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d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td>
<bdo id="4wawa"></bdo>
  • <li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li>
  • 偏正式 (7973個)

    861

    百無一用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ǎi wú yī yò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百樣之中無一有用的。形容毫無用處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黃景仁《雜感》:“十有九人堪白眼,百無一用是書生。”
    862

    不舞之鶴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ù wǔ zhī hè
    成語解釋:
    舞:舞蹈。不舞蹈的鶴。比喻名不副實的人。也用來譏諷人無能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南朝 宋 劉義慶《世說新語 排調》:“昔羊叔子有鶴善舞,嘗向客稱之,客試使驅來,氃氋不肯舞。”
    863

    白屋之士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ái wū zhī sh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貧寒的士人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漢 王充《論衡 語增》:“周公執贄下白屋之士。”
    864

    霸王之資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à wáng zhī zī
    成語解釋:
    資:憑借。爭霸稱王的資本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新編五代史平話·周史上》:“無事則民勤于耕稼,以廣軍儲;有事則民習于弓矢,以蒞武事。此真霸王之資也。閉關自守,又何憂乎?”
    865

    筆削褒貶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ǐ xuē bāo biǎn
    成語解釋:
    筆:記載。削:刪改。古時在竹簡或木簡上寫字,寫錯要修改時就用刀削。原指孔子作《春秋》,用文字來評文論物的好壞。也指用文字褒揚、貶斥人或事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皮錫瑞《經學歷史·經學開辟時代》:“《春秋》自孔子加筆削褒貶,為后世立法,而后《春秋》不僅為記事之書。”
    866

    冰雪聰明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īng xuě cōng mí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人聰明非凡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 杜甫《送樊二十三侍御赴漢中判官》詩:“坐知七曜歷,手畫三軍勢。冰雪凈聰明,雷霆走精銳。”
    867

    筆下超生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ǐ xià chāo shē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超生:佛家語,指人死后靈魂投生為人。為了免使他人受難,書寫時,在用意和措詞方面都給予寬容或開脫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 凌濛初《二刻拍案驚奇》第11卷:“實是不忍他含冤負屈,故此來到臺前控訴,乞老爺筆下超生。”
    868

    彪形大漢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iāo xíng dà hàn
    成語解釋:
    彪:小虎;比喻軀干魁梧。身材高大魁梧的男子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吳趼人《痛史》第九回:“二人都是彪形大漢,濃眉廣顙,燕頜虎腮。”
    869

    不宣而戰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ù xuān ér zhà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不宣布開戰,就突然發起進攻
    成語出處:
    朱自清《不知道》:“美國過去曾兩次不宣而戰,第一次系北非巴巴拉之海盜,曾于1883年企圖封鎖地中海上美國之航行。”
    870

    抱薪救焚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ào xīn jiù fé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用錯誤的方法去消除災禍,結果使災禍反而擴大。同“抱薪救火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三國志 魏志 陶謙傳》“太祖以糧少引軍還”裴松之注引三國吳韋昭《吳書》:“此何異乎抱薪救焚、扇火止沸哉!”
    871

    稟性難移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ǐng xìng nán y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本性難以改變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元 尚仲賢《洞庭湖柳毅傳書》楔子:“想他第無恩義,本性難移。著我向野田衰草殘紅里,離鳳閣近漁磯。
    872

    筆下生花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ǐ xià shēng huā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文人才思俊逸,寫作的詩文極佳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花城》1980年第7期:“你們這些筆下生花的文人墨客,調查只不過是為現成觀點抓例子罷了。”
    873

    不相上下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ù xiāng shàng xià
    成語解釋:
    上下:比喻高低、好壞等。分不出高低。形容程度相等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 陸龜蒙《蠹化》:“翳葉仰嚙,如饑蠶之速,不相上下。”
    874

    不相違背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ù xiāng wéi bèi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不會互相不符
    成語出處:
    毛澤東《關于蔣介石聲明的聲明》:“結束其傳統的對外妥協,對內用兵、對民壓迫的錯誤政策,將國民黨引導到和人民愿望不相違背的地位。”
    875

    不相為謀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ù xiāng wéi móu
    成語解釋:
    謀:商討。相互之間沒法商量。指彼此觀點不同;不宜共同謀劃事情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春秋 孔子《論語 衛靈公》:“子曰:‘道不同,不相為謀。’”
    876

    不祥之兆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ù xiáng zhī zhào
    成語解釋:
    祥:吉利;兆:預兆;苗頭。不吉利的預兆。古代人迷信;燒龜甲根據其裂痕的形狀和數量占卜吉兇。也作“不祥之征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后唐 王仁裕《開元天寶遺事 風流陣》:“時議以為不祥之兆,后果有祿山兵亂。”
    877

    包胥之哭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āo xū zhī kū
    成語解釋:
    包胥:春秋時楚國大臣申包胥。比喻到別國哀求援兵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春秋·魯·左丘明《左傳·定公四年》:“立依于庭墻而哭,日夜不絕聲,勺飲不入口。”
    878

    不肖子孫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ù xiào zǐ sūn
    成語解釋:
    不肖:不像。不像祖宗、父輩的賢良子孫。指品行不好;不能繼承先輩事業和遺志的沒有出息的子孫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 邵雍《盛衰吟》:“克肖子孫,振起家門;不肖子孫,破敗家門。”
    879

    飽學之士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ǎo xué zhī sh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飽學:學識淵博。指學識淵博的人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 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第56回:“公等皆飽學之士,登此高臺,可不進佳章以紀一時之勝事乎?”
    880

    不孝之子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ù xiào zhī zǐ
    成語解釋:
    不孝順的子孫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施耐庵《水滸傳》第22回:“不孝之子宋江,自小忤逆,不肯本分生理,要去做吏,百般說他不從。”
    * 偏正式
    chengrenyoux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