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d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td>
<bdo id="4wawa"></bdo>
  • <li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li>
  • 動賓式 (2585個)

    541

    不越雷池一步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ù yuè léi chí yī b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雷池:湖名,在安徽省望江縣南。不敢越過界限,形容拘謹
    成語出處:
    曹靖華《憶當年,穿著細事且莫等閑看!》:“有一種慣例,從來送客,只到自己房門為止,不越雷池一步。”
    542

    不越雷池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ù yuè léi shi
    成語解釋:
    見“不敢越雷池一步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晉·庾亮《報溫嶠書》:“吾憂西陲,過于歷陽,足下無過雷池一步也。”
    543

    不厭其煩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ù yàn qí fán
    成語解釋:
    厭:嫌;煩:麻煩。不嫌麻煩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 袁燮《挈齋集》:“贄之先君,不憚其煩,而帝每不能聽。”
    544

    不厭其繁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ù yàn qí fán
    成語解釋:
    厭:嫌。不嫌繁雜;不嫌麻煩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 呂坤《呻吟語》:[天]極精細,色色象象,條分縷析而不厭其繁。”
    545

    別有企圖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ié yǒu qǐ tú
    成語解釋:
    另外有別的打算或謀劃
    成語出處:
    李英儒《野火春風斗古城》第13章:“他攔住她,心里已經別有企圖。”
    546

    不厭其詳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ù yàn qí xiá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厭:嫌;詳:詳細。不嫌過于詳細。指越詳細越好。也作“不厭求詳。”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 朱熹《答劉公度》:“講學不厭其詳,凡天下事物之理,方冊圣賢之言,皆須子細反復究竟。”
    547

    不厭求詳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ù yàn qiú xiá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厭:嫌;詳:詳細。不嫌過于詳細。指越詳細越好
    成語出處:
    茅盾《蝕·追求》:“徐子材不厭求詳地詢問史循自殺的感覺,幾次把龍飛的已經到了嘴唇邊的話打了回去。”
    548

    別有人間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ié yǒu rén jiān
    成語解釋:
    猶別有天地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卓發之《裓園嫘史》詩序:“清涼山之畔,竹徑數轉,別有人間。”
    549

    不因人熱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ù yīn rén rè
    成語解釋:
    因:依靠。漢時梁鴻不趁他人熱灶燒火煮飯。比喻為人孤僻高傲。也比喻不依賴別人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漢 劉珍《東觀漢記 梁鴻傳》:“(鴻)常獨坐止,不與人同食。比舍先炊已,呼鴻及熱釜炊。鴻曰:‘童子鴻,不因人熱者也。’滅灶更燃火。”
    550

    別有天地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ié yǒu tiān d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天地:風格或境界。另外有一種境界。形容風景或藝術創作等引人入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 李白詩《答山中人》詩:“問余何意棲碧山,笑而不答心自閑,桃花流水窅然去,別有天地非人間。”
    551

    不以為恥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ù yǐ wéi chǐ
    成語解釋:
    不認為是可恥。指不知羞恥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鄧析子 轉辭》:“今掛劓不以為恥,斯隊之所以亂多治少也。”
    552

    不以為奇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ù yǐ wéi q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并不覺得奇怪。表示這是見慣了的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李寶嘉《官場現形記》第23回:“而且老太太時常提問案件,大家亦都見慣,不以為奇。”
    553

    不以為然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ù yǐ wéi rán
    成語解釋:
    然:對;不錯。不認為是對的。表示不同意。有輕視的意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 蘇軾《再乞罷詳定役法狀》:“右臣先曾奏論前衙一役,只當招募,不當定差,執政不以為然。”
    554

    不以為意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ù yǐ wéi y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不把它放在心上。表示對人、對事抱輕視態度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北魏 楊衒之《洛陽伽藍記 秦太上君寺》:“臨淄官徒有在京邑,聞懷磚慕勢,咸共恥之,唯崔孝忠一人不以為意。”
    555

    別有心腸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ié yǒu xīn chá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別:另外。指另有打算和企圖
    成語出處:
    魯迅《朝花夕拾 》:“可是一班別有心腸的人們,便竭力來阻遏它,要使孩子的世界中,沒有一絲樂趣。”
    556

    別有心肝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ié yǒu xīn gā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另有打算
    成語出處:
    茅盾《子夜》:“盡管你那么說,我總以為做標金做公債的人們別有心肝。”
    557

    不遺余力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ù yí yú l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遺:保留;余力:剩余的力量。用出全部力量一點也不保留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西漢 劉向《戰國策 趙策三》:“秦不遺馀力矣,必且破趙軍。”
    558

    別有用心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ié yǒu yòng xīn
    成語解釋:
    用心:存心;打算。心中另有打算。現多指心里打著壞主意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 朱熹《與劉子澄書》:“方別尋得一頭緒,似差簡約端的,始終文字言語之處,真別有用心處。”
    559

    不易一字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ù yì yī z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不更一個字。形容文章寫得又快又好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新唐書 王勃傳》:“及寤援筆成篇,不易一字。”
    560

    必也正名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ì yě zhèng mí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必須按照正統倫理觀念和禮儀關系來端正綱紀名分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論語 子路》:“子路曰:‘衛君待子而為政,子將奚先?’子曰:‘必也正名乎!’”
    * 動賓式
    chengrenyoux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