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d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td>
<bdo id="4wawa"></bdo>
  • <li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li>
  • 偏正式 (7973個)

    541

    筆底春風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ǐ dǐ chūn fē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形容繪畫、詩文生動,如春風來到筆下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元 黃溍《瑤池春宴圖》詩:“西飛青雀幾時還,貝闕琳宮縹緲間,筆底春風殊未老,蟠桃積核已如山。”
    542

    筆底超生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ǐ dǐ chāo shē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猶言筆下超生。超生:佛家語。為了免使他人受難,書寫時,在用意和措詞方面都給予寬容或開脫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蘇雪林《閑話戰爭 齒患》:“嚴冷無情的法官定了你的死罪之后,就從不會有筆底超生的事。”
    543

    背道而馳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èi dào ér ch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背:背向;道:道路;方向;馳:奔跑。朝著相反的方向奔跑。比喻彼此方向不同;目的完全相反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 柳宗元《〈楊評事文集〉后序》:“其余各探一隅,相與背馳于道者,其去彌遠。”
    544

    倍道而進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èi dào ér jìn
    成語解釋:
    倍:加倍;道:行程。形容加快速度前進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 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第11回:“曹兵聞失兗州,必然倍道而進,待其過半,一擊可擒也。”
    545

    倍道而行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èi dào ér xí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加快速度,一天走兩天的行程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失街亭》:“司馬懿背道而行,八日已到新城,孟達措手不及。”
    546

    不得而知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ù dé ér zhī
    成語解釋:
    得:能夠。無從知道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 韓愈《爭臣論》:“故雖諫且議,使人不得而知焉。”
    547

    并蒂芙蓉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ìng dì fú ró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蒂:花或瓜果跟枝莖相連的部分;芙蓉:荷花別名。兩朵荷花并生一蒂。比喻夫妻相親相愛。也比喻兩者可以相媲美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 杜甫《進艇》詩:“俱飛蛺蝶元相逐,并蒂芙蓉本自雙。”
    548

    百代過客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ǎi dài guò kè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時間永遠流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 李白《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》:“夫天地者,萬物之逆旅也;光明者,百代之過客也。”
    549

    倍道兼進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èi dào jiān jìn
    成語解釋:
    倍:加倍;道:行程。形容加快速度行進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錢采《說岳全傳》第22回:“迎二帝于沙漠,救生民于涂炭,爾其倍道兼進,以慰朕懷。”
    550

    倍道兼行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èi dào jiān xí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道:行程,路程;兼:加倍,加速。指加倍速度行進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孫臏兵法 善者》:“善者能使敵卷甲趨遠,倍道兼行,倦病而不得息。”
    551

    遍地開花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iàn dì kāi huā
    成語解釋:
    遍:普及;到處。比喻普遍推廣;全面地展開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魏煥宗《山區巧打麻雀戰》:“史家寨的民兵,掌握了敵人夜間出動的規律,打了他個伏擊;軍城游擊小組配合部隊……總之,這兩三天是遍地開花。”
    552

    并蒂蓮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ìng dì lián
    成語解釋:
    蒂:花或瓜果跟莖連接的部分。并排地長在同一莖上的兩朵蓮花。比喻恩愛的夫妻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元·無名氏《連環計》第二折:“池畔分開并蒂蓮,可堪間阻又經年。”
    553

    布袋里老鴉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ù dài lǐ lǎo yā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雖然活著,但象死了一樣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瞿灝《通俗編·禽魚》:“欽山邃曰:‘布袋里老鴉,雖活如死。”
    554

    筆底龍蛇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ǐ dǐ lóng shé
    成語解釋:
    猶言筆走龍蛇。形容書法生動而有氣勢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 蘭陵笑笑生《金瓶梅詞話》第三十一回:“聞公博學廣記,筆底龍蛇,真才子也。”
    555

    不倒翁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ù dǎo wē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本是一種玩具。比喻善于應付環境而能長期保持自己權位的人
    成語出處:
    錢鐘書《圍城》:“可是失望、遭欺騙的情欲,被損傷的驕傲,都不肯平伏,像不倒翁,捺下去又豎起來,反而搖擺得利害。”
    556

    百代文宗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ǎi dài wén zō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宗:被人所效法的人物。在久遠的年代里堪為文人楷模的人物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晉書 陸機陸云傳論》:“遠超枚(枚乘)馬(司馬相如),高躡王(王粲)劉(劉楨),百代文宗,一人而已。”
    557

    不得已而為之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ù dé yǐ ér wéi zhī
    成語解釋:
    沒有辦法,只能這樣做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·辛棄疾《九議》:“歲幣郊祀之費,是不得已而為之者。”
    558

    筆底煙花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ǐ dǐ yān huā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文章寫得生動、出色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錢泳《履園叢話·畫學·畫中人》:“筆底煙花傳海國,袖中詩句落吳船。”
    559

    半吊子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àn diào zǐ
    成語解釋:
    膚淺的人。形容不通情理,說話隨便,舉止不沉穩的人
    成語出處:
    丁玲《我所認識的瞿秋白同志》:“他卻說自己是‘半吊子文人’,也是一種夸大,是不真實的。”
    560

    八斗之才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ā dǒu zhī cái
    成語解釋:
    八斗:指量多;才:才華。舊時比喻人才學豐富;詩文多而華美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 李商隱《可嘆》詩:“宓妃愁坐芝田館,用盡陳王八斗才。”
    * 偏正式
    chengrenyoux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