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d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td>
<bdo id="4wawa"></bdo>
  • <li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li>
  • 中考常考易錯成語 (386個)

    301

    異想天開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ì xiǎng tiān kāi
    成語解釋:
    異:奇異、奇特;天開:比喻憑空的;根本沒有的事情。形容想法非離奇、荒唐。或指解放思想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吳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》:“刑部書吏得了他的賄賂,便異想天開的設出一個法來。”
    302

    抑揚頓挫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ì yáng dùn cuò
    成語解釋:
    抑:降低;挫:轉折。形容聲音高低起伏;節奏分明;和諧悅耳。一般指音樂、朗誦。有時也指文學作品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 張戎《歲寒堂詩話》卷上:“而子建詩,微婉之情,灑落之韻,抑揚頓挫之氣,固不可以優劣論也。”
    303

    應運而生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ìng yùn ér shē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原意是順應天命而產生的人或事物;后多指順應適當的時機或時代要求而出現的人或事物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漢 荀悅《漢紀后序》:“實天生德,應運建立。”
    304

    溢于言表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ì yú yán biǎo
    成語解釋:
    超出言語以外。指某種思想感情雖未說明卻能使人體會出來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 朱舜水《答安東守約書三十首》:“來書十讀,不忍釋手,真摯之情,溢于言表。”
    305

    越俎代庖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uè zǔ dài páo
    成語解釋:
    越:跨過;俎:古代祭祀時擺祭品的禮器;庖:廚師。主祭的人跨過禮器去代替廚師辦席。比喻超出自己業務范圍去處理別人所管的事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先秦 莊周《莊子 逍遙游》:“庖人雖不治庖,尸、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。”
    306

    自告奮勇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ì gào fèn yǒ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主動要求去完成某項任務(告:表明;奮勇:鼓起勇氣)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文康《兒女英雄傳》:“就因著自告奮勇求個恩典,說奴才情愿巴結這個缺!”
    307

    再接再厲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ài jiē zài l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再:繼續;接:接觸;厲:即“礪”;磨快。原指雄雞相斗時;每次交鋒前先磨磨嘴。現比喻一次又一次地繼續努力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 韓愈《斗雞聯句》:“一噴一醒然,再接再礪乃。”
    308

    嶄露頭角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ǎn lù tóu jiǎo
    成語解釋:
    嶄:嶄然;突出的樣子;露:顯露;頭角:比喻人的氣概和才華。比喻突出地顯示出才能和本領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 韓愈《柳子厚墓志銘》:“雖少年,已自成人,能取進士第,嶄然見頭角焉。”
    309

    裝模作樣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uāng mó zuò yà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故意裝樣子作姿態。形容做作;不自然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元 無名氏《凍蘇秦》:“也不問別來無恙,放下一張飯床,上面都沒擺當,冷酒冷湯,著咱如何近傍,百般裝模作樣。”
    310

    諸如此類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ū rú cǐ lèi
    成語解釋:
    許多像這種類型的。指與上述同類的。諸:一些;許多;如:像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晉 葛洪《抱樸子》:“諸如此類,不可具舉。”
    311

    自怨自艾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ì yuàn zì y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原指自己悔恨;自己改正。現形容悔恨交加。怨:悔恨;艾:割草;改正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先秦 孟軻《孟子 萬章上》:“太甲悔過,自怨自艾,于桐處仁遷義。”
    312

    惴惴不安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uì zhuì bù ā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擔心害怕(惴惴:恐懼、擔憂的樣子)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詩經 小雅 小宛》:“惴惴小心,如臨于谷。”
    313

    著作等身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ù zuò děng shēn
    成語解釋:
    著作跟身材一樣高(等:相等)。形容著作十分豐富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紀昀《閱微草堂筆記 灤陽消夏錄一》:“自是以外,雖著述等身,聲華蓋代,總聽其自貯名山,不得入此門一步焉,先圣之志也。”
    314

    壯志未酬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uàng zhì wèi chóu
    成語解釋:
    壯志:宏大的志愿;酬:實現。宏偉的志愿未能實現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 李頻《春日思歸》:“壯志未酬三尺劍,故鄉空隔萬重山。”
    315

    吹毛求疵

    成語拼音:
    chuī máo qiú cī
    成語解釋:
    求:尋找;疵:缺點;小毛病。吹開皮上的毛;尋找里面的疤痕。比喻故意挑剔毛病;尋找差
    成語出處:
    韓非《韓非子 大體》:“不吹毛而求小疵,不洗垢而察難知。”
    316

    安土重遷

    成語拼音:
    ān tǔ zhòng qiān
    成語解釋:
    安:習慣于;滿意于;重:重視;不輕。安于故土生活;不愿輕遷居異地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東漢 班固《漢書 元帝紀》:“安土重遷,黎民之性;骨肉相附,人情所愿也。”
    317

    不以為然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ù yǐ wéi rán
    成語解釋:
    然:對;不。不認為是對的。表示不同意。有輕視的意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 蘇軾《再乞罷詳定役法狀》:“右臣先曾奏論前衙一役,只當招募,不當定差,執政不以為然。”
    318

    慘淡經營

    成語拼音:
    cǎn dàn jīng yí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慘淡:費盡心思;經營:籌劃;組織。原指作畫下筆之前;精心構思;計劃布局。后形容苦費心思去謀劃、經營管理某事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 杜甫《丹青引贈曹將軍霸》:“詔謂將軍拂絹素,意匠慘淡經營。”
    319

    在劫難逃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ài jié nán táo
    成語解釋:
    劫:劫數。佛教指大災難。原指命注定;后指不可避免的災難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元 無名氏《馮玉蘭夜月泣江舟》:“那兩個是船家將錢覓到,也都在劫數里不能逃。”
    320

    置之度外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ì zhī dù wài
    成語解釋:
    放在慮之外(置:放;度:打算;計較)。形容不放在心上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南朝 宋 范曄《后漢書 隗囂傳》:“帝積苦兵間,以囂子內侍,公孫述遠據邊陲,乃謂諸將曰:‘且當置此兩子于度外耳。’”
    * 中考常考易錯成語
    chengrenyouxi