之。”
-
678
舉鼎絕臏
- 成語拼音:
- jǔ dǐng jué bìn
- 成語解釋:
- 絕:折斷;臏:脛骨。雙手舉鼎,折斷脛骨。比喻能力小,不能負擔重任。
- 成語出處:
-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秦本紀》:“武王有力,好戲。力士任鄙、烏獲、孟說皆至大官。王與孟說舉鼎,絕臏。”
-
679
舉鼎絕脰
- 成語拼音:
- jǔ dǐng jué dòu
- 成語解釋:
- 舉:抬起;絕:折斷;脰:頸項。雙手舉起鼎而折斷頸項。比喻力小不能勝任
- 成語出處:
- 梁啟超《中國國債史》:“今日我輩對于此國債問題當何如?將一惟政府所指派而唯唯負擔,莫敢辭乎?舉鼎絕脰之患,恐遂不免也。”
-
680
金貂取酒
- 成語拼音:
- jīn diāo qǔ jiǔ
- 成語解釋:
- 見“金貂換酒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·毛滂《感皇恩·鎮江待閘》詞:“銀字吹笙,金貂取酒。”
* 緊縮式成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