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d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td>
<bdo id="4wawa"></bdo>
  • <li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li>
  • 四字成語 (38036個)

    361

    跛鱉千里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ǒ biē qiān lǐ
    成語解釋:
    跛腳的鱉只要半步也不停留,也能走千里。比喻只要堅持不懈,即使條件很差,也能成功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先秦 荀況《荀子 修身》:“故跬步不休,跛鱉千里。”
    362

    背本趨末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èi běn qū mò
    成語解釋:
    古代常以農業為本,手工、商賈為末。指背離主要部分,追求細微末節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東漢 班固《漢書 食貨志上》:“時民近戰國,皆背本趨末。”
    363

    抱表寢繩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ào biǎo qǐn shé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坐臥不離準則。意謂堅持德操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文子 下德》:“法陰陽者,承天地之和,德與天地參光,明與日月并照,精神與鬼神齊靈,戴圓履方,抱表寢繩,內能理身,外得人心,發施號令,天下從風。”
    364

    不避強御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ù bì qiáng y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避:回避;強御:有權勢的人。剛正無私,不怕有勢力的人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·權德輿《唐西川節度副大使韋公先廟碑銘序》:“操持貴幸,不避強御,繕理宮室,得其時制。”
    365

    白璧青蠅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ái bì qīng yí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白璧:潔白的玉,比喻清白的人。青蠅:比喻佞人。比喻善惡忠佞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 陳子昴《宴胡楚真禁所》詩:“青蠅一相點,白璧遂成冤。”
    366

    閉壁清野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ì bì qīng yiě
    成語解釋:
    猶言堅壁清野。是作戰時采取的一種策略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南齊書 曹虎傳》;“部勒小戍,閉壁清野。”
    367

    把臂入林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ǎ bì rù lí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把:指挽著;林:山林。互挽手臂,表示親熱。舊指相偕歸隱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南朝 宋 劉義慶《世說新語 賞譽》:“謝公道:‘豫章若遇七賢,必自把臂入林。’”
    368

    彪炳日月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iāo bǐng rì yuè
    成語解釋:
    彪炳:照耀。形容偉大的業績照耀千秋萬代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李綠園《歧路燈》第87回:“那史冊彪炳日月的事業,全是這兩眶子不叫人知的暗淚做出來。”
    369

    半壁山河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àn bì shān hé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國土的一部或大部分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李光《集詩述感》:“半壁山河話戰爭,布衣空負魯連名。”
    370

    不避水火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ù bì shuǐ huǒ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不畏兇險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水滸傳》第五八回:“賢弟心中有何危厄不決之難,但請盡說不妨,便當不避水火,力為解救,與汝相助。”
    371

    不辨菽麥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ù biàn shū mài
    成語解釋:
    辨:分清;菽:豆類。分不清豆子和麥子。形容愚昧無知;或指缺乏實際生產知識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先秦 左丘明《左傳 成公十八年》:“周子有兄而無慧,不能辨菽麥。”杜預注:“菽,大豆也。豆麥殊形易別,故以為癡者之候。”
    372

    不辯菽麥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ù biàn shū mài
    成語解釋:
    分不清哪是豆子,哪是麥子。形容愚笨無知。后形容缺乏實際生產知識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晉 葛洪《抱樸子 窮達》:“庸俗之夫,暗于別物,不分朱紫,不辯菽麥。”
    373

    步步深入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ù bù shēn r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一步一步地進入事物的內部
    成語出處:
    374

    不辨菽粟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ù biàn shū s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分不清哪是豆子,哪是小米。形容愚笨無知。后形容缺乏實際生產知識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龔自珍《農宗》:“婢妾之養不備,則不世;祠祭弗如式,不世;不辨菽粟,亦不世。”
    375

    布帛菽粟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ù bó shū s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帛:絲織品;菽:豆類;粟:小米,泛指糧食。指生活必需品。比喻極平常而又不可缺少的東西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宋史 程頤傳》:“其言之旨,若布帛菽粟然,知德者尤尊崇之。”
    376

    白璧三獻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ái bì sān xià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楚人和氏得玉璞,兩獻楚王,兩遭刖足。第三次王使治璞,得白玉,琢以為璧,世稱“和氏璧”。比喻不識良材或懷才不遇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見《韓非子 和氏》。
    377

    百不失一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ǎi bù shī yī
    成語解釋:
    失:過失,錯誤。萬無一失。形容做事有充分把握,絕不會失誤
    成語出處:
    東漢 王充《論衡 須頌》:“從門應庭,聽堂室之言,什而失九;如升堂窺室,百不失一。”
    378

    拔本塞源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á běn sè yuá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本:根本,根源。拔起樹根,塞住水源。比喻防患除害要從根本上打主意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晉書 慕容垂載記》:“將軍欲裂冠毀冕,拔本塞源者,自可任將軍兵勢,何復多云。”
    379

    拔本塞原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á běn sè yuá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本:樹根;原:根源。比喻背棄根本,或鏟除事物發生的根源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先秦 左丘明《左傳 昭公九年》:“我在伯父,猶衣服之有冠冕,木水之有本原,民人之有謀主也。伯父若裂冠毀冕,拔本塞原,專棄謀主,雖戎狄其何有余一人?”
    380

    蚌病生珠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àng bìng shēng zhū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因不得志而寫出好文章來。同“蚌病成珠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高燮《題蔡哲夫所繪沈孝則〈冰雪廬圖〉即步哲夫韻》:“嗟哉蚌病乃生珠,詩漸可讀消雄圖。”
    * 四字成語
    chengrenyoux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