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考常考易錯成語 (386個)
-
321
不即不離
- 成語拼音:
- bù jí bù lí
- 成語解釋:
- 即:靠近;離:疏遠。既不親近也不疏遠。本是佛教用語;后用來指對待別人的態度不太接近;也不太疏遠。也用來表示差不離、不離譜(兒)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圓覺經》上卷:“不即不離,無縛無脫。始知眾生本來成佛,生死涅槃猶如做夢。”
-
322
蹉跎歲月
- 成語拼音:
- cuō tuó suì yuè
- 成語解釋:
- 蹉跎:時間白白地消耗掉;虛度光陰。白白地度過年月。指人生虛度年華。也作“日月蹉跎”、“歲月蹉跎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晉 阮籍《詠懷》:“誤東未終極,白日勿蹉跎。”
-
323
放浪形骸
- 成語拼音:
- fàng làng xíng hái
- 成語解釋:
- 放浪:放縱;不受拘束;形骸:人的形體、形跡。指行為不受世俗禮法的約束;曠達豪爽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晉書 王羲之傳》:“或因寄所托,放浪形骸之外。”
-
324
高朋滿座
- 成語拼音:
- gāo péng mǎn zuò
- 成語解釋:
- 高:高貴。高貴的朋友坐滿了席位。形容賓客很多。
- 成語出處:
- 唐 王勃《滕王閣序》:“十旬休假,勝友如云;千里逢迎,高朋滿座。”
-
325
刻骨銘心
- 成語拼音:
- kè gǔ míng xīn
- 成語解釋:
- 刻:刻劃;銘:在金屬上刻寫。刻在骨頭上;銘刻在心靈中。形容感受深刻或感激之至。
- 成語出處:
- 唐 李白《上安州李長史書》:“深荷王公之德,銘刻心骨。”
-
326
苦心孤詣
- 成語拼音:
- kǔ xīn gū yì
- 成語解釋:
- 苦心:用心良苦。孤詣:獨到的成就或境地。用盡苦心;達到了別人達不到的境地。指精心鉆研學問或技藝;很有獨到之處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 翁方綱《復初齋文集 格調論下》:“今且勿以意匠之獨運者言之,且勿以苦心孤詣戛戛獨造者言之,今且以效古之作若規仿格調者言之。”
-
327
老氣橫秋
- 成語拼音:
- lǎo qì héng qiū
- 成語解釋:
- 老氣:老年的氣概;橫秋:橫亙秋空。形容神態老練嚴肅。也形容為人死板;缺乏朝氣。
- 成語出處:
- 南朝 齊 孔稚珪《北山移文》:“風情張日,霜氣橫秋。”
-
328
老羞成怒
- 成語拼音:
- lǎo xiū chéng nù
- 成語解釋:
- 由于羞愧到了極點,下不了臺而發怒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 文康《兒女英雄傳》第16回:“那一個老羞成怒,就假公濟私,把他參改,拿問在監。”
-
329
萍水相逢
- 成語拼音:
- píng shuǐ xiāng féng
- 成語解釋:
- 萍:浮萍;是隨風飄蕩;聚散離合不定的一種厥類植物。像浮萍隨水飄泊;偶然聚在一起。比喻互不相識的人偶然相遇。
- 成語出處:
- 唐 王勃《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》:“萍水相逢,盡是他鄉之客。”
-
330
石破天驚
- 成語拼音:
- shí pò tiān jīng
- 成語解釋:
- 山崩石裂;有驚天動地之勢。原形容箜篌的樂聲忽然高亢;震動了整個天界。現多指突發的大事或文章、議論的驚人。
- 成語出處:
- 唐 李賀《歌詩集 李憑箜篌引》:“女媧煉石補天處,石破天驚逗秋雨。”
-
331
心慌意亂
- 成語拼音:
- xīn huāng yì luàn
- 成語解釋:
- 心里慌亂;沒有主意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 吳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》:“孩兒自從接了電報之后,心慌意亂。”
-
332
啞口無言
- 成語拼音:
- yǎ kǒu wú yán
- 成語解釋:
- 像啞巴一樣;說不出話來。形容理屈詞窮的樣子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 馮夢龍《醒世恒言》第八卷:“一番言語,說得張六嫂啞口無言。”
-
333
洗耳恭聽
- 成語拼音:
- xǐ ěr gōng tīng
- 成語解釋:
- 洗耳:擦洗耳朵;比喻很重視聽對方說話;恭:恭敬地。洗干凈耳朵恭恭敬敬聽別人講話。請人講話時的客氣話。指專心地聽。
- 成語出處:
- 元 鄭廷玉《楚昭公》第四折:“請大王試說一遍,容小官洗耳恭聽。”
-
334
胸有成竹
- 成語拼音:
- xiōng yǒu chéng zhú
- 成語解釋:
- 原指畫竹子在動筆之前腦子里先有竹子的完整形象。現比喻做事情動手之前心里已有主意;有打算或有把握。成:完全的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 蘇軾《文與可畫筼筜谷偃竹記》:“故畫竹,必先得成竹于胸中。”
-
335
別具匠心
- 成語拼音:
- bié jù jiàng xīn
- 成語解釋:
- 別:獨特的;具:具有;匠心:巧妙的心思。常指文學藝術上或其他方面具有創造性的與眾不同的巧妙構思。也作“獨具匠心”、“匠心獨運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唐 王士源《孟浩然集序》:“文不按古,匠心獨妙。”
-
336
虎口拔牙
- 成語拼音:
- hǔ kǒu bá yá
- 成語解釋:
- 在老虎嘴里拔牙。比喻冒著極大危險去做某一事情。
- 成語出處:
- 元 弦濟《一山國師語錄》:“蒼龍頭上拶折角,猛虎口中拔得牙。”
-
337
刻舟求劍
- 成語拼音:
- kè zhōu qiú jiàn
- 成語解釋:
- 舟:船;求:尋找;尋求。在船上刻記號;尋找失落水中的劍。比喻辦事方法不對頭;死守教條;拘泥固執;不知道隨著情勢的變化而變化。
- 成語出處:
- 戰國 呂不韋《呂氏春秋 察今》:“楚人有涉江者,其劍自舟中墜于水,遽契其舟曰:‘是吾劍之所從墜。’舟止,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。舟已行矣,而劍不行,求劍若此,不亦惑乎?”
-
338
聞雞起舞
- 成語拼音:
- wén jī qǐ wǔ
- 成語解釋:
- 一聽見雞叫就起床練劍。形容有志報國之士奮發圖強;也比喻抓緊時間不懈努力。雞:雞鳴報曉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晉書 祖逖傳》:“中夜聞荒雞鳴,蹴琨覺曰:‘此非惡聲也。’因起舞。”
-
339
永垂不朽
- 成語拼音:
- yǒng chuí bù xiǔ
- 成語解釋:
- 朽:磨滅。指光輝的事跡或偉大的精神永遠流傳下去;永遠不會磨滅。”
- 成語出處:
- 《魏書 高祖紀下》:“雖不足綱范萬度,永垂不朽,且可釋滯目前,厘整時務。”
-
340
自命不凡
- 成語拼音:
- zì mìng bù fán
- 成語解釋:
- 自稱自己不平常(凡:平凡;平常)。形容自高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 淮陰百一居士《壺天錄》:“婁縣沈童者,年甫冠,習帖括,自命不凡,有太阿出匣遽化長虹之概。”
* 中考常考易錯成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