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d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td>
<bdo id="4wawa"></bdo>
  • <li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li>
  • 大的成語 (961個)

    441

    回天之力

    成語拼音:
    huí tiān zhī l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回天:能夠扭轉難以挽回的局勢。原指論證有力;能挽回局勢;現比喻力量巨;能挽回很難挽回的局勢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新唐書 張玄素傳》:“張公論事,有回天之力,可謂仁人之言哉。”
    442

    狠心辣手

    成語拼音:
    hěn xīn là shǒu
    成語解釋:
    殘忍的心腸,毒辣的手段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馮夢龍《醒世恒言》第三十三卷:“那小娘子聽了,欲待不信,又見十五貫錢堆在面前;欲待信來,他平白與我沒半句言語,娘子又過得好,怎么便下得這等狠心辣手。”
    443

    黑言誑語

    成語拼音:
    hēi yán kuáng yǔ
    成語解釋:
    猶言胡言亂語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李塨《原道》:“異端乃曰道生天地,曰有物混成,先天地生。是道為天地前一物矣。天地尚未有,是物安在哉?且獨成而非共由者矣,何以謂之道哉?誰生之哉?道家黑言誑語,率類此。”
    444

    毀鐘為鐸

    成語拼音:
    huǐ zhōng wéi duó
    成語解釋:
    將鐘改鑄為鈴。毀物為小物,比喻隨心所欲的愚蠢行為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淮南子·說林訓》:“心所說,毀舟為杕;心所欲,毀鐘為鐸。”
    445

    毀舟為杕

    成語拼音:
    huǐ zhōu wéi duò
    成語解釋:
    杕,通“舵”。將船改成舵。毀物為小物,比喻隨心所欲的不當行為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淮南子 說林訓》:“心所說,毀舟為杕;心所欲,毀鐘為鐸。”
    446

    悔之晚矣

    成語拼音:
    huǐ zhī wǎn yǐ
    成語解釋:
    矣:了。后悔也已經晚了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宣和遺事》:“萬一有奸邪叵測之情,陛下悔之晚矣!”
    447

    驕兵必敗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iāo bīng bì bài
    成語解釋:
    驕兵:恃強輕敵的軍隊。恃強輕敵的軍隊必定失敗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東漢 班固《漢書 魏相傳》:“恃國家之,矜民人之眾,欲見威于敵者,謂之驕兵,兵驕者滅。”
    448

    驚才絕艷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īng cái jué yàn
    成語解釋:
    見“驚才絕艷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王晫《今世說·企羨》:“彭羨門驚才絕艷,詞家推為獨步。”清·梁章鉅《浪跡叢談·劉英初編修》:“英初本驚才絕艷,而近作不如前,同人比之江郎才盡。”
    449

    臼杵之交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iù chǔ zhī jiāo
    成語解釋:
    臼:石制的舂米器具。杵:舂米的木棒。臼與杵不相離。比喻非常要好的朋友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東觀漢記·吳祐傳》:“公沙穆秋游太學,無資糧,乃變服客傭,為祐憑舂。祐與語,驚。遂共定交于杵臼之間。”
    450

    舉鼎拔山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ǔ dǐng bá shān
    成語解釋:
    能將鼎舉起,能將高山拔動。比喻力氣壯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張四維《雙烈記·虜驕》:“王基霸業今朝定,舉鼎拔山蓋世強。”
    451

    江翻海擾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iāng fān hǎi rǎo
    成語解釋:
    猶江翻海沸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無名氏《陸沉病》楔子:“遍地腥膻,直弄得江翻海擾,鼠偷狗盜,劫何日了?”
    452

    酒逢知己千杯少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iǔ féng zhī jǐ qiān bēi shǎo
    成語解釋:
    形容性情相投的人聚在一起總不厭倦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吳璿《飛龍全傳》第三回:“二人也把別后之事,談了一番。三人俱備悅。正是: 酒逢知己千杯少,話不投機半句多。”
    453

    金剛怒目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īn gāng nù m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金剛:舊時寺院山門內的四天王塑像;俗稱四金剛。形容面目威猛可怕。原作“金剛努目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 龐元英《談藪 薛道衡》:“金剛努目,所以降伏四魔;菩薩低眉,所以慈悲六道。”
    454

    驚惶失色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īng huáng shī sè
    成語解釋:
    驚慌之極而面目變色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元 孔齊《至正直記 羅太無高節》:“司徒稱名呼,以手觸扃。從官偕至者,動以百騎,驚惶失色”
    455

    酒后無德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iǔ hòu wú dé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醉酒之后胡言亂語或行為出路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我當著你奶奶、姑娘們替你賠個不是,擔待我~罷!
    456

    晉惠聞蛙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ìn huì wén wā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愚昧寡聞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語出《晉書 惠帝記》:晉惠帝昏庸愚昧,嘗在華林園聽到蛙聲,謂左右,曰:“此鳴者為官乎?私乎?”及天下荒亂,百姓餓死,曰:“何不食肉糜?”
    457

    叫苦不迭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iào kǔ bù dié
    成語解釋:
    不迭:不停止。形容連聲叫苦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宣和遺事 亨集》:“徽宗叫苦不迭,向外榻上忽然驚覺來,嚇得渾身冷汗。”
    458

    雞口牛后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ī kǒu niú hòu
    成語解釋:
    寧愿做小而潔的雞嘴,而不愿做而臭的牛肛門。比喻寧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,不愿在局面的地方聽人支配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戰國策·韓策》:“臣聞鄙語曰:‘寧為雞口,無為牛后。’”
    459

    雞犬不驚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ī quǎn bù jī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連雞狗都沒受到驚擾。形容行軍紀律嚴明;也指相安無事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 彭龜年《壽張京甲十首(其八)》:“翁見一笑歡足,雞犬不驚仁意多。”
    460

    雞犬桑麻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ī quǎn sāng má
    成語解釋:
    形容鄉村的安靜生活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李寶嘉《文明小史》第53回:“又走了一里多路,是一個鄉鎮了,田里種著菜,籬笆里栽著花,有‘雞犬桑麻’光景。”
    * 大的成語
    chengrenyoux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