緊縮式成語 (2306個)
-
701
兼功自厲
- 成語拼音:
- jiān gōng zì lì
- 成語解釋:
- 兼:加倍;功:功夫;厲:同“勵”,勸勉。指做事加倍努力,并自我勸勉
- 成語出處:
- 南朝·宋·范曄《后漢書·王丹傳》:“每歲農時,輒載酒肴于田間,候勤者而勞之,其墮懶者恥不致丹,皆兼功自厲。”
-
702
家和萬事興
- 成語拼音:
- jiā hé wàn shì xīng
- 成語解釋:
- 家庭和睦才能做任何事情都能興旺
- 成語出處:
- 清·吳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》第87回:“大凡一家人過日子,總得要和和氣氣,從來說‘家和萬事興’,何況媳婦又沒犯甚么事!”
-
703
九合一匡
- 成語拼音:
- jiǔ hé yī kuāng
- 成語解釋:
- 合:聚集。匡:救助,幫助,拯救。“九合諸侯,一匡天下”的省略語。原指春秋時代齊桓公多次會合各國諸侯,稱霸華夏,使混亂不安的政局得以安定。后用以形容有卓越非凡的治國才能。
- 成語出處:
- 戰國·趙·荀況《荀子·王霸》:“九合諸侯,一匡天下,為五恒伯長。”
-
704
敬酒不吃吃罰酒
- 成語拼音:
- jìng jiǔ bù chī chī fá jiǔ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對某些必須做的事不肯主動去做,結果卻被迫去做
- 成語出處:
- 高陽《胡雪巖全傳·平步青云》中冊:“黃撫臺這個人,向來敬酒不吃吃罰酒,說不定這一來反倒對老裘另眼相看。”
-
705
攫金不見人
- 成語拼音:
- jué jīn bù jiàn rén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為了滿足個人的欲望而不顧一切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列子 說符》:“取金之時不見人,徒見金。”
-
706
精金百煉
- 成語拼音:
- jīng jīn bǎi liàn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德才修養鍛煉十分到家。
- 成語出處:
- 南·宋劉義慶《世說新語·文學》:“精金成煉,在割能斷。功則治人,職思靖亂。”
-
707
積簡充棟
- 成語拼音:
- jī jiǎn chōng dòng
- 成語解釋:
- 書簡堆積,充塞屋子。形容文章極多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 方苞《萬年寶歷頌》:“竊惟我皇上盛德崇功,嘉言善政,雖積簡充棟,未能殫盡。”
-
708
角巾東路
- 成語拼音:
- jiǎo jīn dōng lù
- 成語解釋:
- 《晉書·羊祜傳》:“嘗與從弟琇書曰:‘既定邊事,當角巾東路,歸故里,為容棺之墟。’”意謂辭官退隱,登東歸之路。后用以為歸隱的典故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晉書·羊祜傳》:“嘗與從弟琇書曰:‘既定邊事,當角巾東路,歸故里,為容棺之墟。’”
-
709
井臼躬操
- 成語拼音:
- jǐng jiù gōng cāo
- 成語解釋:
- 井:汲水;臼:舂米;躬:親自;操:從事。指親自操持家務
- 成語出處:
- 西漢·劉向《列女傳·周南妻傳》:“家貧親老,不擇官而仕,親操井臼。”
-
710
節儉躬行
- 成語拼音:
- jié jiǎn gōng xíng
- 成語解釋:
- 節儉:節省,節約;躬:親自。生活儉樸,以身作則
- 成語出處:
- 清·顧炎武《驪山行》詩:“賢婦助內詠《雞鳴》,節儉躬行邁往古。”
-
711
將機就計
- 成語拼音:
- jiāng jī jiù jì
- 成語解釋:
- 利用機會施行計謀。
- 成語出處:
- 元·朱凱《黃鶴樓》第三折:“我如今將機就計,著這漁翁推切鲙,走向前去,一劍刺了劉備。”
-
712
掘井及泉
- 成語拼音:
- jué jǐng jǐ quán
- 成語解釋:
- 掘:挖;及:到。挖井就要挖到泉眼之處。比喻做事善始善終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孟子·盡心上》:“有為者辟若掘井,掘井九軔而及泉,猶為棄井也。”
-
713
節儉力行
- 成語拼音:
- jié jiǎn lì xíng
- 成語解釋:
- 節儉:節省,節約;力行:努力去做。生活儉樸,以身作則
- 成語出處:
- 西漢·司馬遷《史記·管晏列傳》:“以節儉力行重于齊,既相齊,食不重肉,妾不衣帛。”
-
714
井臼親操
- 成語拼音:
- jǐng jiù qīn cāo
- 成語解釋:
- 井:汲水;臼:舂米。指親自操作家務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后漢書·馮衍傳下》:“兒女常自操井臼。”《后漢書·滇良傳》:“(傅育)食祿數十年,秩奉盡贍給知友,妻子不免操井臼。”
-
715
積甲山齊
- 成語拼音:
- jī jiǎ shān qí
- 成語解釋:
- 兵甲堆疊如山。極言其多。
- 成語出處:
- 南朝 宋 范曄《后漢書 劉盆子傳》:“樊崇乃將盆子及丞相徐宣以下三十余人肉袒降,上所得傳國璽綬、更始七尺寶劍及玉璧各一,積兵甲宜陽城西,與熊耳山齊。”
-
716
蒹葭伊人
- 成語拼音:
- jiān jiā yī rén
- 成語解釋:
- 蒹葭:初生的蘆葦。伊人:那個人。指一心尋求思戀而不曾會面的人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詩經·秦風·蒹葭》:“蒹葭蒼蒼,白露為霜,所謂伊人,在水一方。”
-
717
蒹葭玉樹
- 成語拼音:
- jiān jiā yù shù
- 成語解釋:
- 蒹葭:價值低微的水草,比喻微賤。表示地位低的人依附地位高的人
- 成語出處:
- 南朝·宋·劉義慶《世說新語·容止》:“魏明帝使后弟毛曾與夏侯玄并坐,時人謂‘蒹葭倚玉樹’。”
-
718
積金至斗
- 成語拼音:
- jī jīn zhì dǒu
- 成語解釋:
- 積:聚;斗:北斗星。金子堆積得有北斗星那么高。形容積累的財物極多
- 成語出處:
- 唐·杜牧《昔事文皇帝三十二韻》:“億萬持衡價,錙銖挾契論。堆時過北斗,積處滿西園。”
-
719
嫁雞逐雞
- 成語拼音:
- jià jī zhú jī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女子出嫁后只能順從丈夫
- 成語出處:
- 宋 歐陽修《代鳩婦言》:“人言嫁雞逐雞飛,安知嫁鳩被鳩逐。”
-
720
交口同聲
- 成語拼音:
- jiāo kǒu tóng shēng
- 成語解釋:
- 猶言眾口一詞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·馮夢龍《醒世恒言》第24卷:“以故人人到母后跟前,交口同聲,譽稱晉王仁孝聰明,不似太子寡恩傲禮。”
* 緊縮式成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