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人處事的成語 (721個)
-
601
騎驢覓驢
- 成語拼音:
- qí lǘ mì lǘ
- 成語解釋:
- 騎著驢去找別的驢。原比喻一面占著一個位置,一面去另找更稱心的工作。現多比喻東西就在自己這里,還到處去找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 釋道原《景德傳燈錄 志公和尚大乘贊》:“不解即心即佛,真似騎驢覓驢。”
-
602
敲門磚
- 成語拼音:
- qiāo mén zhuān
- 成語解釋:
- 敲門的磚石,門敲開后就被拋棄。比喻騙取名利的初步的工具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 西湖居士《春游》:“這是敲門磚,敲開便丟下他。我們既作了官,做詩何用。”
-
603
棄若敝屣
- 成語拼音:
- qì ruò bì xǐ
- 成語解釋:
- 亦作“棄之敝屣”。像扔掉破鞋一樣把它拋棄,比喻毫不可惜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孟子·盡心上》:“舜視棄天下,猶棄敝蹝(屣)也。”
-
604
欺軟怕硬
- 成語拼音:
- qī ruǎn pà yìng
- 成語解釋:
- 欺:欺凌;怕:害怕。欺負軟弱的人;畏懼兇狠的人。
- 成語出處:
- 元 關漢卿《竇娥冤》三:“天地也,做得個怕硬欺軟,卻原來也這般順水推船。”
-
605
清心寡欲
- 成語拼音:
- qīng xīn guǎ yù
- 成語解釋:
- 清:清凈;寡:少:欲:欲望,需求。保持心地清凈,減少欲念。
- 成語出處:
- 元 鄭廷玉《忍字記》第三折:“我奉師父法旨,著你清心寡欲,受戒持齋,不許凡心動。”
-
606
如法炮制
- 成語拼音:
- rú fǎ páo zhì
- 成語解釋:
- 本指依照一定的方法制作中藥。現指比喻照著現成的樣子做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 釋曉瑩《羅湖野錄》第四卷:“若克依此書,明藥之體性,又須解如法炮制。”
-
607
忍氣吞聲
- 成語拼音:
- rěn qì tūn shēng
- 成語解釋:
- 忍:忍耐。吞聲:有話不敢說。形容受了氣而強自忍下;不能說出來。
- 成語出處:
- 元 關漢卿《魯齋郎》:“你不如休和他爭,忍氣吞聲罷!”
-
608
任其自流
- 成語拼音:
- rèn qí zì liú
- 成語解釋:
- 指不加約束、引導,聽任自由發展。
- 成語出處:
- 西漢 劉安《淮南子 修務訓》:“故五谷得遂長。聽其自流,待其自生,則鯀禹之功不立,而后稷之智不用。”
-
609
忍辱負重
- 成語拼音:
- rěn rǔ fù zhòng
- 成語解釋:
- 忍受恥辱;承當重任。指為了重任而忍受一切屈辱。
- 成語出處:
- 晉 陳壽《三國志 吳志 陸遜傳》:“國家所以屈諸君使相承望者,以仆有尺寸可稱,能忍辱負重故也。”
-
610
忍辱偷生
- 成語拼音:
- rěn rǔ tōu shēng
- 成語解釋:
- 偷:茍且。忍受屈辱,茍且活命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·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第八回:“止因未與將軍一訣,故且忍辱偷生。”
-
611
軟硬兼施
- 成語拼音:
- ruǎn yìng jiān shī
- 成語解釋:
- 同時涉及或具有幾個方面。軟的和硬的手段都用上了。兼施:同時施展。
- 成語出處:
- 張揚《第二次握手》:“這位神甫滿臉堆笑,幫著蘇鳳麒一唱一和,軟硬兼施地勸告蘇冠蘭結婚。”
-
612
視而不見
- 成語拼音:
- shì ér bù jiàn
- 成語解釋:
- 指不注意;不重視;睜著眼卻沒看見。也指不理睬;看見了當沒看見。
- 成語出處:
- 先秦 莊周《莊子 知北游》:“終日視之而不見,聽之而不聞,搏之而不得也。”
-
613
視而不見,聽而不聞
- 成語拼音:
- shì ér bù jiàn,tīng ér bù wén
- 成語解釋:
- 看見了同沒有看見一樣,聽見了同沒有聽見一樣。形容不重視,不注意。
- 成語出處:
- 戰國·宋·莊周《莊子·知北游》:“終日視之而不見,聽之而不聞,搏之而不得也。”
-
614
刪繁就簡
- 成語拼音:
- shān fán jiù jiǎn
- 成語解釋:
- 刪:除去。就:趨向。去掉繁雜部分;使它趨于簡明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 王守仁《傳習錄》上卷:“如孔子退修六籍,刪繁就簡,開示來學,亦大段不費。”
-
615
隨方就圓
- 成語拼音:
- suí fāng jiù yuán
- 成語解釋:
- 處事順應形勢和情況的變化;待人隨和而不固執。
- 成語出處:
- 元·馬致遠《青衫淚》第二折:“好使的錢,你好隨的方就的圓,可又分的愚別的賢。”
-
616
飾非遂過
- 成語拼音:
- shì fēi suí guò
- 成語解釋:
- 粉飾錯誤,養成過失。
- 成語出處:
- 戰國·衛·呂不韋《呂氏春秋·審應》:“公子食我之辨,適足以飾非遂過。”
-
617
收回成命
- 成語拼音:
- shōu huí chéng mìng
- 成語解釋:
- 取消已公布的命令或決定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 鄭興裔《辭知廬州表》:“恭望皇帝陛下察臣之誠,鑒臣之拙,收回成命。”
-
618
壽陵失步
- 成語拼音:
- shòu líng shī bù
- 成語解釋:
- 《莊子 秋水》:“且子獨不聞壽陵馀子之學行于邯鄲與?未得國能,又失其故行矣,直匍匐而歸耳。”后以“壽陵失步”比喻仿效不成,反而喪失了固有技能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莊子·秋水》:“且子獨不聞壽陵馀子之學行於邯鄲與?未得國能,又失其故行矣,直匍匐而歸耳。”
-
619
視如敝屣
- 成語拼音:
- shì rú bì xǐ
- 成語解釋:
- 視:看待;敝:破舊;屣:鞋。看得像破舊的鞋子一樣。形容輕視到了極點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孟子 盡心上》:“舜視棄天下猶棄敝屣也。”
-
620
束手待斃
- 成語拼音:
- shù shǒu dài bì
- 成語解釋:
- 捆起手來等死。比喻遇到困難不積極想辦法;坐著等失敗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宋史 禮志十七》:“與其束手待斃,曷若并計合謀,同心戮力。”
* 為人處事的成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