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人 (787個)
-
641
隨遇而安
- 成語拼音:
- suí yù ér ān
- 成語解釋:
- 隨:順從;遇:遭遇;安:安然自得。順從環境的變化而安然自得;指能適應各種環境并感到滿足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 文康《兒女英雄傳》:“計算起來,也是吾生有限,浩劫無涯,倒莫如隨遇而安。”
-
642
使羊將狼
- 成語拼音:
- shǐ yáng jiàng láng
- 成語解釋:
- 將:統率,指揮。派羊去指揮狼。比喻不足以統率指揮。也比喻使仁厚的人去駕馭強橫而有野心的人,這要壞事。
- 成語出處:
-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留侯世家》:“且太子所與俱諸將,皆嘗與上定天下梟將也。今使太子將之,此無異使羊將狼也。”
-
643
率由舊章
- 成語拼音:
- shuài yóu jiù zhāng
- 成語解釋:
- 率由:遵循;沿襲。原意是典章制度取法前代。后為泛指完全按老規矩辦事;不更新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詩經 大雅 假樂》:“不愆不忘,率由舊章。”
-
644
守正不橈
- 成語拼音:
- shǒu zhèng bù ráo
- 成語解釋:
- 見“守正不撓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東漢·班固《漢書·劉向傳》:“君子獨處守正,不橈眾枉。”
-
645
束之高閣
- 成語拼音:
- shù zhī gāo gé
- 成語解釋:
- 捆起來以后放在高高的架子上。比喻放著不用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晉書 庾翼傳》:“此輩宜束之高閣,俟天下太平,然后議其任耳。”
-
646
十捉九著
- 成語拼音:
- shí zhuō jiǔ zhe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很有把握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·施耐庵《水滸傳》第24回:“老身這條計,是個上著……端的強如孫武子教女兵,十捉九著。”
-
647
水中撈月
- 成語拼音:
- shuǐ zhōng lāo yuè
- 成語解釋:
- 到水中去撈月亮。比喻去做根本做不到的事;只能白費力氣。
- 成語出處:
- 元 楊景賢《劉行道》三:“恰便似沙里淘金,石中取火,水中撈月。”
-
648
死中求生
- 成語拼音:
- sǐ zhōng qiú shēng
- 成語解釋:
- 在極危險的境地中努力掙扎以求生路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后漢書·公孫述傳》:“述謂延岑曰:‘事當奈何?’岑曰:‘男兒當死中求生,可坐窮乎?’”
-
649
統籌兼顧
- 成語拼音:
- tǒng chóu jiān gù
- 成語解釋:
- 統籌:通盤籌劃;兼:本義為一手執兩禾,引伸為同時進行幾樁事情或占有幾樣東西;顧:照顧。統一籌劃,全面照顧。
- 成語出處:
- 歐陽予倩《忠王李秀成》第一幕:“不是這樣統籌兼顧,天京一定難保。”
-
650
恬淡寡欲
- 成語拼音:
- tian dan gua yu
- 成語解釋:
- 清靜淡泊,很少欲望。指不追名遂利。
- 成語出處:
- 三國·魏·曹丕《與吳質書》:“而偉長獨懷文抱質,恬然寡欲,有箕山之志,可謂彬彬君子者矣。”
-
651
貪多嚼不爛
- 成語拼音:
- tān duō jiáo bù làn
- 成語解釋:
- 貪圖多吃,消化不了。比喻工作或學習,圖多而做不好或吸收不了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·凌濛初《二刻拍案驚奇》第五卷:“而今孩子何在?正是貪多嚼不爛了。”
-
652
聽而不聞
- 成語拼音:
- tīng ér bú wén
- 成語解釋:
- 聞:聽。聽了跟沒聽到一樣。形容不關心,不在意。
- 成語出處:
- 西漢 戴圣《禮記 大學》:“心不在焉,視而不見,聽而不聞,食而不知其味。”
-
653
提綱挈領
- 成語拼音:
- tí gāng qiè lǐng
- 成語解釋:
- 抓住綱繩;提起衣領。比喻抓住要領;簡明扼要。綱:魚網的總繩;挈:提起。
- 成語出處:
- 先秦 韓非《韓非子 外儲說右下》:“善張網者引其綱,不一一攝萬目而后得。”
-
654
投膏止火
- 成語拼音:
- tóu gāo zhǐ huǒ
- 成語解釋:
- 用油去澆滅火,火反而燒得更旺。比喻舉措失當,適得其反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新五代史·唐書·安重海》:“四方騷然,師旅并興,如投膏止火,適足速之。”
-
655
韜晦待時
- 成語拼音:
- tāo huì dài shí
- 成語解釋:
- 謂掩藏鋒芒,隱匿蹤跡,等待時機。
- 成語出處:
- 茅盾《蝕·動搖》:“辛亥那年國光就加入革命,后來時事日非,只好韜晦待時。”
-
656
特立獨行
- 成語拼音:
- tè lì dú xíng
- 成語解釋:
- 特:獨特;立:立身。形容人的志行高潔,不同流俗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禮記·儒行》:“其特立獨行,有如此者。”
-
657
徒勞無功
- 成語拼音:
- tú láo wú gōng
- 成語解釋:
- 徒:徒然;白白地;功:成就。白白付出勞動而沒有功效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 朱熹《詩集傳》:“厭小而務大,忽近而圖遠,將徒勞而無功也。”
-
658
徒勞無益
- 成語拼音:
- tú láo wú yì
- 成語解釋:
- 白費勁,沒有一點用處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 袁燮《伐武岡林守進治要札子》:“夫溺于卑者,固不足論;而過于高者,徒勞無益。”
-
659
通權達變
- 成語拼音:
- tōng quán dá biàn
- 成語解釋:
- 通:懂得;權:權宜;達:通曉;懂得。通曉權宜;適應變化。指辦事不死守常規;能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變通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 文康《兒女英雄傳》:“只好通權達變,放在手下備用吧。”
-
660
聽其自然
- 成語拼音:
- tīng qí zì rán
- 成語解釋:
- 聽任它自然發展;不去過問。形容放任自流。也指尊重客觀規律。聽:聽憑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 吳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48回:“王玉輝也不懊悔,聽其自然,每日在牛公庵看書。”
* 為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