品質 (1133個)
-
721
水米無交
- 成語拼音:
- shuǐ mǐ wú jiāo
- 成語解釋:
- 指沒有吃過別人一點東西。比喻為官清廉,不妄取民物。也比喻雙方毫無往來。
- 成語出處:
- 元 孫仲章《勘頭巾》第二折:“這河南府有個能吏張鼎,刀筆上雖則是個狠僂儸,卻與百姓水米無交。”
-
722
三平二滿
- 成語拼音:
- sān píng èr mǎn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生活過得去,很滿足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 黃庭堅《四休居士詩序》:“粗茶淡飯飽即休,被破遮寒暖即休;三平二滿過即休,不貪不妒老即休。”
-
723
神氣活現
- 成語拼音:
- shén qì huó xiàn
- 成語解釋:
- 形容自以為了不起而表現出來的得意而又傲慢的樣子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茅盾選集 委屈》:“要不是他們神氣活現說‘查得到’,那她干脆就去縫制新的了。”
-
724
盛氣凌人
- 成語拼音:
- shèng qì líng rén
- 成語解釋:
- 凌:欺壓。以驕橫的氣勢壓人。形容傲慢自大;氣勢逼人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 曾國藩《求闕齋語》:“今日我以盛氣凌人,預想他日人亦盛氣凌我。”
-
725
施仁布德
- 成語拼音:
- shī rén bù dé
- 成語解釋:
- 指實行仁義,布施恩德,多行善事。亦作“施恩布德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元·無名氏《看錢奴》楔子:“則俺這家豪富祖先積,他為甚施仁布德,也則要搏一個孝子和賢妻。”
-
726
殺人不見血
- 成語拼音:
- shā rén bù jiàn xuè
- 成語解釋:
- 殺了人不露一點痕跡。形容害人的手段非常陰險毒辣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 馮夢龍《醒世恒言》:“那李林甫混名叫做李貓兒,平昔不知壞了多少大臣,乃是殺人不見血的劊子手。”
-
727
殺人不眨眼
- 成語拼音:
- shā rén bù zhǎ yǎn
- 成語解釋:
- 本來是禪宗用語。殺人連眼睛都不眨一下。形容嗜殺成性;極端的暴虐兇殘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 釋普濟《五燈會元》第11卷:“汝不聞殺人不眨眼將軍乎?”
-
728
殺人放火
- 成語拼音:
- shā rén fàng huǒ
- 成語解釋:
- 指無法無天的強暴行為。
- 成語出處:
- 元 無名氏《黃花峪》第二折:“聽的道殺人放火偏精細,顯出我些英雄神威。”清 錢彩《說岳全傳》第五十五回:“他本是殺人放火為生的主兒,被楊元帥收伏在麾下。”
-
729
殺人滅口
- 成語拼音:
- shā rén miè kǒu
- 成語解釋:
- 殺害證人以毀滅口供
- 成語出處:
- 《新唐書·王義方傳》:“殺人滅口,此生殺之柄,不自主出。”
-
730
殺人如草
- 成語拼音:
- shā rén rú cǎo
- 成語解釋:
- 形容殺人多,極輕視人命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·冒襄《影梅庵憶語》:“群橫日劫,殺人如草。”
-
731
殺人越貨
- 成語拼音:
- shā rén yuè huò
- 成語解釋:
- 殺害人命;搶奪財物。指匪盜行徑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尚書 康誥》:“殺越人于貨,暋不畏死,罔弗憝。”
-
732
思如涌泉
- 成語拼音:
- sī rú yǒng quán
- 成語解釋:
- 才思猶如噴出的泉水。形容人的才思敏捷,才力充沛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舊唐書 蘇颋傳》:“舍人思如涌泉,嶠所不及也。”
-
733
誓死不二
- 成語拼音:
- shì sǐ bù èr
- 成語解釋:
- 誓死:立下志愿,至死不變。至死也不變心。形容意志堅定專一。
- 成語出處:
- 魯迅《華蓋集 夏三蟲》:“被吃者也無須在被吃之前,先承認自己之理應被吃,心悅誠服,誓死不二。”
-
734
誓死不屈
- 成語拼音:
- shì sǐ bù qū
- 成語解釋:
- 立誓寧死也不屈服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·朱熹《跋王樞密答司馬忠潔公帖》:“司馬忠潔公仗節虜廷,誓死不屈。”
-
735
生死不渝
- 成語拼音:
- shēng sǐ bù yú
- 成語解釋:
- 渝:改變。無論活著還是死去都不會改變。形容對理想、信念、友誼、盟約等忠貞不移。
- 成語出處:
- 嚴復《論中國之阻力與離心力》:“然其先必有數十人或數百人,同一心志,生死不渝。”
-
736
殺身成仁
- 成語拼音:
- shā shēn chéng rén
- 成語解釋:
- 身:自己;殺身:舍生;成:成全;成就;仁:仁德;儒家道德的最高準則。原指犧牲生命;成全仁德。后指為了正義事業而犧牲。
- 成語出處:
- 先秦 孔子《論語 衛靈公》:“志士仁人,無求生以害仁,有殺身以成仁。”
-
737
實事求是
- 成語拼音:
- shí shì qiú shì
- 成語解釋:
- 實事:客觀事物;求:研究。是:事物內部的規律性。指客觀存在的一切事物。
- 成語出處:
- 東漢 班固《漢書 河間獻王劉德傳》:“河間獻王德以孝景前二年立,修學好古,實事求是。”
-
738
舍生取義
- 成語拼音:
- shě shēng qǔ yì
- 成語解釋:
- 為了正義而犧牲生命。舍生:舍棄生命。
- 成語出處:
- 先秦 孟軻《孟子 告子上》:“生,亦我所欲也,義,亦我所欲也。二者不可得兼,舍生而取義者也。”
-
739
視死如歸
- 成語拼音:
- shì sǐ rú guī
- 成語解釋:
- 把死看得好像回家一樣平常。形容為了正義事業;不怕犧牲生命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韓非子 外儲說左下》:“三軍既成陣,使士視死如歸,臣不如公子成父。”《呂氏春秋 勿躬》:“三軍之士,視死如歸。”
-
740
視死若歸
- 成語拼音:
- shì sǐ ruò guī
- 成語解釋:
- 把死看得象回家一樣平常。形容不怕犧牲生命。同“視死如歸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西漢·劉安《淮南子·兵略訓》:“故戰日有期,視死若歸。”
* 品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