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d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td>
<bdo id="4wawa"></bdo>
  • <li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li>
  • 為人 (787個)

    701

    行之有效

    成語拼音:
    xíng zhī yǒu xiào
    成語解釋:
    實行起來有成效。指某種方法或措施已經實行過;證明很有效用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西晉 張華《博物志 方士》:“皇甫隆遇青牛道士,姓封名君達,其論養性法則可施用,大略云……武帝行之有效。”
    702

    尋枝摘葉

    成語拼音:
    xún zhī zhāi yè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追求事物次要的、非根本的東西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 嚴羽《滄浪詩話 詩評》:“建安之作,全在氣象,不可尋枝摘葉。”
    703

    牙白口清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á bái kǒu qī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說話清楚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文康《兒女英雄傳》第九回:“怎當得十三妹定要問他個牙白口清,急得無法。”
    704

    以暴易暴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ǐ bào yì bào
    成語解釋:
    以:用;易:改變,更換;暴:殘暴。用殘暴勢力代替殘暴勢力。指統治者換了,暴虐的統治沒有改變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伯夷列傳》:“以暴易暴兮,不知其非矣!”
    705

    亦步亦趨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ì bù yì qū
    成語解釋:
    亦:也;步:行走;趨:快走。原指學生緊緊追隨老師;后來形容處處模仿或一味地追隨他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先秦 莊周《莊子 田子方》:“夫子步亦步,夫子趨亦趨,夫子馳亦馳,夫子奔逸絕塵,而回瞠若乎后矣。”
    706

    一成不變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ī chéng bù bià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成:制定;形成。一經形成;永不改變。指守舊不變或固守陳法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西漢 戴圣《禮記 王制》:“刑者,侀也。侀者,成也,一成而不可變,故君子盡心焉。”
    707

    一錘定音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ī chuí dìng yī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做事干脆,說了算數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劉紹棠《小荷才露尖尖角》:“他不聲不響,卻是一家之主;女兒中意,老伴點頭,也還得聽他一錘定音。”
    708

    一差二錯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ī chà èr cuò
    成語解釋:
    可能發生的意外或差錯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117回:“孩子也大了,倘或你父親有個一差二錯,又耽擱住了,或者有個門當戶對的來說親。”
    709

    以此類推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ǐ cǐ lèi tuī
    成語解釋:
    根據這一事物的道理,去推出與此類似的其它事物的道理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·周煇《清波雜志》卷六:“宣和間,宗室圍爐次,索炭,既至,訶斥左右云:‘炭色紅,今黑,非是。’蓋嘗供熟火也。以此類推之,豈識世事艱難!”
    710

    陰差陽錯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īn chā yáng cuò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由于偶然的因素而造成了差錯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曾樸《孽海花》第34回:“真是談督的官運亨通,陰差陽錯里倒被他糊里糊涂的撲滅了。”
    711

    一定不移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ī dìng bù y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見“一定不易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李漁《閑情偶寄·詞曲·音律》:“至于填詞一道,則句之長短,字之多寡,聲之平、上、去、入,韻之清濁陰陽,皆有一定不移之格。”
    712

    掩耳偷鈴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ǎn ěr tōu lí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同“掩耳盜鐘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元·無名氏《舉案齊眉》第四折:“難道他掩耳偷鈴,則待要見世生苗。”
    713

    用非所學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òng fēi suǒ xué
    成語解釋:
    使用中需要的本領,與學習中得到的東西不一致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明史·葉伯巨傳》:“比到京師,而除官多以貌選,所學或非其所用,所用或非其所學。”
    714

    移風易俗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í fēng yì sú
    成語解釋:
    移、易:改變;俗:長期積累、沿襲下來的民俗習慣等的總和。指改變舊的風俗習慣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西漢 戴圣《禮記 樂記》:“故樂行而倫清,耳目聰明,血氣和平,移風易俗,天下皆寧。”
    715

    一概而論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ī gài ér lù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概:古代量糧食時刮平斗槲的木棍;一概:一律。用同一個標準來評論、看待或處理。多形容不分性質、不加區別地處理事情或解決問題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戰國 楚 屈原《楚辭 九章 懷沙》:“同糅玉石兮,一概而相量。”
    716

    欲蓋彌彰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ù gài mí zhā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蓋:遮掩;彌:更加;彰:明顯。要掩蓋壞事的真相;結果反而暴露得更加明顯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先秦 左丘明《左傳 昭公七年》:“或求名而不得,或欲蓋而名章,懲不義也。”
    717

    一舉兩得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ī jǔ liǎng dé
    成語解釋:
    舉:做事。做一件事同時得到兩種好處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晉書 束皙傳》:“賜其十年之復,以慰重遷之情。一舉兩得,外實內寬。”
    718

    以貍餌鼠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ǐ lǐ ěr shǔ
    成語解釋:
    貍:貓。捉老鼠用貓作誘餌。比喻事必無成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先秦 商鞅《商君書 農戰》:“我不以貨事上而求遷者,則如以貍餌鼠爾,必不冀矣。”
    719

    以卵擊石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ǐ luǎn jī sh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拿蛋去碰石頭。比喻不估計自己的力量,自取滅亡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 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第43回:“強欲與爭,正如以卵擊石,安得不敗乎!”
    720

    以卵投石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ǐ luǎn tóu sh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卵:蛋;拿著雞蛋去碰石頭。比喻不自量力。自取滅亡。也作“以卵擊石。”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先秦 墨翟《墨子 貴義》:“以其言非吾言者,是猶以卵投石也,盡天下之卵,其石猶是也,不可毀也。”
    * 為人
    chengrenyoux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